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習如何更有收穫?先設定學習目標、參與專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到暑假,許多學生忙著投入實習。清大教授焦傳金分享,實習對學生未來的履歷非常重要,因為這個經驗代表學生對自己職涯的積極探索。從選擇實習場域到設定學習目標,以及實習時參與專案、解決的問題,過程中的深度思考與投入,都是深刻的學習歷程,也幫助學生更認識自己的職涯方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實習(internship)這個字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的醫學領域,後來被廣為運用在各行各業,通常是指學生在學期間,到企業、政府部門或其他組織進行實際工作,以獲取實務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過程。
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驗職場,並將所學的理論與實務結合,為未來的職涯做準備。實習生通常是大學生,但現在也有許多高中生或研究生會進行實習。
很多學生對於未來職涯的想像是來自於社群媒體,但大家往往只能透過影音看到這個職業光鮮亮麗的一面,無法瞭解這份工作的生活日常,因此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幻想或不切實際的期待。
例如:大家都以為海洋科學家可以在研究船上喝著咖啡,看著大海與夕陽,非常浪漫,但其實多數的時候,海洋科學家是在搖晃的船艙中進行實驗或分析數據,遇到大浪時,他們也跟你我一樣會暈船,吐了之後還必須繼續工作,因為每一次的航程都有既定的目標要完成。
透過實習深度認識工作所需能力
既然要體驗職場環境與感受工作氛圍,一日店長或一週營隊這種短時間的活動其實無法讓人真正瞭解這個領域的實際情況,唯有透過實質參與長期投入,才有機會理解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所需的能力。
雖然實習時間有長有短,但1-2個月的暑期實習是最起碼的長度,半年或一年的實習更能讓人深入瞭解這個職涯的發展潛力。
現在許多大學生都會安排暑期實習,學校也會協助學生媒合實習機構,甚至鼓勵學生在學期中進行全時實習,不但整學期不用修課,還可以申請實習學分,例如:清華大學有全時實習辦法,學生可以一整年都在校外實習,不用繳交學雜費,也不受最低修課學分數的規定,每學期還可以申請至多9學分的實習學分,若是進行國外全時實習,甚至可以申請抵免1-2科畢業條件中的必修課程。
跟著好奇走,跨領域尋找實習場域
實習場域的選擇很重要,通常學生會優先考慮與自己所學專長相關的領域,讓自己有機會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的工作場景,也可以學習到與專業相關的技能,並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例如:法律系的學生會去律師事務所實習、資工系學生會去科技公司實習。
不過,既然實習是探索未來職涯的方式之一,不妨跳脫傳統模式,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好奇的領域,去嘗試一個與所學專長不同的工作,藉由跨領域的機會去體驗不一樣的職場環境,認識不同工作性質的人。
舉例來說,無論你是什麼科系的學生,去博物館實習都會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因為在博物館的工作環境中,你會接觸到蒐藏研究、展示設計、導覽解說、教育推廣、展場營運或行銷宣傳等領域,這些都不是學校會特別傳授的課程,但透過博物館專業人員的教導,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真實議題上,在實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與自信。
另一個可能是去公部門實習,無論是市政府或市議會、中央單位或地方政府,這些機構讓你有機會瞭解公部門運作的方式,對未來想要從事公職的學生特別重要,即使你不一定會選擇公職生涯,能夠親自參與公共事務的運作,對整個政府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也會有深度的理解。
實習前先設定學習目標
無論你選擇哪一個機構進行實習,在去之前應該做好功課,設定要學習的目標及想獲得的技能,以謙虛的心態向專業人士學習。唯有積極投入、認真參與,才能在實習過程中有具體收獲。
雖然對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或機構來說,培訓與教導學生也是一項成本,但實習生可以為企業或機構帶來新的觀點,同時也是他們培育潛在人才的管道,因此多數單位很樂意提供實習機會。
不過學生也必須清楚知道,實習生並不是正式員工,比較像是在試用期的新進員工,因此需要考量雇主的立場,配合企業的運作方式。只有在雙方都有高度認知的情況下,實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實習過程中解決了哪些問題?
實習對學生的履歷非常重要,因為這個經驗代表了學生對自己職涯的積極探索,因此實習經歷現在幾乎已成為大學生履歷中的標準配備。不過重點不是亮眼的實習機構(微軟、輝達、中研院…),而是你在實習中做了什麼?學到什麼?
因為未來雇主想看的是,你在實習過程中參與了哪些專案?解決了哪些問題?產生了哪些成果?這些具體事證才是你真正的實習經歷。
實習是年輕人在離開學校前最好的職涯體驗,把握每一次的實習機會,讓自己沉浸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價值,當你實習完回到學校後,除了更加瞭解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也會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因為你知道過去為何而學,也知道未來需要加強哪些能力,因此實習真的是學生最好的體驗學習。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