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欠片少女與注意力缺陷、妥瑞氏症:小學因忘東忘西被羞辱,如今自律逐夢【不普通的普通大人13】
妥瑞症是什麼樣的感覺?注意力缺陷(不專注型)會怎樣影響生活?18歲的欠片少女以音樂為光,從困惑、甚至被羞辱的童年一路走來,分享她幼兒園到小學時,與未確診的隱性障礙共處的歷程,也帶我們重新思考:當孩子行為「不受控」時,我們還可以怎麼同理他們?
我們身邊有多少還未能診斷出病症、與隱性障礙努力共存的特殊的人?圖片來源:pixelshot@CanvaPro
本文重點摘要
- 困惑童年:沒人理解,也沒人教
- 診斷之後:名字帶來理解,而非限制
- 轉變關鍵:學習書寫自己、與父母溝通
- 自律與夢想:用音樂讓特殊被理解
編按:「如果能早點被發現就好了,這樣也許我就可以換個方式被對待了。」本月「隱性障礙」成人的系列專欄特教教師羊羊老師訪談一位目前 18 歲的「欠片少女」(欠片為日文用語,意即「碎片」),分享她幼兒園起與未確診的隱性障礙共處的歷程,從國小被誤會無法做到老師的要求、想自我了結,到如今在自律中逐夢的大學生活。
一起透過欠片少女的真實成長故事,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專注型)與妥瑞氏症,同理我們身邊那些還未能診斷出病症、與隱性障礙努力共存的特殊學生。
欠片少女今年 18 歲,是個大學新鮮人,就讀音樂系、彈得一手伶俐鋼琴的她,背後也有一段磕磕絆絆的生命故事。
欠片少女從小就無法集中注意力、時不時還會抽搐影響學習與做事。每當她分心時,身體便會出現一些無法控制的行為,例如:甩頭、眨眼、清喉嚨、大聲咬牙齒等。
幼兒園老師曾對父母說:「這孩子沒有辦法接收大人的指令,做不到我們要求的事,要帶去看醫師。」因為上過幾堂職能治療課後仍沒有改善,園長後來甚至直接對父母說:「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小孩。」欠片少女不得已只好轉學。
困惑童年:沒人理解,也沒人教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