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學習力-用遊戲開啟SEL與PBL的學習轉機

孩子對考試感到焦慮、對課程提不起勁,但一場小小的「遊戲」,卻能讓他眼神發亮、重新投入其中,旭日教育基金會劉韋吟老師,將「遊戲式學習」帶入教室,讓學習不再只是我說你聽,而是一場充滿挑戰、探索與成就感的歷程。

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本文重點摘要

為什麼要用「遊戲」來學習?三個觀點帶你看見學習的轉機 

在教學現場,你是否也曾觀察到這樣的畫面:學生在課堂上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手在抽屜做別的事,面對課堂、評量壓力焦慮萬分?反過來,當學生們在玩遊戲、闖關或進行任務挑 戰時,往往充滿專注與熱情。這並非偶然,而是「遊戲式學習」(Game-Based Learning)的魅力所在。 

旭日教育基金會劉韋吟老師將遊戲式學習研究理論帶入教學現場實際操作,並將執行成果整理成三個觀點,透過實際執行策略案例,提升孩子學習動機。

    

遊戲式學習,讓孩子不再為學習焦慮。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一、如何用「遊戲學習」把壓力化為挑戰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常處於高壓、低參與的狀態,尤其是當成績成為唯一的學習目的時, 焦慮與排斥情緒就會逐漸消滅學習本身的好奇心。 

遊戲式學習的最大幫助,就是把「壓力」轉化為「挑戰」

透過明確的目標、可掌控的進程與即時回饋,學生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自信與樂趣。焦慮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想再試一次」的主動投入,這正是學習喜樂的起點。

這邊歸類《遊戲式學習》書中提到「認知與互動的歷程」,以下四點與大家分享:

1. 社會覺察從同理出發

老師提供「性別刻板印象拼圖」,學生依每一組主題完成拼圖內容進行討論。透過這些鷹架資源,學生更能掌握分析重點,並在討論中理解原先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學生在充滿支持的學習環境中,建構新的概念認知。這樣的討論同時促進社會覺察與同理心的發展, 強化合作學習的互動歷程。

   

性別刻板印象拼圖,遊戲帶領理解,學習無受限。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2. 從問題解決出發,開啟合作學習的第一步

在食品安全主題中,我們進行食品包裝找碴的遊戲,透過題目與手中資訊進行配對,將其剪貼於對應的框格中。過程中也許會資訊理解錯誤,能夠經由合作學習,自行將錯誤進行調整, 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能力。 

    

食品包裝找碴,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3. 問題導向學習,培養人際關係技巧的能力

在環保小尖兵的活動中,學生先根據自己對資源回收的理解,將物品分類配對。在公布正確解答後,讓學生自行對照、發現錯誤,並引導學生透過數位工具查詢正確的回收類別。這樣的過程不僅強調問題導向學習,也鼓勵學生進行對自己的答案負責任,例如主動修正錯誤分類、查找資源。

活動過程中,學生彼此討論與協作,展現共同合作與人際關係技巧。這樣不斷動手操作與反思修正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融入舊經驗,逐步建構出正確的環保觀念。

    

透過遊戲增進同儕間、師生間的距離。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4. 引導與陪伴,在挑戰中學習情緒調節

學生在環保小尖兵成果展時,忘記帶玩具車,原本不願參與活動,經老師引導思考替代方式, 看到同學使用寶特瓶蓋做遊戲,靈機一動改用瓶蓋替代車子,順利完成遊戲並樂在其中。

過程中老師適時引導與陪伴,幫助學生學習靈活應變、問題解決的能力,展現自我情緒管理與創造力。 我們在進行遊戲式學習可以掌握以上重要的歷程,使學生在有趣的體驗及學習下獲得成長。 

二、遊戲中觸發「心流」的關鍵: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

依 Little Playhouse 理念指出,不是所有活動都能稱為「遊戲」,而是透過多元化的遊戲 來促進身心發展。那麼,真正有效的「遊戲式學習」又能為學習者帶來哪些改變與成長呢? 

當學生能夠「沉浸」專注在學習中,忘記時間流逝投入學習,這樣的狀態正是心理學家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心流經驗(Flow)」。

遊戲,正是最容易觸發心流的活動之一。 

接著,我們就想知道,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該如何將這樣的特質帶進課堂、融入學習呢?以下是設計遊戲式學習活動時,可以觸發「心流」的幾個關鍵要素:

關鍵 1. 明確指令:引導學生練習自我管理與覺察

在進行遊戲時,會告知玩家「你現在要做什麼」,這樣的明確性同樣適用於學習活動中。當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務或目標,他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並持續投入,這有助於自我管理與自我覺察。

例如:在性平使者活動中,進行數位性別暴力解謎遊戲操作「小燈探.校園守護隊」及「數碼謎蹤」,學生知道目標就是要依序將每張題卡讀取資訊,進行解答才能前往下一關,目標非常明確清楚。

學生從每張題卡讀取資訊,進行解答才能前往下一關,培養專注投入。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關鍵 2.自主空間:培養負責任的決定與情緒調節

心流的關鍵之一是讓「參與者」覺得對活動具有控制感。

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路線、工具、角色或策略,同樣地,也應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與調整的空間,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與負 責任決定的能力。例如:在設計桌遊情緒卡牌時,讓學生自行規劃小組任務分工、玩法設計及規則發想,此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責任感。

關鍵 3.適度挑戰:在合作中經歷成長

遊戲太難,學生容易產生挫折;遊戲太簡單,又容易感到無聊,是不是很兩難呢?遊戲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維持「剛剛好」的挑戰難度。 

同樣地,學習活動設計上也應考慮學生的能力程度,設計有層次的任務,從簡入深、由淺而進,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例如:在環保小尖兵活動中,學生先從最基礎的「可回收」與「不可回收」進行分類遊戲,後續進階到回收垃圾有哪些類別。透過這樣的歷程, 讓學生在遊戲中不斷調整策略、合作解題,從中學習與成長。

環保小尖兵活動,將「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分類。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關鍵 4.反思回饋:讓學習被看見

在遊戲學習中,我們可以透過小測驗、同儕回饋、即時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而強化參與動機。例如:計分制、任務章收集、完成獎勵卡等機制。對於遊戲中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在遊戲後進行即時討論與共同反思。

以環保分類遊戲來說, 透過網路資訊「回收大百科」一起搜尋討論回收物品所屬的類別,讓師生共學獲得成長,這樣的歷程正體現了反思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當遊戲式學習活動成功觸發「心流」狀態,學生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而是因為「想要挑戰、享受其中」而學。這樣的學習,不只提升成效,也更加深學習動機與記憶。

試著從目標、控制、挑戰與回饋四大面向出發,讓學習也能像遊戲一樣精彩!

三、遊戲設計三部曲:讓學習變成一場精心策劃的冒險

讓遊戲變成有效的學習工具,活動設計也很重要!

    

帶孩子透過學習投入課堂。圖片來源:旭日教育基金會

在《遊戲式學習:啟動自學 X 喜樂協作,一起玩中學!》書中提及遊戲式學習設計三部曲, 很明確地說明設計步驟,旭日教育基金會在共學計畫中,依照此策略設計「性別刻板印象拼圖」,藉此舉立說明設計三部曲:

步驟 1

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性別刻板印象」的來源與影響,學習尊重性別表現的多元性。培養學生分析與批判思考社會既有觀念的能力,並提升溝通協作、同理心與社會覺察,建立尊重與包容的態度。

步驟 2

遊戲型態為「桌上型合作拼圖遊戲」+「主題討論任務」。每組獲得一組與性別刻板印象相關的拼圖(如:男生穿裙子、女生剪短髮等照),完成拼圖後,閱讀圖卡上的引導問題(如:「你認為這個穿著和性別有關嗎?」),進行小組討論,並在海報紙上寫下小組觀點,最後向全班分享,共同建構觀點並進行自我覺察。

步驟 3

活動結束後由老師針對每組討論內容給予正向回饋與建設性建議。同時讓學生自評與互評討論參與情形,鼓勵自我反思與同儕肯定,提升持續學習動機。

這三步驟不僅適用於課堂教學,也可以運用在家庭陪伴、教育培訓甚至自我學習上。

四、學習不必苦哈哈,可以像冒險一樣精彩

遊戲不是無異議的活動,而是讓學習變得有感、有趣、有挑戰的一種方法。

當我們願意重新設計活動方式,跳脫填鴨式框架,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自我探索中成長,就會發現學習其實可以是一場精彩的冒險旅程。

延伸閱讀

旭日教育基金會 旭日教育基金會

師資培育中心

旭日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搭建課後照顧服務人員、全國教師、及幼兒園老師專業成長橋樑,以PBL跨越傳統研習模式,提供學員批判性思維與專業對話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習與教育熱忱,陪伴孩子學習成長,成為照亮孩子的和煦初陽。IG帳號:rsef_org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