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學如何規劃學習?練習寫一份未來的履歷,讓探索更有方向感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接近尾聲,清大教授焦傳金看了許多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後,認為大學新生也能在入學時以終為始的思考,畢業時申請研究所或找工作的各式履歷(CV)想呈現什麼?如何讓人印象深刻?透過思考未來的履歷,規劃大學的學習,多方探索,編寫自己的獨特故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學申請入學時,高中生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讓大學教授透過書面審查,瞭解學生的申請動機、學習表現、多元表現、人格特質、未來學習與生涯規劃。
這些備審資料確實需要不少時間準備,但無論選擇以何種方式進入大學,認真看待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都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它呈現了你過去的生命歷程,也讓你有機會思索未來的生命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就像是求職時的履歷,也就是所謂的CV,這是拉丁文"Curriculum Vitae"的縮寫,它的原意就是「生命歷程」。大學生無論是找工作或申請研究所都需要提供CV,讓公司與學校可以很快認識你,判斷你是否適合這份工作或入學許可,因此CV可以說是人生下一個階段重要的敲門磚。
如果說擁有一份吸引人的CV是唸大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那「以終為始」去思考自己的CV該有哪些內容,就不難想像大學四年的學習方向要如何規劃了,因此試著去撰寫一份未來的CV,這會是每位大一學生很好的練習。
在CV呈現成長型心態
CV除了記載一個人的教育學歷外,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個人的專長與實績,還有團隊合作態度與人格特質,因為這些都是人資主管或研究所教授決定你是否適合進入二階面試的重要依據。
唸哪一所大學或哪一個科系就是CV上的教育學歷,雖然名校或熱門科系對申請工作或研究所一定有影響,但真正能區分你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並不是你的畢業證書,而是你的專題或實習成果,你遇到挫折時的成長心態,你在團隊中擅長扮演的角色,你對自己長期目標的堅持等。
任何一個機構在找人的時候,絕對不會只憑學歷來決定入取與否,因為畢業證書只能代表你曾唸過的學校與科系,並沒有辦法讓人判斷你的實力是否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無論你大學唸哪一所學校與科系,在畢業時能有一份讓人肯定且幫助自己找到工作的CV,絕對是一件重要的事。
思考在大學的學習如何產生影響力
CV所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學歷、經歷、專長、特質(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職能」,它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因此,從CV的觀點來看,其實修課與成績並不是大學四年唯一重要的事,甚至唸哪個系或修哪些課也不是最關鍵的,真正讓你與眾不同的是,你曾經做過的事與它所產生的影響力。
找一個有意義的題目,用你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無論是在實驗室或實習的企業,研究上的新發現或產品的改善,這些成果證明的是你的能力,過程中的挑戰也反映了你對挫折的態度。
大學要培養的不是會考試的人,而是會做事的人。過去研究所入學方式都以考試為主,現在書審與面試已成為主流,甚至連大學的轉學與轉系,也不再以考試為唯一的方式,而是採多元評量的方式,漸漸以書審與面試來取代考試。
這些轉變代表個人化學習時代的來臨,標準化測驗無法衡量一個人的潛能,唯有透過實際的案例才能彰顯自己的才能,因此CV就是自己的成長故事。
能在CV展現這些經歷與特質:
- 團隊合作與領導力:這是CV中很看重的一部份,無論是專案、社團或營隊,能夠展現溝通協調能力,讓大家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這是在任何工作環境中都需要的能力。領導別人與被人領導一樣重要,因此學習如何與人互動,有同理心,願意站在團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些特質都是現代職場的基本素養。
- 志工服務經驗:申請國外大學的CV特別看重志工服務volunteer,因為這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透過個人的力量去幫助需要的人,藉由志工的參與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大學時期,若是能積極投入志工服務,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短期或長期,都能增強學生與社會的互動,不僅僅可以幫助他人,還能在實踐過程中學以致用,提昇自己活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 個人興趣、身心平衡: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讓自己身心平衡的方式,維持正向積極的態度,也是CV中需要呈現的一個重要元素。任何一個機構都希望團隊成員能有良好的職家平衡(Work-Life Balance),因為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維持平衡,可以更好地管理工作壓力,減少焦慮和憂鬱感,也可以增強對工作的投入和動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過通識課接觸不同的領域,認識不同背景的同學,或是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擴展自己的生活圈,這些都是探索自己興趣、培養生活態度的方式。
撰寫CV可以幫助我們整理過去與展望未來,經常檢視自己的CV可以提醒我們哪些項目要繼續堅持,哪些方向還需要加把勁才能做到。
學習歷程檔案是CV的原型,從高中到大學,從學檔到CV,透過不斷精鍊,有意識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一步一步的實踐,Curriculum Vitae就是你自己生命歷程的縮影,也是別人認識你的第一步。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