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慈:我是校長,更是老師

一向對教育相當有想法,也敢於直言點出教育環境現狀的楊恩慈校長,即使當了校長還是堅持跟著老師一起教書,因為她堅信「只有每週上課,我才有資格和老師討論怎麼教學會更有效」⋯⋯

楊恩慈:我是校長,更是老師。鄒保祥攝

楊恩慈:我是校長,更是老師。鄒保祥攝

編按:已退休的國小校長楊恩慈,雖已離開人世,但他的風範永存我們心中。

從我初任校長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對自己說:「我要繼續教學。」 

一上任,就和五、六年級老師商量,固定時間排課。沒有事先約好來訪的客人來訪,聽到學校同仁說:「不好意思,校長在上課。」總是驚訝的問道:「蛤?校長也要上課?」 

校長為什麼不必上課?我一直很好奇,大學校長也會上課,為什麼高中職及國中小的校長不必上課?

因為校長很忙啊!哪有時間上課? 校長在忙什麼?

忙著批一年超過3,000份的電子公文,忙著接待社區、家長會的訪客,忙著出席統合視導上規定出席率要「100%」的校長研習,忙著協助教育局處辦理音樂比賽、語文競賽、全國科展、各項運動競賽,忙著處理學校的突發事件⋯⋯校長很忙啊!哪有時間上課? 

只有每週上課,我才有資格和老師討論「怎麼教學會更有效?」

但是,上述校長「忙碌」的事項,除了「學校突發事件」,其他和「學生」有什麼關係? 如果,「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身為校長,你的位置在哪裡?

所謂校長的「教學領導」,除了邀講座辦研習,苦口婆心勸老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精進計畫教師專業社群」、「教學卓越團隊比賽」,校長能給老師什麼樣的「專業成長」? 

我的「教學領導」,就是「每週固定排課」。只有每週上課,我才能深入瞭解:每一屆的學生變化有多大?老師每天面對那些家庭有問題、長期不寫作業的學生有多無奈?弱勢學生在課堂上有多無助?知道了這些,我才有資格和老師討論「怎麼教學會更有效?」、「這樣的學生要怎麼樣做,會對他更有幫助?」 

那麼,巡堂或入班觀課,不也一樣嗎? 

不、不一樣!只憑藉巡堂時的駐足的幾分鐘,或是坐在教室後面觀幾堂課,真的可以知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好壞?如果不親身和學生在課堂上「短兵相接」,如何能得知自己學校學生的學習真貌?如何能深刻體會:當學生怎麼學都學不會的時候,不只是傷害了學生,在老師的心上一樣會留下椎心刺骨的痛! 

我相信沒有一位老師希望學生學不會。但是,當老師面對學生學習有困難、想盡方法依然束手無策的時候,如果校長投給他的,只是「責備」的眼神!其他學校同仁,也是「冷漠以對」,最後,這位老師可能選擇照本宣科,準時上課準時下課,至於學習有問題的學生,他無法處理無法面對,只能視而不見…… 

可能有人認為:學生的學習問題本來就是老師要處理的、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沒辦法處理,是老師失職、無能、教學不力、甚至是「不適任」。

做這般想法的人,若不是教書奇才,就是沒有教過書、很久沒教書,要不就是他教書生涯很幸運——沒遇上教了三年也學不會識字、寫字的學生、沒遇上教了一個月也弄不清時間距離關係的學生、沒遇上怎麼威脅利誘追到家中也不肯寫回家作業的學生。

學生的學習問題愈來愈複雜,單憑老師一人之力,壓力真的太大了,有幾位老師能做到呢?校長自己捫心自問:易地而處,自己能做得到嗎?如果「做不到」,又如何苛求老師要做到呢?若是校長做得到,為何袖手旁觀,不「跳下來」幫著老師一起解決學生的問題呢?

站在老師身邊 讓「教學為重」不是口號

我的想法是,「教學為重」並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身為校長,不就應該站在老師的身邊?一起面對課堂的教學困境、共同討論解決學生問題? 學生需要理解與陪伴,老師也需要!因此,在我的學校,有學習問題的學生,老師會來向我求救,診斷學生問題、進行個別教學,都是我的「工作範圍」。我相信,當老師看到校長不放棄這個學生時,他也不會輕言放棄。 

如果不是「每週固定排課」,校長給的任何教學建議,聽來都是空蕩蕩的。校長從一場演講、一次觀課、一本書裡學來的「教學策略」、「教育新觀點」,如果沒有在自己學校一堂課、一堂課的實踐,沒有讓老師看到學生日積月累形成的改變,是很難說服自己學校老師的。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先找有意願嘗試的老師當「先導群」啊!如果都沒有老師願意呢?難道校長就只能埋怨自己學校老師不求上進不願改變嗎?改變課堂教學就如同顛覆老師原有的教學信念、教學慣性,如果這麼容易,教育改革早就成功了!況且,如果校長真的認為「學習共同體」、「MAPS」、「學思達」這麼有效,為什麼不自己親身進行實驗教學呢?連校長都沒有「親身一試」的熱情,又如何打動老師呢?

以「忙碌」、「分層負責」為理由自外於教學的校長,要如何進行教學領導?至少,我不會這種教學領導。

或許有人會說:「107學年度開始,校長不是一學期要進行一堂公開課嗎?」這和「每週固定排課」的作用不一樣。校長一學期進行一堂公開課,是展現和老師平等的「同僚性」:校長「每週固定排課」,是為了加深對自己學校學生學習狀況的瞭解,是以親身的教學實踐來增進教師對於新的教學策略的信心。更何況「教學力」是需要功夫及練習,校長如果沒有經過「每週固定上課」,上公開課時,面對學校老師的灼灼目光,不是更緊張、更有壓力嗎?

 

我相信許多校長也曾經是優秀的老師,為什麼當了校長之後就「自廢武功」呢?如果真的是「學生學習至上」、「重視課堂教學」,那麼,就用具體的行動來證明吧! 希望明年的教師節,有許多校長站出來大聲說:「我是校長,我也是老師。」

楊恩慈

楊恩慈校長。鄒保祥攝

文章來源:出自楊恩慈校長臉書〈我是校長,也是老師〉

延伸閱讀

楊恩慈 楊恩慈

楊恩慈

國小校長

曾任彰化忠孝國小校長、誠致教育基金會顧問,退休後於2023年1月初辭世。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