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不歸路02

我的閱讀不歸路02

我的閱讀不歸路02

我的閱讀不歸路02

能夠看到學校外的世界

要感謝輔導團領召謝霏霏校長

正祥主任和鈴佑學姐

因為他們的提攜

我才得以看到許多神人級的教師

學習神們的方法

更有效率的帶班、教學

當時因為楊志朗老師的一席講座

我規畫了新導師班的閱讀課程

主要區分為三個面向

第一:現有的範文教學,除課文間的提問外

再加上鄭圓鈴教授的課前提問單

第二:課外補充教材

主要利用楊志朗老師提供的閱讀篇章兩百篇為底

另輔以大智慧過生活進行親子共讀

把這份情傳下去書寫個人領悟

第三:充實班級書庫

除了學校圖書館整建汰換出的舊書外

自己還蒐羅不少兒少書籍

準備建置班級書庫

期待透過這三個面向

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與閱讀策略

因此一開始使用鄭教授的提問單時

我就特別留意提問的層次與遞進性

讓孩子慢慢了解關鍵訊息、文意推論到個人省思的境界差異

由於每一課都有類似的提問單

為了使完成率提升

又要兼顧弱勢孩子的回答精準度

我多半在前一課結束後的剩餘時間

或是該課開始的前廿分鐘給孩子完成作答

個人作答後,在進行小組討論

互相檢視彼此的答案

也磨合班級合作的默契

課外補充教材是希望藉由生活散文

訓練學生畫線、摘要、點書(標點)等能力

當時的規畫是一三五書寫閱讀日記(學生作業)

二四則是大智慧過生活(親子共讀)

六日書寫一篇把這份情傳下去

讓孩子每天都有額外補充的篇章

由於是額外的讀本

我就鼓勵學生勇於在上頭書寫

點書可以讓孩子認識標點符號的運用

因為三本讀物都得點書

所以每天都要操作一次

久而久之就能夠熟悉標點應用

避免一逗到底與沒有標點的作文出現

而且閱讀日記與大智慧過生活還附有相關提問

等於再次複習了檢索、推論的歷程

加上我每天都會利用點空檔

帶領學生合併意義段、說出畫線段落、闡釋重要字句

慢慢的孩子就知道如何找尋核心所在了

此間唯一調整的就只有閱讀份量了

因為每天都要書寫一篇雖然有助習慣建立

卻也造成師生間的疲累

讓快樂的閱讀變成勞累

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調整了一下步伐

把學生作引為為苦的把這份情傳下去改成自由閱讀

點書、畫線依舊

但就只有口頭發表,不再撰寫心得

大智慧過生活與閱讀日記改為一份就好

讓孩子在一年級時做完大智慧過生活的親子共讀廿二篇

閱讀日記散文兩百篇

以及把這份情傳下去散文若干

二年級則依序使用大智慧過生活第二冊、第三冊

以維持點書、畫線、摘要、親子共讀等習慣

第三則是充實班級書庫

原則上新書線上購買

舊書帶學生去茉莉買

剩下的就一到書店時的緣分添購了

起初幾場台北的研習

我都會趁機到師大鄰近的幾家舊書店購書

一開始總是可以買到不少好書

後來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便和學生說

只要湊滿三到四人

就可以和我登記本月購書活動

不限成績、表現

只要是有心閱讀者,皆可成行

於是我們造訪台中茉莉、高雄茉莉

替班上搬回不少好書

我的想法是

自己挑書只會看到我喜歡的書籍

讓學生挑書再來刪選

則可看到學生喜歡的書籍

這不就是最重要的興趣動機嗎

而且一同去購書的同學

因為挑選了他們喜歡的書籍

自然就成了我的導讀小天使

要和同學進行好書推薦

這樣子無形間就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

何樂而不為呢

經常有人問我

那購書的經費哪裡來呢

我想,導師是因為有班級才有導師費

而我能出去講座又是因為學生成就了我

所以便將我講座的鐘點與導師費都拿來買書了

說來奇怪,每當我花費多少錢出去

往往又有多少講座找上門

人生就是那麼幸福的循環

生生不息

延伸閱讀

沈政傑 沈政傑

沈政傑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生態中小學班導師

不務正業的國文老師,自然組出身,卻選擇國文系為棲身之處;從事國文教學,卻又研究經學文字,只為了走自己想走的路。秉持著教育是使人向善、向上精神,試圖建立客製化的教學模式。 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而已;教育無他,惟愛與碎碎念而已。 2016年起,開始山居歲月,嘗試另一種教育的可能。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