【投書】學測不考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學生為什麼要學?財管系副教授這樣看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108課綱高中社會領域增加新的選修課「探究與實作」,對第一線教師和學生來說都還相當陌生。但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學測並不會考,老師苦於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家長和學生更加疑惑的是「這門課究竟對高中生的未來有什麼幫助?」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唐俊華對此提出他的觀點。

在108課綱高中社會領域增加新的選修課「探究與實作」,依據科目不同區分為:歷史學探究、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由於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是新課程,第一線教師大多處於摸索的階段,在備課過程可能出現與升學有關的疑慮:「多數學生打算以個人申請方式進入大學,社會各科的探究與實作不列入學測範圍,如果學測不考,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高中生或家長的疑問則可能是:「為什麼要選修這個新課程?」「這門課究竟對高中生的未來有什麼幫助?

筆者考慮新課綱理念與升學的平衡點,試著從學測之後的資料審查與面試切入,談談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在「升學準備」中扮演的角色

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助益

109年5月招聯會公佈「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筆者就財經、法律、外語等領域學系關於課程學習成果的建議進行彙整,摘要如下:

(1) 國立大學關於財務、會計、經濟、保險領域的學系中,有七成提到可以將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作為課程學習成果的一部份。
(2) 國立大學法律系中,前述比例大約七成。
(3) 國立大學外語領域學系中,該比例為六成。

財經、法律、外語學系經常是高中生的志願目標,由上述內容可知:

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的修課成果可用於申請財經、法律、外語等這類學系(「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與「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兩者不完全相同,後者另外包括社會領域部定必修之學習成果)。

此外,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科的教師分別可以留意社會領域課綱第38頁上方、第42頁最上方、第42頁上方偏中間的說明,內容關於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分析解釋資料、呈現成果與反思,這些正是大學教師常常經歷的研究過程。既然這四個項目是大學教師很熟悉的內容,高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成果心得中提及對於以上四個項目已有基本概念

以財經、商管領域的觀點來看,大一或大二通常有統計學必修課,雖然統計學在一般人的認知上歸類於數理領域,但是商用統計學在公式推導與應用之外,很重視資料收集、分析與詮釋。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問題中,學習如何用合適的方式(如:圖表)呈現數據、解讀數據背後的意義,並且在成果中讓商管領域的大學教師知道學生有分析與解釋資料的基礎能力。

對於面試的助益

個人申請面試行之有年,各校輔導處室經常請高三學生在參與面試後寫下面試題目供學弟妹參考,也有不少熱心人士收集面試題目並上網供一般大眾參閱。以下是曾出現的面試題目,適合應用於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例如:

(1) 自媒體與網路平台如何影響個人與企業?
(2) 如何平衡產業發展與環保?
(3) 對於法定投票年齡的看法?
(4) 您的家鄉最引以為傲的特色是什麼?
(5) 如果您是家鄉的地方首長,會想改善什麼?
(6) 說明對於正義的看法。

以上題目來自網站「凡鳥手札」,此網站提供大學面試題(109學測申請面試筆試考題108申請入學二階經驗),是由許多申請大學的考生共同編輯而成,筆者已獲網站經營者凡鳥同意分享。

依據筆者的面試經驗分析,大學教師提出面試問題的動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測驗高中生的表達能力,觀察學生是否可以沈著應對,或是支吾其詞。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可以讓高中生提前接觸教科書以外的內容,在課程設計中增加討論與發表意見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口語溝通與應變能力。

第二類是因為申請者在自我介紹或備審資料提到自己作過的書面報告或小論文,大學面試教師就這些報告內容提問。因此,學生的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不只是學生的學習記錄,也可能成為屆時大學面試時的題目。(順道一提:請不要再說大學教師不會看備審資料了!由凡鳥手札網站文章可知許多面試問題取自申請者的備審資料。)

因人因時制宜的提醒

有志往財經、法律發展的高中生可在課程報告主題預作規劃,例如:在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呈現與產業發展、商業經濟有關的成果,或者與社會議題有關,這些探究面向皆出現於社會領域課綱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探究與實作說明中。

有些學生沒有選到與未來志願(如:財經、法律)直接相關的多元選修課,如果在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呈現與經濟、法律、社會議題有關的成果,可以在學習歷程檔案中展現自己對於特定學系的興趣

雖然前述內容以財經、法律為主,但是對於有志往外語領域發展的學生也有助益,筆者曾看過某個外語領域學系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訪問外籍人士或者調查具有國外風格的建築物歷史,這也是適合高中生探究的主題。

如果學生不確定未來志向,或者不打算往財經、法律、外語發展,仍可在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藉由有興趣的議題培養溝通表達、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並且在成果報告中呈現這些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廣泛用於許多學系,讓選系空間更廣。以個人經驗為例,雖然筆者接受財金研究的訓練,但是近三年著重於高中教育現場觀察與研究,溝通表達、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確實可以同時用在財務與教育領域。

整體而言,如果學生本來就有想探究的議題而且授課教師認為可行,就依照學生的想法來發揮;如果學生沒有具體想發揮的方向,可以結合興趣與學科內容並參考以往個人申請面試題目來發展課程成果。

不過,部份面試考古題可能與當時重要議題有關,因此考古題僅能做參考用。此外,面試考古題可能與申請者當時提交的備審資料有關,刻意迎合面試考古題而勉強作探究,對學生未必是好事,甚至超出能力範圍。

例如:考古題若出現「請申請者說說對於股票投資的看法」,可能是因為該名申請者具有股票投資經驗並呈現在備審資料中,所以大學面試教師請申請者說明。如果高二學生因這個考古題而願意了解股票市場運作進而擬定探究議題「高中生是否應學習理財知識」,筆者樂見其成,但是若學生對於股票投資沒興趣,就不用為了這個考古題發展關於股票投資的探究主題。

結論

由以上說明可知,雖然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是新課程而且不在學測範圍中,但是它對於人社、法政、商管、財經班群的高中生而言,在升學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讀者對於以上建議或許有「外行引導內行」、「升學引導教學」之想法,這些想法筆者皆尊重。為避免誤解,筆者需強調:

授課教師的課程設計、學生的興趣皆很重要,從升學功能來看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只是用來輔助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適度順應升學思維,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初始想法。

延伸閱讀

唐俊華 唐俊華

唐俊華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

雖然任教於財務領域學系,但是近年來專注於高中教育現場觀察研究,經常在網路或媒體發表108課綱或大學考招新制相關文章,並在臉書成立社團「唐俊華的學習歷程聊天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