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禁止看卡通嗎?無俚頭的「卡通」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要教材

你還在禁止孩子看卡通嗎?其實,卡通不只是「娛樂」,更是孩子成長的好教材!從《蟲蟲危機》的動物共生,到《哆啦A夢》的霸凌議題,這些卡通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還能讓嚴肅的成語、科學概念或校園議題變得有趣又易懂,成為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神助攻!

你還在禁止看卡通嗎?「卡通」也是孩子成長中必要的教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還在禁止看卡通嗎?「卡通」也是孩子成長中必要的教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卡通」是校園生活的好教材

教學時,我偶爾會在課堂上提到一些卡通人物,這些角色不僅有趣,還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是作為生活經驗之外很重要的補充。

舉例來說,前陣子我們學習到成語「唇亡齒寒」,有孩子立刻聯想到動物界「共生」的關係,但是,會知道這類專有名詞的孩子畢竟是少數,該如何讓還沒學過共生概念的多數孩子們理解呢?

我想起了早期一部卡通電影《蟲蟲危機》,好幾位孩子馬上興奮的附和:「蚜蟲和螞蟻!蚜蟲會分泌甜甜的汁液給螞蟻!」

蟻后手中抱著的即是蚜蟲

蟻后手中抱著的即是蚜蟲。翻攝自https://youtu.be/o8jrEUBwXa4?si=g6i4UY6-fVRv396r

而當提及校園安全的「霸凌防治」議題時,《哆啦A夢》的角色關係就成了很適切的教材,孩子們能從觀看卡通的經驗中發現並歸納,嚴肅的校園議題也就能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引導。

校園安全的「霸凌防治」議題教材。

校園安全的「霸凌防治」議題教材。翻攝自https://images.app.goo.gl/difVizC8vujjtkETA

又例如,近期我們在的國語課本中讀到了「浮游生物」,有孩子在下課時提問:
「老師,浮游生物都生活在水裡嗎?」
「牠們跟章魚比,誰比較大?」
「那有比海星大嗎?」

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卡通畫面,雖然覺得這部卡通或許已退流行,還是輕輕問了一句:「你看過《海綿寶寶》嗎…?」

沒想到,幾位孩子馬上聯想到裡面有一隻「綠綠的浮游生物」,隨後立刻發現,「那浮游生物很小隻耶!皮老闆比螃蟹和章魚都小,而且小很多!」

浮游生物

「綠綠的浮游生物」皮老闆。翻攝自https://images.app.goo.gl/zbBxuDu1TtEagRPc8

「卡通」也是成長中必要的教材

卡通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家長對孩子觀看卡通有些擔心,甚至選擇禁止。其實,適度的觀看卡通可以為孩子帶來很多好處,特別是人際互動以及未來在面臨問題時的選擇解決途徑

在我的學生當中,有極少數孩子分享自己幾乎不看卡通,原因舉凡「視力變差」、「影響學習」、或者是「爸媽覺得看卡通會變笨」。令人詫異的,有個孩子甚至表示自己連《白雪公主》都沒有聽過。

我們且不論男孩女孩對於公主電影的喜好程度差異,這些童話故事所帶來的絕非僅限於「夢幻的公主與英俊的王子」,更重要的是故事中那些曲折、冒險與克服各式挑戰的環節,其實是早期成長中很重要的教材

在大人眼中看似「幼稚」或「無俚頭」的卡通,其實兼具多重意義:

  1. 具有「教育價值」的卡通
    有些卡通是專為教育而設計,例如:
    《愛探險的Dora》引導孩子學習英文單字
    《可愛巧虎島》則是幫助孩子習得良好的生活習慣
    《粉紅豬小妹》以詼諧的方式教導家庭互動技巧
    《海綿寶寶》則涉及友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卡通中的對話和故事情節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幫助他們累積生活詞彙和語法結構,增強語言能力。
  2. 「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啟蒙
    卡通的色彩經常鮮艷而豐富,即便是早期的迪士尼黑白卡通,劇情亦富滿創造與想像力,這些元素使孩子不僅能享受故事情節,還能激發創作靈感。另外,卡通經常將動物、植物或事物「擬人化」,摻雜奇幻和創意,使孩子的生活與思想能充滿生命力。
  3. 社交技能
    卡通中的角色經常面對各種情感挑戰,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表達和理解不同的情感。許多卡通情節涉及「衝突」和「解決方案」,這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社交技能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問題。
    據觀察,童年極少接觸卡通的孩子,在校園生活中面臨了更多社交困難,例如高度的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或是無法接受失敗等,這些都會間接重挫人際關係。

家長可以如何「善用」卡通?

雖然卡通的益處眾多,家長仍需合理安排孩子的觀看時間。適度的卡通觀看能為孩子的成長帶來正面影響,提供娛樂和教育的雙重功能。此外,家長的引導和監督至關重要,藉著與孩子一同觀看卡通並討論內容,孩子能在享受娛樂的同時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增進親子間的理解與交流。

在觀看過程中,適時提問,如「你覺得那個角色為什麼這麼做?」則能促進孩子對社交技能的認知和批判性思維,並幫助父母更認識自己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

最後,鼓勵孩子參加多樣化的活動也很重要。除了觀看卡通,家長亦可以引導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閱讀書籍或進行創意手工,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因此,與其禁止,不如「有智慧地引導」。

延伸閱讀

莊雅婷 莊雅婷

莊雅婷

臺北市士林區雨聲國民小學

現職北市雙語教師。大學期間曾赴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交換,於Jurong Primary School擔任實習教師,返國後考取雙語師資公費生,並曾於暑假期間實習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近年投入雙語教育研究,於領航師培新趨勢「雙語.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後多次參與全國教學設計競賽獲獎,目前也協助國際活動的翻譯工作,並持續在教育圈中當個快樂的小學老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