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導成長啟示錄(上):寫給初任導師的你
當年我們都一心想成為好老師,後來才明白,原來最難、也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好好當一個接住自己的人。本為由國中教師晶瑩老師寫給新手導師的5個提醒,如何在跌跌撞撞下找到原則,又懂得善待自己。
圖片來源:Aflo Images
本文重點摘要
每一位新手導師的心裡,都曾有過一張溫柔的藍圖。你買了漂亮的筆記本、設計出班規流程、把黑板邊角貼上紙膠帶,還懷抱著「我們班」將成為團結進取、充滿愛的示範教室。
但沒幾週,你發現,現實中的班導生活,其實比較像便利商店的深夜班:包山包海、永遠缺人,還得保持清醒和笑容,隨時接住學生情緒崩盤、家長突襲質疑、行政突發交辦的三重 combo。那張美好的藍圖開始起皺,理想與現實的縫隙,開始滲出疲憊。
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根本不適合?」
別急,這不是失敗的訊號,而是正在長大的徵兆。這篇文章,寫給你——剛剛走上導師之路的你,也許跌跌撞撞,但從未鬆手。
1. 班級經營:別妄想控制,只能好好引導
教育從來不是駕駛一台列車,而是陪一群迷路的人走一段路。
新導師最常犯的錯,是想靠「規則」制伏混亂,卻忘了信任與安全感才是秩序的起點。先建立三個原則就好:規則簡明、態度一致、界線清楚。別企圖用細瑣規定填滿恐慌,那只是讓學生學會鑽漏洞而非自律。
心理學家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曾說:「自我效能感,是改變行為的起點。」班級經營的首要任務,不是讓學生聽話,而是讓他們相信自己能改變,並願意為此承擔。
所以別怕慢,怕的是走偏。你不是控管者,而是引路人。
2. 親師互動:你不是客服,你是教育專業
家長不是敵人,也不是你疲憊時可以傾吐的對象。他們和你一樣,也在試圖理解自己孩子的情緒與學習落差。但請記得:你們是夥伴,不是朋友。
不加 Line、不追社群、只留學校分機並不是冷漠,而是你為自己設下的專業邊界。白天的回應誠懇、清楚,晚上就該是你還給自己身心的片刻安靜。請學會這句話:「謝謝關心,我們透過正式管道再討論喔。」這不是敷衍,是信任制度。
羅傑斯 Carl Rogers 強調「真誠、一致與尊重」是建立助人關係的三大核心態度。親師之間也是如此—不迎合、不敷衍,在真誠中堅守立場,才是最長久的合作姿態。
讓家長喜歡你,不如讓他們尊重你。
3. 和任課相處:少一點評論,多一點信任
教學現場不是單人舞,而是一場即興群舞。
有些導師習慣過問任課教學內容,卻忽略了每一位任課老師背後也有一套專業邏輯與班級策略。你無需為每一堂課的學習成果背書,但你要為孩子的學習態度負責。懂得退後,讓別人安心發揮,本身就是一種控場的專業。
一位資深教師曾說:「導師若能讓任課老師教得安心,那就成功了一半。」畢竟,課堂氛圍是共享的,任課與導師的信任關係,是學生真實受益的無形條件。
4. 自我照顧:不要燃盡,才能照亮
成為導師的第一年,你可能會拼命補破網、救火、回訊息,甚至把自己的晚餐時間獻給「明天怎麼安排比較好」。但請記得:你不是免費加班機器,也不是為了殉道才走上講台。
心理學研究指出,長期處於「同理耗竭 compassion fatigue」狀態的教師,最終會喪失與學生建立真實連結的能力。
自我照顧,不是逃避,而是為了不讓熱情在慌亂中被磨平。
你可以說:「這件事我會處理,但不是現在。」你可以關掉班群、關掉燈,好好吃一頓飯。你下班後的樣子,也值得被善待。
5. 請別急著自我否定
你只是還在摸索、一步步走向那個更堅韌、也更貼近自己的模樣。
你可能寫錯聯絡簿、講話被學生誤解、在家長面前語塞、在校務會議裡太緊張⋯⋯但請相信,這些都不會讓你失格,反而是你正在走進專業的門檻。
成為導師,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設定」的英雄劇。這是一條與現實拔河、與內在對話的長跑。
教育哲學家杜威 John Dewey 說:「如果我們教今天的孩子用昨天的方法,就是剝奪了他們的明天。」同樣地,如果你用過去對自己的嚴厲來衡量現在的你,也是在扼殺自己成長的可能。
你正在走的這條路,不容易,也不孤單
擔任導師,有時像務農,有時像拆炸彈。有時是教練,有時像逃難的觀光客。你會被誤解、會犯錯、會疲憊,但你也會在某天的走廊口,聽見一個學生輕聲對你說:「老師,謝謝你。」然後,你知道:你留下的,不只是點名表和成績單,而是一段被陪伴過的青春。
願你記得,
「做得好」不等於「不累」,但會讓你累得甘願;
願你在人間清醒,也在人間持續溫熱;
願你不再畏懼跌倒,因為你明白—每一次跌落,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