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佑老師公開課:SEL融入語文課教學示例與步驟解析
2025被視為SEL(社會情緒學習)的教育元年,彥佑老師分享自身在公開課中,如何將 SEL 融入語文課程。從設計到實施,以 8 個步驟引導學生從聆聽、閱讀、自我覺察到書寫與共學,提供老師具體實務經驗做為參考。
彥佑老師公開課:SEL融入語文課教學示例與步驟解析。圖片提供:彥佑
2025年被視為 SEL(社會情緒學習)的教育元年,筆者有幸在這幾年,接觸了 SEL 的課程訓練,也常在課堂進行 SEL 的融入課程,因此有機會到各校實際公開課,將理論轉化為實務,實際帶著教師們一起在課堂上操作、觀課。
SEL 語文課公開課經驗分享
許多老師心中總有個疑問:「究竟怎麼將 SEL 獨立於課堂?或是如何將此議題融入於領域課程中?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可以怎麼帶領?」筆者想分享自己受邀外地公開課的經驗,分享我如何將「SEL 融入於國語課的讀寫課程」,我也試著將部分教材與教學步驟與策略,分享給有興趣的師長們,以利在課堂中推動。
- 公開課領域:閱讀課/國語課
- 公開課年級、人數:三年級學生,共 14 位
- 公開課時間:說課、觀課、議課,共三節課
- 研討對象:對 SEL 議題或讀寫課程有興趣的老師
那一次的課堂,我整合了國語課、閱讀課與 SEL 三大向度,設計了三者彼此連結的課堂。國語課,強調聆聽、說話、閱讀、寫作、寫字;閱讀課強調各種閱讀策略;SEL則著墨於五大內涵的「自我覺察」一項。由此出發,設計了一堂三合一的語文讀寫 SEL 主題課程。

三年級公開課,以SEL為主題。圖片提供:彥佑
8步驟設計語文讀寫 SEL 主題課程

每一次的課堂都有主題名稱。圖片提供:彥佑
步驟一:聆聽教學
我準備了一篇自己設計的 SEL 文章,讓班上一位同學放聲朗讀,其餘同學則專注聆聽; 俟同學念完一部分的文章之後,由我佈下三個題目,測試看看學生聆聽到了什麼。這三個題目,分別為基礎題、進階題、挑戰題。
課堂用閱讀文本,林彥佑老師編寫。點擊圖片可前往部落格。
步驟二:閱讀教學
一位同學朗讀了文章的其中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則進行全班閱讀。同學們運用圈註、畫線策略,圈畫出不懂的語詞、好詞。學生若有不懂的語詞,則指導各種策略,讓學生理解詞意。
步驟三:自學說大意
請學生在心中,自己默想默念文章大意,教師可以適時給予鷹架。學生可能的答案為:「這一篇文章在說,如果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先覺察自己當下的感覺,不要隨便生氣……」
步驟四:互學說大意
當學生自己已經在心裡默想默唸大意時,可以適時把這些說給鄰座的同學聽。說的越多次,則能說得越流暢。教師也可以視情況,請學生站立、上台分享大意。接著,教師再初步引導本文的重點。
步驟五:短文練習
教師可以佈下一個題目,並揭示範例,讓孩子書寫在空白的紙張或小白板上。本次的題目為:「覺察現在的心情是怎樣子的,為什麼?」學生可能的答案為:「現在的心情很緊張,因為我怕被老師點到要發表……」。

六年級課堂的SEL學習任務。圖片提供:彥佑

學生實作。圖片提供:彥佑
步驟六:全班共學
教師引導學生兩兩、小組或全班走動共學,讓彼此可以欣賞自己的答案。由於時間有限,孩子未必能逐一分享,因此透過走動共學,再輔以補充記錄,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方法。

圖片提供:彥佑
步驟七:教師引學
教師再深入引導學生學習關於「自我覺察」的知能。「自我覺察」是一種有意識地觀察、了解自身想法、情緒、行為和與他人互動的能力……(更多關於自我覺察的內涵,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步驟八:沉澱收束
教師在課堂的最後,可以問看看孩子,這堂課有何收穫?主要便是讓孩子可以回想本節課所上課的內容,也包括學習策略。

老師確認學生實作。圖片提供:彥佑
結語與議課回饋
在這一堂課中,我運用了 SEL、國語、讀寫三合一的整合式主題課程,也輔以四學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到 SEL 的重點。
課堂結束後,我和老師們一起議課,也進行 SEL 的專題研討,大多數的老師都覺得,SEL 並不是一個困難的議題;由於此刻是五年計畫的第一年,我們可以先從「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的面向先加以引導。老師們也回饋,SEL 甚至可以讓學生透過自學與互學的方式,同儕激盪,相互分享,也可以迸發出許多的想法。
身為國語文讀寫推動與 SEL 教師,我想鼓勵現場的教師們:「做就對了!不用擔心做錯,跨出一步,彼此共學交流,就是一件樂事了!」、「這次由彥佑鼓起勇氣挑戰公開課,也許下次就是您了!加油!」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