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必學的班級自我介紹法,打破傳統尷尬的開學日

每逢開學,總有學生對「自我介紹」感到拘謹,讓教室氣氛瞬間凝結。大衛老師分享一套輕鬆又好玩的「找回身份」破冰遊戲,讓學生主動參與、彼此熟識,甚至讓內向孩子也能安心開口。讓開學日不再只是尷尬的開始,而是班級溫度升溫的轉捩點!

開學自我介紹怎麼破冰?國高中教師實測有效的互動遊戲。圖片來源:Green odette (Pexels)

開學自我介紹怎麼破冰?國高中教師實測有效的互動遊戲。圖片來源:Green odette (Pexels)

本文重點摘要

開學日一定遇到的尷尬場景

開學第一天,是每個老師、學生「既熟悉又尷尬」的相見時刻。許多新班級只要一提到「自我介紹」,空氣瞬間變凝重:有學生低頭不語、有人玩手指、有人假裝看天花板,就是不願開口或和老師對到眼。對老師來說,照本宣科「輪流站起來講名字」既無聊又收效不彰,彼此依舊不認識,氣氛甚至變得「更尷尬」。

要怎麼讓全班在第一堂課就真正「動起來」、彼此認識、不再冷場?這裡推薦你一個專為國高中班級量身設計、百玩不膩的互動破冰遊戲——「找回身份」!

找回身份:讓同學主動認識彼此的自我介紹遊戲

活動設計理念

「找回身份」不只是讓學生記住彼此,更是老師收集課堂互動資訊、打開班級氛圍的秘密武器。

活動流程與操作說明

  1. 老師開場,主動消除緊張
    • 老師誠實地說:「大家好,今天第一天我不會叫大家站起來自我介紹,因為我自己也覺得很尷尬。我們來玩點不一樣的介紹!」

  2. 示範互動與介紹模式
    • 老師自我介紹:「嗨,我是大衛老師。」並補充「我喜歡吃義大利麵。」
    • 請一名學生模仿:「嗨,我是小華,我喜歡吃拉麵。」

  3. 交換身份,集體參與
    • 示範擊掌,各自交換「名字 / 愛吃的食物」。
    • 全班站起來,隨機與不同同學擊掌,交換「身份」資訊(約一分鐘,鼓勵不與重複對象交換)。
    • 時間到後,宣布:「請試著在班上找回屬於你自己的身份(名字、飲食習慣或興趣)!」

  4. 多輪練習,逐漸加深互動
    • 可再加入「興趣」、「家鄉」、「喜歡的運動」等資訊,進行第二、第三輪。
    • 鼓勵每輪比上輪多找到幾個認識自己的同學,過程中歡笑聲不斷!

活動亮點與課堂深度應用

1. 破冰效果超強

  • 全班互動主動、有趣,瞬間打破「各玩各的」的隔閡。
  • 搞混身份、出現「分身」與「無名氏」,同名同好產生小圈交流,笑聲連連。

2. 學生資訊「收集寶典」

  • 加入「興趣」、「愛吃什麼」等題目,老師無形中收齊每位學生的個性小檔案。
  • 可當未來課堂遊戲設計、激勵獎勵、主題分組或探索課程的依據。

3. 促進主動參與與自信

  • 給內向、慢熱或害羞的學生一個「被邀請,不會失敗」的安全表達環境。
  • 互動內容皆非標準答案,沒有人擔心「講錯」或被笑,參與正向回饋多。

4. 為班級後續經營打下基礎

  • 老師可利用學生分享的興趣、飲食、運動等細節,在後續課程設計驚喜、分組或情感連結,如穿插茶水時間、運動競賽,讓學生感受「老師真的在乎我」。

教學實用指引與延伸技巧

勇敢破冰:老師要率先示範,讓學生看到大人也會「玩」,打開學生玩心。

流程掌控:建議每次只交換一個資訊,教師隨時觀察教室動線,避免混亂。

多輪快速練習:第一輪可交換名字,第二輪加上興趣,第三輪加入家鄉或運動,經過3輪每人保證認識五個以上新同學。

課堂延伸應用:收集來的「學生小檔案」是珍貴素材,可在下次課堂或全班活動用來製作小驚喜、設計分組比賽、安排點名互動。

示範教師回饋、學生反饋語錄

  • 「第一次開學破冰不用再怕冷場,學生反而搶著分享互動,班級好快就熟起來。」
  • 「原本害羞的孩子這樣很自然就成為主角,真的有效打開班上沉默的同學。」
  • 學生:「原來自我介紹可以那麼好玩,下課都想和剛剛交換過的同學聊天!」

結語:讓每一次開學都是學生與老師共同創造故事的起點

別再只靠表格式自我介紹,抓緊開學第一天,用「找回身份」這個充滿連結力的遊戲,把班級帶進活絡、溫暖又有記憶點的氛圍。開學,其實可以讓每個學生「留下來」,並從這裡開始和你一起愛上陪伴與學習!

圖片提供:孫東騰

適用場域:國中、高中、團體開學活動、小型青少年營隊、小組破冰

歡迎老師們將此法納入口袋工具,並分享使用心得與各種變化,讓更多班級成為最有溫度的學習共同體!

翻轉教育 Logo

加入翻轉教育
與2萬多名訂戶一起前行

追蹤作者、收藏好文,更多靈感資源不錯過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孫東騰 孫東騰

孫東騰

無界塾實驗教育 戶外與生活老師

現職 無界塾實驗教育 戶外與生活老師。ICF國際專業認證教練、亞洲體驗教育 認證引導員。 大衛老師,本名孫東騰,曾是被填鴨式教育掩蓋好奇心的青年,直到大學接觸「體驗教育與團隊引導技術」,才真正感受到「被聽見」、「被引導」的力量與學習熱忱。如今用「互動學習和專業引導技術」,陪伴「老師與家長」共同點燃青少年的內在學習火花,堅信每個人都值得被理解與啟發。

粉絲專頁:【大衛教引導】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