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編一篇「愛」的故事
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也能夠跟孩子進行哲思對話!擔任故事志工的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跟二年級學童一期一會的80分鐘裡,運用極短篇的繪本,帶領孩子從簡單的看圖說故事、照樣造句開始,引導孩子從自己的話語中提出「愛」有哪些要素。當孩子發覺自己有能力編出一篇深刻的故事,他們也就有了動力與信心繼續深思。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編一篇「愛」的故事。圖片提供:楊舒淵
本文重點摘要

如果只有兩次,每次各 40 分鐘的晨光時間可以帶整班二年級孩子做(很可能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的哲學討論,而且 80 分鐘下課鐘響時要讓他們帶著繼續思考的興趣或問題回家,可以怎麼做呢?這也可以運用在家庭裡、親子間的深度對話嗎?
從繪本引發討論
我採用的方式是「從繪本引發討論」。我認為這個方法適用於剛開始想在課堂上帶領低年級學童通過開放式對話,自行釐清問題、建構想法的老師,也適用於每一位在孩子幼兒時期與他一起親子共讀的家長。
可能的差別在於,我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我必須選擇短篇甚至極短篇的繪本。導師可以選擇班書。至於家長,我認為可以選擇一或數本你跟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共讀時,他很喜歡的圖書來操作。具體來說,你可以透過一些小儀式營造出一個放鬆的對話時間與空間,然後把書的內容轉化成一個孩子現在不覺得幼稚、會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再問他一次。聽聽看長大了、讀小學了的他,會用什麼樣的新眼光閱讀、思考這本書。我想這除了會讓你們重溫共讀時的情感,也會帶來一段寶貴的對話時光。
回歸正題,具體來說我是怎麼做的呢?以下是我第一次嘗試這樣操作的課堂對話記錄。
孩子,一起來想想故事有哪些要素吧!
面對一群剛升上二年級,要迎接他們第一次故事志工入班的晨光時間的孩子,我開口就說:「大家好,我是小寶爸爸。今天跟一個星期後的現在,會是一段特別的故事時間。我不會說故事給你們聽,而是會請你們跟我一起編故事。不是玩故事接龍喔,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找出讓這個故事吸引人的重要元素,提出你們想要帶給聽故事的人什麼樣的收穫。」
「如果你聽不太懂要做什麼,沒有關係,我們先從選題目開始。我準備了四個主題,有『朋友』、『愛』、『安全感』和『家』,每個人兩票,請大家投票吧!」
最後孩子們選擇了「愛」。我將請他們用兩堂課、80分鐘的時間編織一個述說「愛」的故事的架構,並提出它的內涵,讓聽眾知道什麼是愛。
注意到了嗎?這種「編故事」整個就是後設的哲學討論!不過,讓我先跟各位讀者透露,在接下來的 80 分鐘,我從未讓「哲學」這個詞脫口而出。表面的理由是我不想要讓語詞的解釋給孩子多添一份困惑,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只要孩子們能在時間內透過自由的發想、對話,在我簡單的課程設計下,聊出豐富又層層深入的內容,我們就有在「做哲學」、doing philosophical thinking 了。
先看圖說故事然後造樣造句
選定了主題,接下來就是要利用繪本引發討論了。我選擇的是堪稱超級短篇的Peanuts,也就是以 Snoopy 為主要角色的LOVE IS… WALKING HAND-IN-HAND。我先在黑板貼上了以下四張圖,請同學看圖說故事:

請同學看圖說故事,說說這四張圖要表達的「愛」是什麼?。圖片提供:楊舒淵
各位讀者,您從這些圖看出了什麼故事呢?在課程剛開始,同學還摸不著頭緒時,看圖說故事是一個很容易讓低年級學童打開話匣子的暖身活動。我就不記錄同學說了哪些故事了,直接公布答案。從左上順時針開始,依序是:
- 愛是分享你的爆米花;
- 愛是伸出援手;
- 愛是值得信賴;
- 愛是和家人到餐館用餐。
我:「好了!現在我們有了四句『愛是什麼』的句子,接下來就請大家照樣造句吧!誰要先試試看呢?」
A:「愛是……愛!」(以下用英文字母代稱發言的學童)
我:「哇!大家覺得這個答案怎麼樣?」
有些同學若有所思,有些同學歪著頭顯然有話要說,有些同學點點頭。
我:「我要說,A說的答案真的是太正確了,完全無法反駁!A可以請你告訴我們,為什麼你說『愛就是愛』?」
A:「沒有為什麼,因為愛就是愛呀。」
我:「說得真好!那我說,『A就是A』、『A就是你』,我說的對嗎?」
A:「對。」
我:「請大家聽好喔,那我再說『我就是小寶爸爸』、『小寶爸爸就是我』、『就我是小寶爸爸』、『小寶爸爸我就是』……」
許多同學異口同聲:「你說的是一樣的話呀!」
我:「聽起來是這樣。可是我有不同的組合誒!」
同學們:「還是一樣!」
我:「是這樣嗎?其實我說的還比A原本說的『愛就是愛』多了一些喔,我不是說『我就是我』,也不是說『A就是A』。我多了『小寶爸爸』,在『A就是你』中多了『你』,所以大家在認識『我』跟認識『A』的時候,會知道我是小寶爸爸,會知道那個人就是A。」
同學:「嗯嗯。」
我:「所以,雖然『愛就是愛』是一個正確答案,但是它沒有辦法讓我們更認識愛。『我就是小寶爸爸』則比『我就是我』可以讓大家多認識我一些。謝謝A給我們這麼好的答案,那現在,我們再模仿 Snoopy 的『愛是分享你的爆米花』這一類的說法來造句吧。」
經過同學的踴躍分享,我們收集到了這些句子:
- A:愛是愛。
- B:愛是一起玩。
- C:愛是跟家人一起拼拼圖。
- D:愛是跟家人一起聽音樂。
- E:愛是跟家人一起吃鹽酥雞。
- F:愛是和哥哥一起打羽球。
- G:愛是和姊姊一起買CD。
- H:愛是和哆啦A夢一起看畫展。
- I:愛是把作業分給朋友寫。
在同學分享的過程中,我都有跟他們有些對話,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只是篇幅有限,這部分就先略過。
分析句子的異同或換句話說,找出「愛」的內涵
我:「好,我們現在有了這9個句子,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仔細想一想每個句子多說了些什麼。」
我:「B,請問你覺得你的句子跟A的有什麼不同呢?」
B:「我多了『一起玩』。」
我:「嗯嗯,沒錯。不過我提醒你一下,『一起玩』不只是一件事,它可以拆成兩件事喔。」
B:「『一起』跟『玩』?」
我:「沒錯!『一起』跟『玩』。『一起』表示你認為愛要跟別人一起,『玩』表示你想跟那些人做的事情。」
我:「C,你認為你的句子跟B有什麼不同呢?」
C:「嗯……我說了『跟家人一起』,還有『拼拼圖』。啊對!拼拼圖也是一種玩。」
我:「沒錯,你不是說『玩』,而是說玩的是『拼拼圖』。我想請問你,為什麼特別是拼拼圖呢?拼拼圖讓你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
C:「我覺得,拼拼圖像是一種偵探遊戲,要很專心、很有耐心的找線索。爸爸或是媽媽陪我找線索的時候,感覺我們很努力在合作。」
我:「偵探遊戲是很棒的比喻!根據你說的,你這句話可以加長、改寫成這樣:『愛就是跟爸爸或媽媽一起拼拼圖,在拼拼圖的過程中合作找線索。』反過來是不是可以說,如果過程中沒有合作,比如說弟弟跟你一起玩但是一直搗蛋,或者爸爸或媽媽沒有陪你一起玩而是你自己玩,你就不覺得這算是愛了呢?」
C:「嗯嗯,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拼拼圖,我會覺得只是自己在玩遊戲,沒有愛的感覺。雖然我沒有弟弟,但是跟我一起拼的人如果搗蛋我會想要打他!」
我:「哈,謝謝你。所以從你這句話,我們可以找到愛的一些重要內容,像是『愛是互相幫助』,『愛是陪伴』。」
我:「D,你的句子跟C很像,只是你改成聽音樂。為什麼特別是聽音樂呢?」
D:「嗯……因為……因為有節奏感。」
我:「節奏感?好特別的回答,你可以再多說說嗎?」
D:「嗯……我說不出來。」
我:「那小寶爸爸試著幫你説好嗎?但我說的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如果差太多的話再請你補充好不好?」
D:「好。」
我突然哼著歌跳起了幾段舞,方塊步、肚皮舞、電音甩頭舞等等,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我假裝生氣:「誒,你們怎們可以這樣笑我!」
同學:「因為太好笑了啊!再跳一次!再跳一次!」
我:「我不要!我在家怎麼跳都不會有人這樣笑我,家人還會跟我一起跳。不然你們跟我一起跳這個甩頭舞好了,坐著也可以跳,來吧!」我又甩了幾下頭。
同學又大笑,說:「不要,你跳就好了~」但我瞄到有幾個小朋友小小的甩了幾下頭,哈。
我:「我想這就是D說的節奏感吧,而且是跟家人一起才有的感覺。」
D:「嗯嗯,對,我跟家人一起聽音樂的時候覺得很放鬆。」
我:「哇,你說到關鍵字!我們又可以給句子多一些內容了。『愛是跟家人一起「放鬆」聽音樂』,同樣的,『愛是跟家人一起「合作」拼拼圖』。」
我:「很棒喔,大家越來越會找故事的要素了!快要下課了,下一次我們再繼續編故事吧!」
設想少了哪些內容就算不上「愛」
隔了一週,到了第二次晨光時間。我先把四張 Snoopy 的圖貼在黑板上,並寫上了同學上週對「愛是……」的照樣造句。
我:「大家好,上週我們最後結束在C說的『愛就是跟家人一起合作拼拼圖』,還
D說的:『愛就是跟家人一起放鬆聽音樂』。現在我們請E來說說看,你的『愛是跟家人一起吃鹹酥雞』跟C、D的有什麼不同?」
E:「我是吃東西~然後鹹酥雞很好吃,所以我們是一起享受美味!而且別忘了還要配電視吃!」
我:「哇,你真的很會舉一反三!所以愛就是一起享受美味,然後滿足嘴巴之外還要聲光俱佳。而且要是缺了電視,愛就會少一味對嗎?」
E:「對!」
我:「那F呢?打羽球可以當作玩的一種,而且很有節奏感。」說著的同時我在講台上展示了小碎步訓練,説:「就像這樣的節奏感,專業的羽球隊都會這樣訓練。」
有些沒看過小碎步的同學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幸好F還有其他幾位同學接著說:「對,我們有這個訓練!」
我:「你們不是這樣訓練吼?」我又跳起了甩頭舞,同學又再次大爆笑,再次炒熱了課堂氣氛。
我:「但為什麼F你是特別跟哥哥打羽球,不是別人?」
F:「因為我可以打贏哥哥~」
我:「很自豪喔!可是你哥哥如果都輸你,他也會愛跟你打羽球嗎?」
F:「哥哥沒有都輸我啦,有時候他也會贏。」
我:「所以你們打羽球是勢均力敵,可以說是一起進步嗎?」
F:「可以。」
我:「那我們又得到愛的另一個內容了,『愛是一起進步』。」
我:「不過啊,小寶爸爸要請大家想一想,就像剛剛說的,如果哥哥跟F打羽球都輸,或者媽媽明明不想吃鹽酥雞想要減肥了,還要找他們打羽球、吃鹽酥雞嗎?」
E:「我還是會找媽媽一起吃,因為我知道他很想吃~」
C:「我可以用我自己的零用錢買,然後請媽媽吃。因為是我請她吃的,她就會想要吃了。」
我:「哇,你們很貼心誒。按照你們的說法,我們又可以得到愛的另一個內容,『愛是貼心』。」
利用爭議的說法來探問愛的本質
這邊先略去G跟H的內容。我說:「I的『把作業分給朋友寫』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回答,你為什麼會覺得這是一種愛呢?」
I:「因為,讓朋友多寫一份作業可以幫助他進步!」
我:「哇,你很會抓重點誒,前面說過『愛是一起進步』、『愛是貼心』,你更厲害了,你說的是『愛是貼心的幫助朋友進步』!」
I尷尬的笑了笑,回說:「對喔!」
我:「我要來表決一下,認為『把作業分給朋友寫』算是愛的請舉手。」
7 位同學舉手。
我:「認為不算是愛的請舉手。」
18 位同學舉手。
我:「好喔,我們剛剛聽過I的說法,現在來聽聽看覺得不算是愛的同學怎麼說。」
J舉手說:「我覺得不算。I只是不想讓自己手痠,而且他讓朋友手痠。」
我:「喔喔,I不但自私而且不貼心嗎。」
B說:「我也認為不算。I讓朋友寫作業,他自己就多出時間去玩了。」
我:「而且朋友還沒時間玩。這樣子雖然自己有時間玩但害別人不能玩。」
A說:「不算~I只是自己懶惰!」
我:那我可以說,I是愛自己大過於愛朋友嗎?」
幾位同學:「可以~」
我:「喔~如果我們可以說I是『愛自己』,好像就不能說『把作業分給朋友寫』不算是愛了誒。因為愛自己也是愛呀。」
我:「講到這邊,請大家看看B到H對愛的說法,你們有發現他們跟I的『愛自己』有什麼不同嗎?」
J:「嗯……B到H裡面都有愛別人?」
我:「對,B到H都有對象,是相愛。相愛是什麼意思呢?請你們看看最簡單的『一起玩』來說說看。」
J:「嗯……跟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
C:「相愛的人會做兩個人都喜歡做的事。」
我:「你們說得太好了!而且從自己出發的話,相愛像是之前說的『愛是貼心』,會考慮別人。」
許多同學點頭。
我:「那如果沒考慮別人呢?可以算是愛自己嗎?」
A:「好像可以說是愛自己,可是好像又有點自私……」
這篇愛的故事有這些精彩內容
我:「下課時間快到了,愛自己算不算是一種愛,如果它有自私的成分還算不算愛,這些我們來不及討論了。不過,回到我們的故事劇本,關於愛,我們至少有『愛是互相幫助』、『愛是陪伴』、『愛是放鬆』、『愛是一起享受美食』、『愛是一起進步』、『愛是貼心』、『愛是幫助朋友進步』好多種說法了。如果你想要寫一篇愛的故事,這些關於『愛』的內容都可以嘗試放進去喔。」
我:「如果你想要讓你的故事有一些動動腦的成分,你也可以嘗試看看拿掉某些內容,比如說,如果不能放鬆,如果不夠貼心,還算是『愛』嗎?如果你想要讓故事更加生動,你也可以寫到『把作業分給朋友寫』這種有一點點自私的行為,算不算是『愛』,或者想一想怎樣才能『愛自己又不傷害到別人』喔!」
讓孩子知道自己本來就很有深度
下課的鐘聲響了,好幾個孩子問說什麼時候我還會到他們班。我很誠實的跟他們說,這個學期接下來已經安排要到別班了。我很感謝能馬上收到這樣的回饋,讓我第一段寫的「讓他們帶著繼續思考的興趣或問題回家」得以實現。
不管您是老師還是家長,在這邊我有一點要特別說明:您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該有發現,我並沒有強加、偷渡什麼概念給孩子。如果我對他們說法的歸結看起來好像講出了什麼道理,那也是他們的話語中本來就可以提挈出來的。
兒童哲學的討論內容不是要追求 100 分,而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談話可以有的深刻內涵。這些是孩子自己的東西。當思考的內容出於他們自己,而非灌輸,他們就會有動力與信心繼續探問下去,成就自己。

第二堂課結束後的板書記錄。這堂課準備的教具,除了用來開場的四張看圖說故事的圖之外,就只有黑板跟粉筆,用來隨時記錄同學的回答。圖片提供:楊舒淵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