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教學這樣做:帶學生讀《危險心靈》,一起享閱讀、談衝突、練思考
在語文課中,以情節精彩的小說為教材,能帶來教學樂趣,更能帶領學生完成概念性理解,並進一步訓練學生比較、分析、統整、歸納等能力。張琳老師藉由侯文詠《危險心靈》和學生一起探討「衝突」這個概念,讓學生可以從小說聯繫自身經歷,從而建構對「衝突」的個人解讀與應對態度。
小說教學這樣做:帶學生讀《危險心靈》,一起享閱讀、談衝突、練思考。圖片來源:(左)張琳 整理製表,(右) 危險心靈【全新版】,皇冠出版社
在語文課中,以情節精彩的小說為教材,能帶來教學樂趣,更能帶領學生完成概念性理解,並進一步訓練學生比較、分析、統整、歸納等能力。
藉由作家侯文詠的小說《危險心靈》,我和學生一起探討「衝突」這個概念。衝突,不僅是存在於文學作品中的術語,更是青少年在生活中常見且可能無法避免的情況,因此,學生可以從小說聯繫自身經歷,從而建構對「衝突」的個人解讀與應對態度。
精準提問驅動閱讀
為了確保學生順利進入《危險心靈》的世界,並在課堂討論時言之有物,學生必須在閱讀指定範圍後,以各 100 字的篇幅回答「必答題」與「選答題」,完成「閱讀日誌」這個學習任務。
「必答題」旨在訓練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閱讀,因此,我設計這樣的提問:
- 小說中的人物,如何應對衝突?
- 小說中的衝突,為人物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學生根據這兩個問題,檢視「小傑」、「高偉琦」、「艾莉」、「爸爸/媽媽」這四個人物所面對的「衝突」,從中練習檢索資訊的能力。
「選答題」則參考讀者回應理論中,重視讀者閱讀體驗的觀點來設計,從小說中值得探討的議題出發,針對每個章節的內容,提出數個能調動學生興趣的問題,以此鼓勵他們持續閱讀與思考。
|
《危險心靈》閱讀日誌選答題 |
|
| 章節 | 選答題(N選一)(100字以上) |
|
一、二 |
|
|
三、四 |
|
|
五 |
|
資訊落差帶動交流
當學生在閱讀日誌中形成個人理解,他們就已經準備好為課堂帶來有意義的對話。
進入課堂後,學生隨機分組,從較為「軟性」的選答題開始對談。因為每個人選答的題目不同,所以造成了彼此的「資訊落差」,再加上必須在交流過程中記錄「有感資訊」,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為滿足「知」的欲望而努力,從而化身為真誠的傾聽者。相反的,由於深知別人也會用同樣的好奇心來傾聽,分享想法的人便受到激勵,願意陳述得更加完整。
而在必答題的交流中,學生根據所選人物分成一組,對照從小說中找到的「衝突」,並將書證寫在海報上,張貼於黑板,接著由老師帶全班同學檢視每一條書證,藉此,學生能夠將四個人物的衝突梳理清楚。
在結束第一、二章的討論後,學生便得到結論:「衝突」是指雙方語言和肢體的碰撞,或者意見不合與對立,也有可能指一個人內心的矛盾。
搭建鷹架讓思考變得可見
閱讀日誌是學生獨立產出個人意見,進到課堂交流則是接收多元訊息,下一步,便是沈澱下來統整資訊,以書寫來紀錄反思結果。
我參考《讓思考變得可見》一書中的 4C 歷程,讓學生在反思階段能有所依循。利用「連結生活」、「挑戰觀點」、「重要概念」及「個人轉變」四個面向來思考與書寫,讓反思進路更加具體。完成後,學生進入課堂的最後一次分組,與同學分享自己提煉出來的反思結晶。
4C歷程的引導提問:
|
這個章節的閱讀,以及這次的分享討論中, |
和我的生活或其他學習有哪些連結?因為…… |
|
我想要挑戰哪些想法、觀念、立場?因為…… |
|
|
我覺得值得記錄的重要概念是……,因為…… |
|
|
我改變了什麼樣的態度、思考、行動?因為…… |
虛構小說聯繫現實生活
當學生深陷於小說情節,欲罷不能的「追」完整本小說,老師就能順水推舟,引導學生統整小說中重要人物所面臨的衝突。
藉由梳理小說中「衝突發生的原因」、「人物的反應與想法」、「對情節的影響」這三個方面,學生發現:原來小說中的衝突正是情節精彩之處,而衝突的存在除了開啟後續情節的發展,也影響人物的命運。
再將衝突這個概念聯繫到生活中,學生得出結論:原來衝突除了言語和肢體,更有人與人、人與體制、人與自我等不同層次之分,且衝突不一定都是負面的,事實上,衝突代表多元的想法,因此能讓人從中學習、成長。
「作家有約」實現真實互動
由於「選答題」涉及廣泛的主題,學生因而延伸出對於教育、家庭、媒體、體制、價值觀等重要概念的探討,從而深刻了解到,原來閱讀小說是有趣的,此外,小說也呈現了文化差異,具有探討社會議題的功能,並能讓讀者有所學習、反思,更重要的是,小說反映現實,因此值得深入探究。
完成了《危險心靈》的閱讀與學習後,學生動筆寫信給侯文詠老師,有在信中抒發閱讀感受的,也有提問情節設置的,更有學生探討體制與個人自由之間的交互影響等等議題。學校也有幸在 114 年 5 月邀請到侯文詠老師蒞校演講,這些信件成功送到侯文詠老師手中,完成了一次學生最接近作家的交流體驗。
利用小說探究概念的教學設計,讓師生浸淫在「談書」的熱烈氛圍裡,學生投入在學習中,自然而然的反覆打磨聽、說、讀、寫、思考的能力,並蛻變為積極的參與者。老師的角色則在主導者、觀察者以及「想知道更多」的參與者之間橫跳轉換,師生雙方也在不斷地意見交換中,了解彼此身為「人」的所思所想,並更加貼近彼此的真實內在。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