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責備,真的好嗎?從帶班經驗中,看見責備的7個時機

責備不是老師對學生大吼,更不是讓孩子難堪。曾經是一位心太軟的老師,吳緯中在教師生涯第一年鮮少責備學生,卻得到嚴重內傷的代價。於是他重新思索什麼樣的責備是「得宜的」,並從經驗中了解哪些時候必須責備。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經過幾年帶班的經驗,我觀察到幾個關於責備學生的時機點,或許是比較適合的:

1. 第一時間、第一次犯錯的時候

第一次沒準時交作業、第一次口出惡言、第一次桀驁不馴……在邪惡初萌芽,剛探出頭張望的時候,在懶惰成為風氣,在放棄成為常態之前,你要在一開始就展現出不認同的態度。

因為遲到可以演變成性格靠不住的缺曠習性、輕蔑的話可以蔓延成謾罵羞辱的霸凌、亂丟垃圾可以嚴重成汙染生態的禍首。

2. 打破信任關係,破壞約定

每次要帶一個新的班時,第一堂課,我都會說明我最在乎的事:約定。

對我而言,約定代表的是信任關係,是一條不可踰越的界線。

所以我的學生答應我事情的時候都會想清楚:真的要答應我嗎?若他們答應了,我就必然會要求他們做到。

所以當有人嘗試挑戰我的底線,測試我是否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的時候,他們到頭來都會了解我是來真的。

3. 對自己沒有期待的時候

我曾和學生說過,我最不喜歡看見的,是當有人縱任自己的能力與天賦被糟蹋。

有些孩子明明有潛力,但做事卻只用小聰明,取巧走捷徑,或找最省力的方式執行,放爛自己內在熠熠生輝的實力。甚至貶低自己,聲稱自己就只能做到這樣,擺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

我一直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說過的話:「我不會降低我的標準,去迎合你的標準;是你們該提高你們的標準,來達到我的標準。」

4. 對自己很有期待的時候

若一個小孩對自己沒有期待,他會被我責備;若他對自己很有期待,他還是會被我責備。因為我會要他堅持住他對自己的要求,絲毫不鬆懈。

若學生渴望擔任班長、組長,嘗試成為領導的角色,我都會事先告訴他們:「你們會被我要求最多、責備最多,也是做事最多的人。但同樣的,你們也會學習最多、成長最多。」

5. 不尊重自己與別人的時候

我非常嚴肅看待尊重這件事,也常常繃緊神經,能敏感地察覺學生流露出的不尊重。

我常覺得,你可以選擇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人,但你無法選擇尊重或不尊重對方。

有一次帶學生到外校游泳,離開前,他們在操場遺留下瓶瓶罐罐的垃圾,那時我怒不可遏,用練合唱很久的嘹亮嗓子大聲責罵這一百多位學生,說他們不尊重別人的學校,也不尊重自己身為自己學校學生的身分。

6. 老是抱怨、找藉口的時候

有些人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有錯,遲到的時候會說路上塞車,失敗的時候會說運氣太差,被討厭的時候會說別人沒雅量,一遇到挫折,嘴裡可以倒出滿坑滿谷的抱怨。

當我遇到這樣的學生時,我會先靜下來聽完他所有的藉口和抱怨,然後停頓三秒後,問他:「Now what? So what?」

是的,問題總是雙方甚至多方的,世界永遠是不公平的,每個人都想要捍衛自己,但既然問題已經存在了,你可以怎麼繼續向前?是抱怨,還是終止你內心橫衝直撞的野獸,想一想現在可以怎麼做?

7. 跨越了道德底線時

在所有該責備的時刻,最無從妥協的,就是當孩子跨越了道德底線,還毫無察覺的時候。

當兩個人交出一模一樣的暑假作業時,這是剽竊、侵佔;當沒有打掃卻謊稱已經打掃時,這是無恥的欺騙;當語帶諷刺、奚落,刻意攻擊某人時,這是欺凌與優越心態。

遇到這些時刻,我不會讓步,我會直指出問題的核仁,不客氣的責備他們。

即使有這7個應該責備的時機,但從來都沒有適合大吼的時機,沒有適合嘲諷孩子的場合,沒有適合讓孩子難堪、出糗的機會;這些行為,永遠都不適當,只會讓老師顯得不專業、方法用盡、能力不足。

老師的伶牙俐齒與展現小聰明的機會,絕不是拿來用在學生身上的。他們值得更好的對待。

罵與不罵之間

一次上課時,負責期末班級活動的同學自覺事情沒有做好,沒有做到向我承諾的事,難過地落下眼淚。

起初我沒多想,以為只是壓力大,但深入詢問他眼淚背後的意義,他說了令我驚訝的答案。

他覺得自己不夠好,但老師卻沒有責罵他,才因此流下感動的淚水。

但事實是,這位孩子始終盡心竭力,沒有一刻偷閒,全班同學都能為他背書。我鼻子一陣酸湧起,心想孩子這麼努力,如此在乎與我的約定,就為了達到我的要求,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當晚放學,我走到他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我會珍惜做事最認真的人,也知道他已經盡了全力,因此才捨不得罵他。

有時候,甚至沒有責備,也是一種責備。

開始練習如何適宜地責備學生之後,我有時候會覺得,那個在台上對學生很凶、很嚴厲的老師並不是我,而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在模仿凶惡的野狼吠叫的模樣:牙很利,但心很軟。

但為了學生能有所改變,我必須扮演我該扮演的角色,即使那代表我得扮黑臉,甚至惡名昭彰,我也甘心樂意。

因為在黑臉的背後,有厚實的愛頂住,帶著力量,引人折服。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吳緯中 吳緯中

吳緯中

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國際部關懷老師

非典型教師、創新教育一線玩家,近年來致力於發展並開發國際教育、雙語教育的新可能。過去對體制失望,曾立志「這一生絕不當老師」,成了老師之後才發現,真正的教育不在於準備一個個完美的課程,而是全心面對一位又一位的孩子。著有《合作課:從我到我們的團隊練習》、《丟掉課本之後,學習才真正開始:啟動學習的9大關鍵字》、《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