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生活中流動:讓孩子走出教室的美感教育

一場校園「尋色大冒險」,讓美感教育不再只是靜靜欣賞,而是動手、動腳、動腦的探索旅程。本文帶你走進課堂活動設計,也整理了親子能在家一起進行的色彩遊戲,讓生活成為最好的教室、讓孩子從「會看」變成「懂看」,在日常中練習觀察與感受美。

各種五顏六色的色票,打開孩子觀察世界的新視角。圖片來源:Canva Pro

各種五顏六色的色票,打開孩子觀察世界的新視角。圖片來源:Canva Pro

本文重點摘要

色彩怎麼會只躲在課本裡?怎麼可能乖乖待在顏料盒裡?它們明明到處都是—就在我們每天走過的走廊、抬頭看到的天空、甚至水龍頭旁的那截水管上。

於是,我準備了一疊小小的色票(用粉彩紙剪成的小紙條),讓孩子們每人拿一張,出發!我們在校園裡展開了一場「尋色大冒險」。

讓色彩從課本裡跑出來


一開始,孩子們多半只在自己眼睛平視的高度來回張望。有人指著佈告欄邊框說:「老師!我找到了!」有人發現自己的色票和樹上綁的識別緞帶居然一模一樣;也有人發現營養午餐裡的香蕉正好對上手中的黃色。


那天剛好校園裡落了不少花在草地與走道。有橘色、有紅色,還有那種紅橘相間、帶著漸層的花瓣。孩子們立刻被吸引,紛紛彎下腰撿起花朵,湊近手中的色票比對。

有孩子驚呼:「這朵的邊邊跟我這張好像!」、「老師你看,它一邊是紅的,一邊是橘的,跟我拿的顏色一樣耶!」短短幾分鐘,落花變成了天然的教材,孩子們像小小美感研究員般圍在一起,興奮地交換發現。

落花成了天然教材,孩子們打開了觀察生活的眼睛。圖片提供:許雅婷


隨著探索漸漸展開,觀察也越來越深入。孩子們開始覺察到,有些顏色不是馬上就能看見的。於是,有人蹲下來比對地上的排水孔蓋,有人踮起腳尖去看高處的雨遮,有人仔細盯著牆面上褪色的海報,驚喜地發現底色正是自己手中的那張色票。


還有一個孩子,一拿到咖啡色的色票便笑著說:「這太簡單了吧!就是樹的顏色啊。」但他走近一棵樹時,停下來開始皺起眉頭:「欸…怎麼每一段都不一樣?這裡是深的,那裡又有點紅、那邊像土色,我的到底是哪一種咖啡啊?」從原本以為「一眼就知道」的答案,變成了「我需要更仔細地看」,這種轉變,就是觀察力正在長大的證明。

顏色不止一種樣貌,透過顏色任務觀察那些細微不同的奇妙。圖片提供:許雅婷


最可愛的是,有孩子拿著色票對著老師的衣服說:「妳的衣服顏色也有中!」這些笑聲與驚喜,讓我們看見孩子們的觀察力已悄悄轉變—他們不再只是「看」,而是學會用整個身體去探索世界的顏色,用感官和心靈去感受生活中微小卻真實的美好。

玩出來的美感,就是學習的開始


靈感來自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他認為學習最重要的來源,是孩子與真實世界的互動。而在這堂課裡,孩子用行動去找、用觀察去比對,還會停下來討論:「這是粉紅還是桃紅?」——這些討論,就是美感教育最有溫度的時刻。

此外,也呼應了瑞吉歐教育理念(Reggio Emilia Approach)感官還有環境。我們的校園,其實就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繪本,只要換一種方式打開它,孩子就會看見全新的世界。而我更是認為「玩中學」的重要性,遊戲中學習豈不一舉兩得!

4種顏色遊戲,親子也能玩!

這堂課結束後,「這樣的活動家長也能帶孩子做嗎?」當然可以!其實美感教育不需要大費周章,只要一點觀察力、一點遊戲感,就能讓孩子在日常中「看見」色彩。


超市顏色任務


到超市時,請孩子尋找「紅色的水果」、「綠色的蔬菜」、「藍色的包裝盒」等,訓練觀察力與分類能力。

在水果區找到答案,孩子學會顏色分類,也學會連結生活與學習。圖片提供:許雅婷


顏色接龍


一人說出一種顏色,另一人接續說出生活中某樣東西是那個顏色,例如:「黃色→ 香蕉」、「藍色 → 水壺」,加深孩子對色彩與物品的連結。


戶外色票觀察


將彩紙剪成小色票,在安全的場域讓孩子比對顏色,露營的時候就非常適合。


家中尋色大挑戰


由家長指定一個顏色,請孩子限時三分鐘在家中找出三樣相同顏色的物品,再一起討論這些東西的用途與質感。

美感,是在走動中慢慢長出來的

這些遊戲、這些探索,不是額外的學習任務,而是生活本來就有的色彩練習。孩子們在一次次「玩」的過程中,看得更仔細、想得更深入,漸漸地,也更懂得欣賞這個世界的細節與美好。

而我,也會繼續當那個愛玩、愛發現的老師,帶著色票和一群亮晶晶的眼睛,走進日常,繼續尋找下一個藏在生活裡的顏色驚喜。

不為了考試,也不是任務,色彩練習就在生活裡——美感,就是這樣長出來的。圖片提供:許雅婷

延伸閱讀

許雅婷 許雅婷

許雅婷

國小教師

憑藉自身在創造力領域的專長,致力於日常生活中發掘並實踐創意。認為創造力不僅是藝術的核心,更是解決問題與探索世界的重要能力,並透過教學啟發學生體驗創意無所不在的樂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