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性別教育、環境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掌握切身議題,學習關心社會

性別教育與環境議題,攸關著我們的下一代。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接觸,可建立正確觀念、學會尊重別人、愛護環境及成熟思考,是我們給孩子一生最棒的禮物。

如何把性別教育&環境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掌握切身議題,學習關心社會

如何把性別教育&環境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中?——掌握切身議題,學習關心社會

本文重點摘要

107年公投議題之一「性平教育」,引起社會人士廣泛迴響與討論,最關心的族群多半是家長,他們在意的,並不是不允許性別教育的存在,而是性別教育應該全面檢討,包括中央政策及校園執行方式。不過,公投票只有「是」和「否」兩種選擇,家長們若無法陳述他們的意見,大多只能對現行性別教育的諸多疑慮投出反對票。

但就長遠的性別教育來說,我們應該是要思考如何對孩子、對社會的各種性別族群包容,而不是因為公投結果流於「是」、「否」單純的二元對立與爭論,或許才是我們對孩子應有的保護。

關心環境、學會思考

除了性別教育之外,我們這一代成年人的居住環境正在加速惡化,而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下一代的健康與居住環境。在既要求生活便利,又要兼顧環境生態品質之下,我們應具備怎樣的環境思考?又應該給予下一代怎樣的環境意識?

以下這些性別與環境議題繪本,提供父母教養時的選擇。繪本除了可幫助父母與孩子間展開對話,因此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外;還能讓孩子有機會就不同內容背景的情境提出想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目前出版的性別與環境議題繪本,反映了我們這一代成人世界的社會與文化意識,雖然傳承家庭與文化意識給予孩子很重要,但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下,我們仍希望孩子能透過讀物培養思考與對話能力,未來在生活上也能有更多的選擇及彈性。

性別教育與繪本

目前在性別議題方向[1]仍有爭議的前提下,筆者將議題縮小至女性研究領域,推薦並解析相關繪本。

繪本《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維京國際)點出了19世紀末,西方女性教育程度最高到師範教育或者高中,無法申請大學就讀,許多知識領域及社會經濟地位,如:醫學教育∕醫生職業因此把女性被排除在外﹔無獨有偶的,19世紀末,台灣在清朝私塾教育與日治時期西式教育傳入時期,女性知識份子同樣受到學習與生涯發展限制。日治時期女性在台灣的最高學府為高女,教授烹飪、編織、畫畫等科目,強調婦德,猶如「新娘學校」,而當時的大學生則清一色為男性,醫生也是男性。女性若為了求知或有更高的志向,只好透過留學與學科補習,國外就讀後回台發展。

博客來-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美國第一位女醫生的故事

為什麼不能有女醫生?

一百多年過去,雖說法律保障越來越多的女性權益,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如同繪本《媽媽的五顆星料理》(世一),母親工作之餘,仍需兼顧孩子的親職形象:如果您正是擁有自己興趣或者事業的女性,同時也是幼兒的主要照顧者,或許可以透過繪本人物的故事,跟孩子說說心裡的感受。

性別教育繪本

繪本《媽媽的五顆星料理》

其次,關於在台南的駕駛者性別觀察,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在台南,如果是全家出遊,掌握全家汽車方向盤權柄的人,大多是男性;而孩子上下學時間,接送孩子開車的親職,大部分為女性,不管這位女性是否為職業婦女。重型機車駕駛者也多見男性。這種現象,在繪本《天啊!大塞車》(世一)故事內容產生有趣的對比,工作職場下的駕駛,仍為男性為主;在工作之外,一對趕著結婚的新郎新娘,則由新娘騎著重型機車載著新郎前進,此時決定婚姻或者交通權柄的人,似乎在於女性。這種關於駕駛上的性別對照,可以讓我們透過書籍對照現實生活,並讓孩子發表想法。

繪本《市場有隻狗》(世一)則是描述在男孩女孩間繪聲繪影的傳播著關於「惡狗」的故事,然而勇敢的小女孩無意中憑著自己的勇氣,揭開了真相(至於真相為何?這裡先賣個關子)。在我們的社會中,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未進入學校這個小社會之前,男性與女性特質不一定已經分化(當然,部分家庭對於男孩女孩用品的顏色、禮儀教導、家務分工等等,可能已經不知不覺建立小男孩和女孩性別刻板印象分化的開始),然而學校或者社會,也可能示範與重複強調了更直接的分化與刻板印象。繪本中小女孩的探險與勇氣,在刻版印象之外,則暗示了女孩的多種樣貌與可能性。《嘿唷、嘿唷、麵粉村》(世一)則展現了做出好吃麵包或料理的秘訣在於步步用心,而非關男女。

環境教育與繪本

台南的空氣指標,一直位於台灣最差的空氣汙染城市的前幾位。一次進修課程中,研究能源與環境的教師提到,夏季台南的風來自西南方,帶來了高雄的重工業空氣汙染,冬天北方大陸空氣長驅直入,帶入霧霾,台南這個土壤肥沃,適合農耕,鮮少丘陵的嘉南平原,反而因為無法阻隔空汙,造成過敏孩子、成人的增加。而就台灣而言,不僅空氣汙染,水資源及相關能源的開發、節能及物資的愛惜或者再利用,仍是台灣需要重視且相當重要的一環。

台灣的能源繪本,其中一類多在歌頌自然,比較積極的自然繪本《小狐狸回家》(米奇巴克) 提出西方社會在現代化建築影響自然原有生態同時,也建立「生態廊道」,讓動物可以和人類在現代空間中並存。在美國、澳洲鄉間,筆者隨朋友上山或者進入郊區,看到許多車道上交通標誌如「注意鹿」、「當心袋鼠」,路上也見到一些野生動物被汽車撞倒,堆在路旁的例子,原來這些當心標誌是當心動物,不要傷害自然界生物,而非動物可能傷害人的警語。

環境教育繪本

小狐狸回家

其他和孩子生活貼近,從珍惜物資做起的繪本,還包括繪本《國王的洗澡水》(世一)呈現極端氣候的沙漠國家,水資源的貴重與重複使用;而暗喻台灣現況、繪本《阿嬤的布禮物》(世一),提到阿嬤生前的愛物惜物,影響兒子媳婦及孫女的故事,物資的重複使用如台灣的百衲被,除了惜物,對於提供布料的每一個朋友,都代表了一份份祝福等具有意義的故事。

與孩子一起看繪本,還要一起聊多元議題

性別與環境議題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透過繪本做為橋樑,對於不同年紀的孩子,或用說故事,或者和孩子輪流閱讀,或者孩子大一些能自行閱讀給父母聽,別忘記與孩子就繪本內容聊書,聽聽孩子對生活環境的想法,對不同性別角色的想法,有時親子對話中加一點點料,如請孩子分享生活或者朋友的例子,或將故事連結到他們的生活與知識空間,以豐富想像力。

(本文摘自世一教育專刊) 

[1]筆者曾參酌目前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準則延伸至學前幼兒及坊間學者出版的學前性別教育分類,配合幼兒心理學及兒童發展,將性別教育分為四類:生命的誕生與成長、多元家庭、男生、女生同不同、接納自己整理自己等,作為性別教育授課標準。

延伸閱讀

黃愛真 黃愛真

黃愛真

閱讀推動教師

高雄市一甲國中科任,以兒童閱讀為圓心,跨領域的兒童文學為軸線,可以達到如萬花筒般的排列組合,而這同心圓,正是兒童和兒童一起成長的成人都需要的童心園。得過教育部績優閱讀推手個人獎、高雄市國中小教學教案特優等獎敘,教育部性別人才資料庫講師。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博士、台灣THE科技人文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專著:《兒童文學論文集:圖像‧文創‧女性研究的多元視野》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