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並用的親師溝通管道 FB社團+LINE官方的溝通範例

新接一個班,如何展開有效的親師溝通又不失溫度?老ㄙㄨ老師透過臉書社團與LINE官方帳號雙軌並用,搭配實用訊息範例,讓親師互動清楚有效、合作更順利!

運用FB社團與LINE官方帳號,兼顧全班公告與個別聯繫,讓親師溝通更有系統、更高效率。圖:老ㄙㄨ老師FB

運用FB社團與LINE官方帳號,兼顧全班公告與個別聯繫,讓親師溝通更有系統、更高效率。圖:老ㄙㄨ老師FB

本文重點摘要

對老師而言,每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都是一段新的挑戰。除了課程規劃、教材準備、教室佈置之外,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也是開學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效的親師溝通,能讓家長安心,也能讓老師在班級經營上更順利。

因此,在完成實體教室環境的建置後,我會同步建置「線上的班級溝通環境」,以確保日後的訊息能夠清楚、有效且有系統地傳遞。我的做法是採取「雙軌並用」的方式:臉書社團 + Line 官方帳號

也就是全班性的公告及教學花絮,統一由臉書社團發佈;學生個人的相關聯繫,則由Line官方帳號來連繫。這樣不用擔心則數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會被洗版、讀不到重點,同時又能保有個人的隱私。

臉書社團的建置

臉書社團是私密社團,需要一步一步建置。我會請家長回答問題,才會審核讓他們加入。包括:

  • 問題1:你的孩子的姓名?
  • 問題2:您是孩子的誰?(爸爸、媽媽、阿嬤......)
  • 問題3:您孩子的導師是哪一位老師?
  • 其他還包括細節的設定,如:名稱和簡介、誰可以批准社團加入申請、隱私、具名參與、排序貼文、排序留言......

特別提醒:切記,切記!要成立新的臉書社團,一定要把底下自動「邀請追蹤者」的功能關掉!不然會出現很驚嚇的結果......

家長電話號碼的建置

在通訊方面,我會用Google聯絡人,設定手機裡每位學生的家長手機號碼。
這樣需要緊急聯絡時,也能快速找到家長。然後,發送簡訊到每位家長的手機裡,希望他們加老師的Line和加入臉書社團。文字範例如下:

「各位家長:
您好,我是大元國小五年O班的蘇明進老師。很開心未來兩年能與您的孩子有一段師生緣。這幾天會打電話做電話家訪,請您先加入班級臉書社團,日後每天會在這社團裡有很多的公告與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OOO
也歡迎您先加入我的Line,連結:
https://page.line.me/OOOO
或蒐尋Line的ID:@OOOO」

給家長的第一封簡訊範本。圖:老ㄙㄨ老師FB

Line 官方帳號的建置

Line官方帳號,我會將每一位申請的家長名稱,都註記學生的座號及名稱,方便日後辨識方便。同時,記得讓家長申請加好友時,要說明自己孩子的姓名。文字範例如下:

「您好!我是大元國小蘇明進老師。
加好友時,請主動告知您的孩子的姓名,謝謝!(微笑表情符號)
很開心能成為孩子的教育合夥人,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第一次親師互動

收到家長的加Line好友通知後,記得回覆禮貌性的問候文字,再約接下來的電話家訪時間:
「OO的媽媽好,很開心有這緣份與孩子相遇!
請先加入班級的臉書社團,過幾天再與您約電話家訪時間哦!(微笑表情符號)」

第二次親師互動

等到家長陸續加入臉書社團後,我會在社團內發一篇「歡迎文」,讓所有家長熟悉未來的溝通方式:

「各位家長好!
陸陸續續已經有家長加入這個班級臉書社團,很開心接下來會有兩年的相處時光。
主要會以這個班級臉書社團,作為每日的溝通與互動,盡量會把每日作業項目、孩子們在上課的側拍、孩子們的學習成果、公告事項,都放在這裡。
這學期我自己也開始運用 LINE 官方頻道 來和大家互動,較個人或緊急聯繫事項,可以透過這方式來進行個別聯繫。
還沒有加到老師 LINE 的,可以去加一下。
Line的連結:https://page.line.me/OOOO
或蒐尋Line的ID:@OOOO
對了,因為一進來後,大家填的回答就消失了,所以會不清楚是誰的爸媽。請大家在底下留個言,也跟其他爸媽認識一下喲!(例如:大家好,我是OO的爸爸媽媽)」

班級FB社團的第一則公告。圖:老ㄙㄨ老師FB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老ㄙㄨ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新訂戶輸入老ㄙㄨ老師推薦碼「oldsu」,將多送 30 天訂戶權益翻轉教育推薦碼使用說明)【通知】2025/10/01起,365價格即將調整

延伸閱讀

老ㄙㄨ 老ㄙㄨ

老ㄙㄨ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蘇明進老師,小名老ㄙㄨ。 來自雲林的小農村,喜歡純樸的人事物。 喜歡孩子,喜歡教學,喜歡說故事,喜歡用孩子的思維來看教育。 一直擔任導師的職務。喜歡待在教室裡,陪孩子們一同歡笑、找回自信,看盡人生精采美景。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