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導成長啟示錄(下):寫給「人間清醒」的資深導師

教育現場不是單人舞,而是一場群體的覺醒。當導師終於熟悉系統、搞懂流程、學會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卻也發現:在這場教育長跑裡,只有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清醒。

寫給清醒,卻不麻木的資深菜鳥。圖片來源:Michael Kim

寫給清醒,卻不麻木的資深菜鳥。圖片來源:Michael Kim

本文重點摘要

如果說初任導師像剛上路的駕駛,滿懷熱血與理想,那麼進入第 N 年續任當代導師的「資深菜鳥」,更像開著半自駕系統的車子,一邊顧導航、一邊修避震器,還要預防後座乘客(學生)、副駕(家長)和路人(同事)各種突襲。

你終於熟悉系統、搞懂流程、學會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卻也發現:在這場教育長跑裡,只有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清醒。

以下這幾點,寫給那個雖不再是新手,卻仍渴望走得有感、有光、不失本心的你。

1. 被投訴不是恥辱,而是你認真的勳章

你努力管理秩序、維護原則,卻仍可能因一句糾正、一次糾紛,收到家長的「溫馨提醒」或匿名檢舉。請記得:被投訴,不代表你錯了;有時只是你太認真了,讓人不舒服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系統壓力過高,會產生「轉移攻擊」現象。你只是站在最前線的那個人,最容易被誤解與發洩。有錯則改,感謝指教;無理挑釁,不卑不亢。你不是來討好所有人的,你是來守住界線與信念的

真正的勳章,從來不是來自掌聲,而是那些你為學生也為自己撐過風雨的日常。

 

2. 同事,大多是白天點頭的好同事,下班後互不打擾的陌生人

請別幻覺每個人都會成為你的戰友。

教育現場不是烏托邦,老師之間也不總是站在同一陣線。有些人說話看似直率,卻話中帶刺;有些人表面熱絡,實則暗藏算計。真正能交心說真話、彼此誠懇以待的同儕,是你的福氣,也往往得經得起時間與風雨的考驗。

你早已不是那個什麼都想說、什麼邀約都赴的小白。學會社交降速、守好界線,是成熟職場人最實用的生存智慧。

記住這句話:不是每一份親切都值得你真心以對,有些微笑背後,是你單純最容易被濫用的空間。同事是協作的夥伴,不必成為情感的寄託。能共好是難得的幸運,但不是必須的期待。

3. 行政體系:不卑微,也別單挑世界

你會慢慢看懂:有些行政規範確實合情合理,有些則是「個人業績」的產物:繁瑣、迂迴、形式至上,最終沒人真的看得懂,卻人人得乖乖執行。

請記住:不是每件事你都得第一時間熱血上膛,不是每份表單都該你當日準點奉上。行政說的是「流程語」,你要學會說「制度語」。你不是萬用膠,也不是萬能修補工;不是緩衝器,也不該是替罪羊。有問題提報,有狀況轉知,這不是推責,是對制度最基本的信任與提醒。

更別忘了:行政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塔,而是與你一樣兼任多工的老師,只是暫時多了頭銜與任務。但權力的確會令人著迷,任務導向的「使命感」若缺乏覺察,往往就會悄悄變質。你必須看清這殘酷的真相,卻不必為此心懷怨恨。

哲學家米歇爾.傅柯 Michel Foucault 提醒我們:「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對抗。」教育場域裡的權力運作,常披著「為學生好」的溫和面具,卻可能在無形中壓迫現場的真實脈動。

同樣地,心理學家 B.F. 史金納 B.F. Skinner 也早在行為主義理論中指出:「獎勵若不當設計,會讓學習者為了獎勵而行動,而非為了理解而學習。」對教育體系亦然—若我們對不合理一再沉默與包容,制度只會更加變本加厲。

然而,當你意識到這一切,你也會明白:你並非救世主,也無須獨自扛起改革的大旗。你可以不妥協,但也不必凡事硬碰硬。選擇性沉默,不等於放棄原則;是你在無能為力的縫隙中,選擇保留自我清白的一種方式。

畢竟,現場裡總有一些人,樂於計較權利義務,卻選擇對不公不義視而不見。你無須與之爭高低,只需堅定走在自己的光亮裡。

在不採線的教學日子裡,做個純粹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4. 不是每個行政都有使命感,有些只是逃兵

這句話或許不太動聽,但你終究會慢慢看懂:有些人選擇成為行政,是為了實踐理念與追求更好的改變;也有些人,只是為了避開學生與家長,把自己安置在較無風險的地帶。

當你在第一線疲於奔命、應對無數突發狀況時,請不要再一味自責,也無須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不是你不夠好,而是這個結構,早已讓願意多做的人扛下過多的包袱。

當行政只負責交辦業務,卻將所有執行層面丟給班導「代為佈達」、「全面推動」,當你發現每個處室的政策,最後都要由導師一手包辦、落實、收尾,你是否也曾懷疑過:為什麼第一線總要為所有處室買單?疲於奔命,是應該的嗎?

當志業與雜事交錯不清,當班導津貼微薄得如象徵性的敬意時,你的熱血是否也漸漸被稀釋殆盡?

請記得,不要再習慣性地說:「沒關係,我來。」請學會開口問:「這件事,應由誰負責?」適度表達立場,並非找碴,而是維護界線與專業尊嚴的一部分。

心理學家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指出:個體若長期處於被剝奪公平與尊重的環境中,其自我實現的潛能將難以發揮。

而教育現場,也不外乎如此。當制度一再消耗老師的時間、熱情與健康而不自知,便是在阻礙教育本身的可能性。更殘酷的是—那些過得太滋潤的行政,往往最習慣推託責任,把事情一推了事;而那些真正留在現場的人,才最清楚困境在哪裡。

教育工作,不該成為一場「誰最能忍耐」的比賽。真正的專業分工,是每個人各自扛起應該負擔的責任。

熱血可貴,但它不是制度可以無限提取的燃料。

請記得:保護好自己,才能走得長久;學會堅定說不,才能真正為教育發聲。

5. 人間清醒:不參與不必要的混亂,也不忘自己的溫度

你開始學會,一些事不說,一些群組不看,一些誤解不解釋。你終於理解「人間清醒」不是冷酷,而是在混亂之中,保住自己的邏輯與情緒體面。

教育哲學家 Freire 曾說過:「教育不是填滿水桶,而是點燃火焰。」但若你連柴火都沒剩,哪來的火光可言?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退出、不硬撐。

這不是逃避,而是為了延長你在現場前行的時間。

結語:你是某段青春的安全出口

有一天,學生在畢冊上寫給你一句話:「謝謝老師那時候不放棄我。」那一刻,你會知道,那些你曾覺得不起眼的堅持比任何表揚都要深刻。

你不是只是導師,你是某段青春的安全出口,是那些還未成形的夢,被世界碰撞前最後的緩衝區。

願你在人間清醒,也在人間持續柔軟;
願你在規則之內,仍有不被定義的自由;
願你在疲憊中,記得自己為什麼出發。

你還願意走在這條路上,本身就是一種溫柔的勇敢。

國中教師的工具箱

國中班級經營X高效教學資源專區

專為國中老師打造,有效解決教學現場大小事。

#親師溝通 #SEL #SDGs #教學設計 #國中會考
立即前往

 

延伸閱讀

晶瑩 晶瑩

晶瑩

國中教師

23年中學班導,語文領域教師、綜合活動專長,深信孩子成長是獨一無二的奇蹟,守望教室裡的光影與彩虹,如水手般陪伴青春航船,穿越迷霧與風浪。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