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交不到朋友,就該買最新的遊戲機嗎?破解人際焦慮背後的真問題

當孩子一直吵著想要最新遊戲機,買或不買,讓家長進退兩難,擔心孩子無法自我管理、或者交不到朋友。林維信心理師分享可以考慮的前提,也提醒大人避免因為「孩子怕交不到朋友」而買,以及陪孩子面對人際焦慮的方式。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莊爸爸小四的兒子,最近一直吵著要買 SWITCH 2。因為經濟不寬裕,他只好上網詢問網友的意見。

網友 A:「你現在禁止他,以後他長大了只會玩更兇。」
網友 B:「如果他跟不上同學的話題,你會害他交不到朋友。」
網友 C:「我爸媽就是這樣限制我,所以我一直很恨他們。」 

看了這些網友的說法,莊爸爸更焦慮了。
因為他知道兒子現在手機已經玩很兇,買了 SWITCH 2 不知道他會不會更失控。

是否該買遊戲機給孩子?兩個前提

是否該買遊戲機,大人猶豫的點通常是

  1. 開銷吃緊
  2. 孩子會不會玩得更失控、更難管
  3. 孩子可能會跟不上話題,交不到朋友

買 SWITCH 2 給孩子,怎樣可以變成是件好事,有兩個前提:

  1. 大人清楚哪些方面可以給孩子好的影響

    如果你發現,SWITCH 2 的某些遊戲,比起孩子喜歡玩的某些手遊,更為健康(內容設計、不用課金、更容易同樂、成癮性小⋯⋯)。

    大人能清楚這是買遊戲機的初衷,不因孩子的焦慮而被帶著跑。

  1. 孩子同時能做到自我管理的承諾

    你得要有信心、有計畫,孩子有 SWITCH 2 之後,該怎麼管理他的使用。這些都要先跟孩子商量過,並取得共識。甚至針對孩子既有容易沉迷的事物,就先行練習過自我管理。

    如果沒先想過就直接買給孩子,不巧你的孩子倘若很會耍賴、很會凹人,那就是在製造往後的難局給自己。

    網友 A 說:「你現在禁止他,以後他長大了只會玩更兇」
    這句話點出,大人擔心孩子在經濟獨立後會遊戲成癮。

    小時候沒得玩,長大後想補償自己,這是很自然的事,但通常不會搞到遊戲成癮。
    如果真的因遊戲成癮而毀了自己的人生,那該思考的反而是:都成年了,為什麼自控能力沒有培養起來?這才是遊戲成癮的真正主因。

    當然,做為家長,你有方法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同時讓孩子有個快樂的體驗,買給他,雙贏。

孩子的「人際焦慮」,不適合成為買玩具的理由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孩子的人際焦慮,何以不適合成為買 SWITCH 2 的理由。

網友 B 說:「你會害他交不到朋友」

這種說法,其實如同「害怕孩子交不到朋友,就該買 XX 給他」。XX 可以代換成任何事物。可以是 PS5、電競桌機、寶可夢手錶;也可以是名牌球鞋、潮牌衣服;更可以是熱門韓劇、電影、動漫。

而且這種焦慮,不見得在買了 SWITCH 2 後就能一勞永逸。改天他的朋友也許會說:
「最新的遊戲你為什麼沒有買?」
「我一天在家可以自由玩 6 小時以上,你為什麼只能玩 1 小時?」

與其說,大人要面對「是否要買SWITCH 2 給孩子」的難題,不如說,真正要面對的是孩子「沒擁有什麼,朋友可能會不接納我」的恐懼。

協助孩子化解人際焦慮的方式

但孩子這種恐懼,真的會發生嗎?難道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協助孩子嗎?

  1. 其他事物無法成為替代的話題嗎?

    小時候我很羨慕同學家有超任(超級任天堂)可以玩,但好在我還可以跟朋友聊聊三國演義。我們可以在下課時聊三國,假日有時到同學家看他們玩超任。
    所以,大人不妨和孩子一同檢視,教孩子觀察:朋友的生活圈,是否有自己能參與的部分,像是聊某些動漫。

    比較令人擔憂的情況是,大人全盤禁止時下的娛樂,就會逼孩子只能結交和他類似生活的朋友。
    當孩子的交友選擇極度被限縮,一些人際問題就容易衍生。例如:只有兩個同學和我一樣生活被課業才藝塞滿,一旦跟他們個性不合,幾乎就沒有朋友了。

  2. 如果跟朋友有其他話題,仍自覺矮人一截,那要處理的是孩子的自卑感

    朋友沒有嫌棄孩子,孩子卻一直覺得沒有跟朋友相同、甚至超越朋友的物質,就會比不上朋友、矮人家一截。
    那孩子需要的反而是物質以外的自信。因為物質是比較不完的,社交上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才會讓他陷入焦慮和退縮。

  3. 如果因為沒有 SWITCH 2,就被朋友排斥,那要思考「朋友的意義」是什麼

    如此容易就被朋友拋棄,那還稱的上是朋友嗎?非要這個人當朋友不可嗎?
    尤其有的孩子,家裡讓他肆無忌憚地玩。難道要為了要追上這種「朋友」,而同意讓孩子損害身心健康嗎?

至於網友 C 對父母的怨恨,常來自於大人只有給出限制,卻沒有引導替代的娛樂或發展其他興趣,也沒有陪孩子因應其人際上的困境。
孩子只能孤軍奮鬥,獨自一人承受人際挫敗與被邊緣化的孤單。
長期下來,孩子自然會絕望地認為:「我會這麼慘,都是你們害的。」

不得不說「跟同儕不一樣」的恐懼,現在確實比前更為嚴重。

處在這種氣氛下的孩子,得要有更強大的自信,才能勇敢因應自己可以沒看過什麼、沒玩過什麼、沒擁有什麼。

然而,直接買給孩子,縱然能暫時緩解孩子的焦慮,但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自信,才是因應人際焦慮的根本。

延伸閱讀

林維信 林維信

林維信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專長學齡兒童與青少年諮商、戲劇療癒方案、人際議題,經營粉絲頁「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