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揭AI時代必學三大非認知能力 教學範例大公開(國小到高中適用)

當 AI 外包我們的認知能力,教育該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學生用 AI 寫作業,對學習真的有幫助嗎?本文綜整美國教育專家學者提出 AI 時代必學三大非認知能力、教師如何實踐於課堂,以及如何評估學生與 AI 協作有助學習的方法。

AI科技目前還沒辦法完全複製「人類的思考過程與情感關係」,換句話說,非認知能力會愈來愈重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左)、Canva(右)

AI科技目前還沒辦法完全複製「人類的思考過程與情感關係」,換句話說,非認知能力會愈來愈重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左)、Canva(右)

本文重點摘要

  • AI 時代最重要的三大非認知能力(附教學範例)
  • 1. 社會情緒學習 SEL:將「情緒覺察」融入正式課堂內容
  • 2. 解決問題:設計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
  • 3. 保護「慢學習」模式:努力應得到相等回饋
  • 9項評估清單,確保學生與 AI 協作的學習收穫

隨著生成式 AI 的普及,學校課程是否該隨之調整,學生又該培養什麼能力,是教學現場近期熱議話題。美國媒體《The 74》與《Edutopia》採訪 AI 學者、資深小學教師,分享 AI 時代必學的三大非認知能力,從情緒覺察、解決問題到寫作能力,一步步帶師生適應 AI 浪潮。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教育系教授珍妮佛・史提利(Jennifer L. Steele)研究聚焦教學效率、AI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她接受《The 74》採訪時,特別強調非認知能力在 AI 時代的重要性,「生成式 AI 的輸出只能模仿既有資料,如果牽涉到未知變數,它不一定做得好。」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688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游昊耘 游昊耘

游昊耘

翻轉教育特約編譯

前親子天下編輯、前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