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成就感從何而來?是一份有意義且帶來活力的日常

我們在教室裡日復一日努力,不是為了掌聲、流量或獎項,而是為了那份真實的陪伴、學生的理解與教學現場的意義感。宜蓉老師分享小測驗,讓老師對照自己的教學內心,以及從PERMA幸福模型中,看見繼續前行的動力。這篇文章,獻給每一位仍在默默堅持的老師。

成就感,不是掌聲,而是在你看見「他們懂了」那刻。圖:ChatGPT生成

成就感,不是掌聲,而是在你看見「他們懂了」那刻。圖:ChatGPT生成

本文重點摘要

我們來作個小小測驗吧。先進行生成式人工智慧倫理聲明─這個測驗是我跟chatGPT討論共編出來的。

教師內心小測驗:《你是教學現場裡的哪種無名英雄?》

請真誠地叩問自己的內心,對照每一道問題,選出最符合你平常狀態的選項:
非常符合:2 分
有點符合:1 分
不符合:0 分

  • Q1:我從沒期待要透過教學得到什麼獎項或長官的肯定,但我很在意學生上我的課是不是有真的學會、懂了某些東西。
  • Q2:即使學生沒有說謝謝、沒寫卡片、沒送禮物,頭也不回的就畢業了。但是只要他在我引導下有慢慢變好,我就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 Q3:我一點都不追求社群媒體的曝光,但我會為了上好一課默默地努力很久。
  • Q4:看到其他老師到處演講、粉專人數破萬或出書,我敬佩他們的能耐,但我更珍惜自己教學步調裡的安定與踏實。
  • Q5:當我上完一堂師生互動良好的課、或是協助學生解決某件困難的事,那天我會感到特別喜悅與滿足,真心感謝自己能夠從事教育工作。

測驗做完了嗎?讓我們來揭曉結果。

《你是教學現場裡的哪種無名英雄?》測驗結果類型。圖:ChatGPT生成

————————————

註:本測驗之構思、題目設計、分類架構與文字內容,主要由作者本人依據其教育現場經驗、教學觀察與心理學理論架構(如正向心理學之 PERMA 模型)所發展。同時,為提升語言表達之流暢度、精準度與可讀性,作者於測驗編製過程中,運用 OpenAI 所提供之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進行初步草稿撰寫、語句潤飾與分類命名發想之討論。

生成式AI工具在本測驗製作中,屬於協作與編輯助理角色,其內容皆經由作者本人反覆校閱、選擇與調整,確保符合教育倫理、情境真實性與價值立場。本測驗及其相關文本,最終文字、分類與命名皆為人類創作者之決策成果,人工智慧並非內容之原創者,僅為人機協同撰寫之輔助工具。為求誠信揭露與知識倫理之落實,特此說明。

9-10分【深耕型教育者】—教學試煉場的光芒行者
你是那種無需舞台燈光,就能靜靜照亮他人的人。
對你而言,教學不是為了換得掌聲,而是為了陪伴一個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你能從學生眼神的變化、理解的頓悟、態度的轉變中獲得真正的成就感。
你對教育有著長期承諾,習慣默默耕耘、靜靜灌溉,即使沒有人看見,你總是有著自己內建的使命感,願意默默在自己的教育道場裡持續付出。

5-8分【自律型實踐者】—教學江湖的內力高手
你是謹慎踏實的人,認真看待教學品質,同時會根據學生反應與同儕表現持續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
外界掌聲與肯定不會是你成長的主要動力,但是偶爾的正向回饋,能夠帶給你持續進步的力量。
你或許不是教學最華麗搶眼的那位老師,卻往往是同事眼中最穩健可靠、帶給學生滿滿安全感的老師。

0-4分【能量感知型教師】—教學旅途中的追光者
你對教育有熱情,但也時常被外界的眼光、比較與焦慮打亂自身的節奏。
你不時需要透過外在的回饋幫自己充電,像是學生一句:「謝謝老師」;長官或家長說:「這個班交給你帶,我們就放心了」。課堂裡專注的眼神、學生開心的笑聲,這些能帶給你強大的動能。但是,如果缺乏這些回饋,你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甚至有些倦怠感。
但你並不脆弱,你只是還在嘗試練習,怎麼更好的自我掌握成就感的開關。

欸,宜蓉。可是你一點都不適合編這個測驗吧─「你是教學現場裡的哪種無名英雄?」你有自己的YT教學頻道,你出版了好幾本著作,你還很愛在社群平台上發文,這麼愛刷存在感的人,到底憑什麼來談教學現場的無名英雄啊?!

好像是這樣哦……
我必須先坦承,我剛出道的時候,曾經很在乎收到的教師節卡片數量,我把收到的小卡數量當成是評量自己教學表現的分數:越多張代表我越成功。

我曾經很在意外界的評價,我在意自己的教學學生喜不喜歡、同事認不認同、家長在等垃圾車聊天的時候會怎麼形容他小孩學校的老師我呢?

那時候的我就是個標準的追光者,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能量依存者。

在我還是一個新手教師踉踉蹌蹌地前行時,就連班級經營拿不到整潔、秩序的獎狀,我都會陷入深深的懊惱。那個時候,一個老師不用拿到什麼師鐸獎,他只要帶的班能連續拿到整潔特優、秩序特優的班經榮譽,就是我眼中的大英雄、SUPER IDOL!

我就是曾經那麼在意那些外在肯定,所以我才更能理解:很多老師之所以感到疲憊、日子空轉,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太努力地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隨著我越來越資深,也就是越來越老後。

我開始從「教學好不好=外界評價」的想法中慢慢抽身。

難道一年365天,我的工作價值只來自於教師節那天學生給我的卡片嗎?

能讓我日日前進的:是學生真的學會了;是我上課分享的內容有打中學生的好奇;是學生願意來找我分享他們生命中的難題……

我渴望的不是被學生崇拜,被長官誇獎,被推選為教育獎項的參賽者,不是被大家稱讚你好厲害你好棒棒!我其實真正在意的是,我做的這些事能不能真正幫助到學生們。

我真正渴望的是,我能從事著一份有意義、有連結、能帶給我活力、成就感,也讓我覺得有安全感的工作。你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這正好就是正向心理學大師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提出的幸福模型:PERMA :

Positive Emotion(正向情緒)

讓我一直持續待在教學修羅場的動力,不是學生每天都說我好棒、老師你好正。而是課堂中那些學生恍然大悟的瞬間,甚至是那些亂七八糟的錯誤回答,雖然荒唐,但卻可愛真誠,是我工作裡最純粹的快樂來源。

Engagement(全心投入)

當我在備課時,我可以一連好幾小時不講話、不吃東西,全神貫注地搜尋適合教學的素材,一張又一張的整理簡報,一次又一次反覆重新錄製教學影片。那種純然的專注,不需要任何照片記錄、擺拍打卡,我可以發自內心知道我真的熱愛做這些事。

Relationships(人際連結)

教學現場最可貴的,是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雖然教學路上,我們總是會碰到一些小人、一些恐龍、一些怪獸。但是,我們與某些可愛學生的互動,與某些同事的支持陪伴,與某些家長或長官的默契理解,是這些美好的關係支持著我們走過很多艱難,是這些人際連結帶給這份工作很多珍貴的奇蹟。

Meaning(生命意義)

當一個老師最大的特權,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參與別人生命中的成長現場。你教的不只是某一科,而是一群人。你可能陪著他們經過生命中的一年、兩年、三年或是更多年,他們的人生,永遠都留著你來過的痕跡。(當然希望是好的痕跡啦)

Accomplishment(成就感)

才不是得獎的成就感咧!而是你知道,原本那個已經想放棄擺爛的學生願意再給你一點點面子試試看;原本那個很叛逆的小孩,願意為了你稍微妥協一點點。即使那種成就感也是一點點,但是那個滋味你只要嘗過,你就知道真的實在又保久。

所以,不需要為了當社群媒體的名師而努力工作,你做的學習單不是要給網路的大家下載觀看的,你做的學習單是要真的為了學生的需求而做的。

不要為了教學觀摩而努力備課,你的備課不是為了訪視、為了評鑑、為了製作教學影片。你所有備課的努力都只是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會而做的。

我們不是為了閃閃發光而閃閃發光。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在自己真心的渴求中,持續地默默耕耘。然後,不知不覺在別人眼中就會變得閃閃發光了。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宜蓉老師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新訂戶輸入宜蓉老師推薦碼「ogiwu」,將多送 30 天訂戶權益翻轉教育推薦碼使用說明)

國中教師的工具箱

國中班級經營X高效教學資源專區

專為國中老師打造,有效解決教學現場大小事。

#親師溝通 #SEL #SDGs #教學設計 #國中會考
立即前往

翻轉教育推出 2 檔重磅研習&課程,幫助老師在親師、師生、師師的溝通上,都能更游刃有餘!

延伸閱讀

吳宜蓉 吳宜蓉

吳宜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現場歷史教師,著有《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開箱臺灣史》等書,另外也經營YT教學頻道:宜蓉的歷史課。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