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少女——從選擇性緘默的特教生,成了站上台的老師【不普通的普通大人14】

你能想像,一位老師曾在童年在學校不敢開口說話?一位「人魚少女」從患有選擇性緘默症,走到如今成為特教教師,在了解曾被診斷需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後,也逐步練習表達、陪伴他人面對焦慮。本次羊羊老師專欄專訪,帶你認識這位「隱性障礙」成人的故事,也提醒我們:每個人背後可能都有未曾被看見的努力與堅持。

人魚少女——從選擇性緘默的特教生,成了站上台的老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CanvaPro

人魚少女——從選擇性緘默的特教生,成了站上台的老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CanvaPro

本文重點摘要

  • 選擇性緘默症 其實沒有選擇
  • 當年的特殊生已從特教系畢業,成為了老師
  • 「曾經的我,不希望別人知道我的困難」

編按:選擇性緘默症(英文:Selective Mutism)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在特定社交場合會無法說話,常被誤以為是害羞或故意選擇不說話,進而影響到社交互動。

本次特教教師羊羊老師專欄訪談到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的一位老師——人魚少女,在高中準備考特教系時,才知道自己曾是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孩子,一起了解她的故事,以及為了讓自己和他人發聲的努力。我們身邊許多人都在與障礙一同成長,更多真實故事請見「隱性障礙」成人系列專欄

人魚少女今年 27 歲,從小的興趣和專長是拼拼圖,因為拼拼圖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完成,還可以不用和他人對談。

人魚少女從幼兒園時就被老師發現都不說話,每當遇到需要開口說話的情境,她就會好焦慮好恐懼,明明很努力的想要把聲音發出來,卻覺得自己的喉嚨好像被鎖住了,發不出聲音。好奇怪,她明明在家都沒問題的呀。

國小後,同儕因為覺得她是假裝的,對她說話很不友善。在她的印象中,她會到輔導室上畫畫課,而媽媽也時常為了這些事到學校開會。

與同儕相處時,人魚少女也很難拒絕他人的要求,同學會捏她的大腿、要求她幫忙寫作業等,雖然人魚少女都不喜歡,卻都不敢拒絕

國中後,人魚少女遇到很好的老師和朋友,她漸漸能用點頭或搖頭、簡單的好或不好來與他人互動,也開始嘗試克服自己的恐懼,例如到便利商店買東西、開口點餐等。

高中填志願時,人魚少女不知道為什麼對特殊教育學系特別有興趣,模擬面試時,老師提及她曾是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孩子,她回家問媽媽,媽媽才拿出小時候的醫療診斷給她看,人魚少女此時此刻也才知道,原來自己曾被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 其實沒有選擇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688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楊元安(羊羊老師) 楊元安(羊羊老師)

國小特教教師

無論老師或學生,每個人身上都藏著魔法、都有別人所沒有的能力。讓我們透過教學相長,引導出彼此的潛在力量,一起閃閃發光吧。

羊羊老師的臉書粉專:羊羊老師の魔法教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