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學力評量PISA主席獨家專訪:比排名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成功?

每3年舉行一次、全球矚目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吸引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百萬名15歲中學生參與。台灣從2006年開始加入,從此不能自外於世界教育潮流。除了閱讀、數學、自然科學,PISA近年也加入「非認知能力」的評比,如團隊合作、全球素養、創意思考和想像力等,這些都很重要,但該如何評量?

▲OECD教育與技能主席安得列.史萊賀,18年前催生、主導PISA評比,讓教育成為全球各國的關鍵議題。曾千倚攝

▲OECD教育與技能主席安得列.史萊賀,18年前催生、主導PISA評比,讓教育成為全球各國的關鍵議題。曾千倚攝

本文重點摘要

  • Q1:為什麼2018的PISA評量,除了測試15歲少年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還要加入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
  • Q2:全球素養為什麼重要?又該如何評量?
  • Q3:AI時代還有哪些特質和能力,是PISA認為15歲學生應該要學習的?
  • Q4:PISA評量已有18年歷史,你認為PISA達成了什麼目標?又還有哪些挑戰?
  • Q5:許多人仍將PISA視為一種比較式的國家排名,例如認為芬蘭、中國、或新加坡,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你覺得PISA評量的價值是什麼?
  • Q6:在PISA中排行前面的亞洲國家中,有些教育方式被認為比較注重背誦,而非創造力或創新力,你認為這些符合教育創新的趨勢嗎?
  • Q7:你如何說服全世界的教育者或學校,推動教育創新該怎麼開始?
  • Q8:你能說說你自己嗎?是什麼促使你投入全球教育改革?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3年大規模舉辦一次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是全球影響力最大、參與中學生人數最多的教育評比之一。從2000年創立以來,PISA對15歲少年在閱讀、數學、自然科學素養的評量重點,已經影響全球教育方向,成為世界各國制訂、調整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隨著科技扮演的角色逐漸重要,2015年起,PISA開始加入非認知能力的評量,如團隊合作的能力、全球素養等,2020年,更將測試孩子的創意思考、想像力。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365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