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必學的班級自我介紹法(二):開學日「猜猜我是誰?」帶出連結與驚喜
開學日是師生關係建立的起點,導師的一句話、一個設計,可能成為孩子記得整學期的關鍵瞬間。如果你希望打破沉默、拉近距離,甚至帶出班級價值的討論,歡迎參考「猜猜我是誰?」活動。
教師必學的班級自我介紹法2:開學日「猜猜我是誰」。圖片來源:Aflo Images
開學日,老師怎麼拉近距離?
還記得第一堂課,老師要求大家自我介紹,教室瞬間變得有點尷尬,學生彼此還不熟,對老師也充滿距離與懷疑。
如果你想從開學第一天就打破隔閡、甚至讓全班主動好奇你,不妨試試這個新版的超強開場白「猜猜我是誰?」
猜猜我是誰?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好奇與連結
「猜猜我是誰?」不只是自我介紹,更是老師用行動示範打開真誠、勇敢分享和班級對話的起點。透過設計的問題和小小懸念,讓學生開始對老師的經歷、價值和人生故事產生共鳴,自然引導出全班的互信氛圍。
活動流程與操作說明
-
開場設定:給學生一點神秘
- 一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下三件和自己有關的經歷或故事(例如):
- 我從小考試總是吊車尾。
- 我放棄讀成大來當老師。
- 我高中時每天看書超過十小時。
-
設計互動:學生參與投票猜謎
- 請學生用便條紙、舉手、或用手指方式猜「哪一個『不是』真的?」
- 鼓勵小組討論,猜猜老師的故事,甚至預測理由。
-
揭曉&故事分享:帶出真誠與榜樣
- 先從有人猜的選項公開:
- 「覺得一不是的舉手...其實這是真的!」
- 老師用簡單幾句分享自己過去考試吊車尾、如何調整態度、找到學習熱情的心路歷程。(讓新生明白即使起步不順也能轉變)
- 再公布第二個答案:
- 「覺得三不是的人不少,其實這個答案⋯⋯也是真的!」
- 老師述說學生時期努力背書苦讀,也同理現在新生面對課業、排名的未知和壓力。
- 最後:「剩下第二個,剛剛很多人猜這個吧?事實是——我不是放棄成大,而是放棄台大來當老師!」
- 學生立刻驚訝,問題就會自然產生:「為什麼?」、「老師怎麼想的?」
- 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順勢說出選擇教育的初衷、人生理念,把最想和學生共創的班級文化和期待帶出來。
多一點驚喜,讓學生自然願意靠近老師
你會發現,和以往單調的自我介紹相比,這個「真假故事」遊戲,不但大大降低學生的焦慮感,還讓他們開始好奇、開始想認識台上的你。更重要的是:
- 老師讓自己「變得有故事的人」,也給學生一個更立體的老師形象。
- 分享挫折經驗,為學生帶來成長典範,而不是只有「學霸」和「成功」。
- 公開放下學歷選擇教育的心意,讓學生感受到你想共同走一條有意義的學習路一起創新、一起努力。
教學亮點與應用延伸
- 激起好奇心與主動性:
用故事和懸念,引發學生對老師的興趣,讓第一堂課的主動權自然拉回全班。 - 創造同理與安全感:
老師分享過去困難、引導討論「轉變、選擇、價值」主題,鼓勵學生未來也勇敢談心、嘗試與分享。 - 打開班級價值、行為約定的話題:
可設計後續活動,例如讓學生也寫出「三個屬於自己的故事」,互相猜、交換,開啟全班認識與支持的序幕。
教學實用指引
- 先設計屬於你自己的三個看點故事,記得「假的」設定不要太拚,而是真實的要比假的更精彩。
- 公布答案時,每段真實經歷不要只講數據,要說心情與收穫。
- 帶出自己的選擇和理念,連結到新學期「我們這個班要一起成就什麼?」
課堂加分應用
- 可延伸成「每週一人」輪流帶故事和真假選項,讓學生也訓練觀察、表達與敘事力。
- 搭配全班「價值大哉問」、「我們想要的班級文化」討論,把第一天的緣分種子一直延伸下去。
開學日不只是「老師發指令」的開場,更是大家彼此選擇、一起創造故事的起點。你的故事,也許正是學生需要的力量源。

圖片提供:孫東騰
大衛教引導|用故事和真誠,打開第一天的班級連結感,讓每個孩子都願意在新班級寫下自己的精彩。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