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少女——因原生家庭誘發邊緣性人格,如何走向穩定?【不普通的普通大人17】
高敏感、原生家庭創傷、校園霸凌——這些校園常見的關鍵詞,也可能交織成一個孩子的人格障礙。羊羊老師隱性障礙專欄本次將帶您深入了解「邊緣性人格」與「獨角獸少女」的真實故事,並透過陪伴者的「修復」哲學,為您在面對有類似困境的孩子時,帶來深刻的啟發與力量。
「邊緣性人格障礙」和一般大眾認知的「邊緣人」完全不同,但你我身邊可能都有這樣的隱性障礙者。圖片來源:Darya Sannikova (Pexels)
編按:你可曾遇過極度自卑,甚至出現自殘或激烈情緒的學生?將這些行為歸咎於「難相處」或「玻璃心」時,有些孩子可能正在與一場源自童年創傷與家庭、校園霸凌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搏鬥。
本系列為特教教師羊羊老師訪談具「隱性困難」成人的不普通的普通大人系列專欄,專訪具「隱性困難」成人的真實成長故事,看見那些校園裡、社會中被誤解或忽視的心理困境。
本次一起和我們認識「獨角獸少女」——一位因家庭暴力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歷經校園輔導挫折,最終在關係中達到自我療癒的勇敢母親。她的故事,將帶我們看見「創傷後成長」的強大力量,並反思教育者在輔導與陪伴上如何扮演的「修復者」角色。
獨角獸少女和獨角獸少年結婚後,育有二子,兩人因此自稱「角爸角媽」(以下也簡稱角爸角媽)。
角媽從小就是高敏感孩子,不巧原生家庭也有家暴、離婚等諸多困難,因而誘發了她的邊緣性人格。邊緣性人格和一般大眾認知的「邊緣人」完全不同,邊緣人是指沒有朋友的人,而「邊緣性人格」則是一種人格障礙,這種人格障礙的特徵是對自己極度自卑、對親密關係極度缺乏安全感、且情緒容易大起大落。
角媽小時候,媽媽常拿她與哥哥比較,只要表現不好,媽媽便會打到她全身瘀青、有次甚至激烈到把筆插進手心裡。角媽在學校因為幫身障同學說話,所以自己也被霸凌,同學會從後方解開她的內衣、或者脫下她的褲子;高中失戀時,角媽在學校的安排下接受心理諮商,但陸續兩位輔導老師都與角媽不合,一位會不耐煩的看手錶,一位將角媽說的全數轉達給家長,結果造成角媽被打得更厲害。
即使如此,角媽仍在跌跌撞撞中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科系──多媒體動畫科,但大學也是她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晚上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又有斷片症狀。室友說她常常恍神,且一恍神便出現在奇怪的地方,怎麼都想不起剛剛發生了什麼事。
陪伴邊緣性人格的挑戰與「修復」的必要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