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老師面對生成式AI來襲:以國小生活課程「米食探索」為例

雖說低年級是否適用資訊工具,有許多異見,但現實的是——當我們不得不面對生成式 AI ,身為第一線的教師要如何思考以進行轉化與應用於教學呢?新北市國教輔導團生活課程專任輔導員陳春秀老師與大方國小的小莊老師分享生成式 AI 融入生活課程的經驗,希望能提供現場老師面對AI的教學時思考及應用。

低年級老師面對AI來襲:以生活課程「米食探索」為例。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低年級老師面對AI來襲:以生活課程「米食探索」為例。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本文重點摘要

一、前言:面對AI,拒絕還是接受?

生成式 AI 的崛起,為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面對這股襲來的教育浪潮,出現許多不同聲音與情緒!該拒絕?還是接受?又或者可以如何借力使力的應用於教學中呢?

筆者擔任國民教育輔導團團員,長期關注低年級生活課程。雖說低年級是否適用資訊工具,有許多異見,但現實的是,當我們不得不面對生成式 AI 時,身為第一線的教師要如何思考以進行轉化與應用於教學呢?

筆者今年與新北市大方國小的小莊老師,嘗試以生成式 AI 融入生活課程「米食探索」教學,希望此課程實踐經驗能提供現場教師在面對生成式 AI 時的教學思考以及如何有效轉化與應用。

二、生成式AI融入教學前的4個停聽看

(一)誰是課程實施的主體:

當我們嘗試將生成式 AI 應用於領域學科中,第一個要思考的是,誰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學科領域是主體,而非 AI。亦即,我們要掌握學科領域的本質,學科本質不能因 AI 的融入而流失,生成式 AI 不能反客為主。

生活課程重視學生的五感經驗、強調直接經驗,知識是由經驗累積而建構成,而非是知識的搜集或記憶。有鑑於此,筆者與小莊老師在發展「米食探索」課程設計時,不斷地回到生活課程本質上思考:我們要如何讓學生在 iPad 拿在手上的同時,一樣可以進行五感體驗與探索?

(二)定位生成式AI的角色:

應用生成式AI融入教學中,教師必須清楚界定,生成式 AI 只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而非學習的目的。如何借助生成式 AI 的功能,將其應用於「米食」教學中,促進五感觀察力與擴展學生的經驗呢?在共備過過程中筆者與小莊老師不斷的提醒彼此,就擔心一不小心生成式 AI 變成了主體。

(三)堅定地掌握學習目標:

為了掌握生活課程的學科本質,以及將生成式AI定位為輔助學習的角色,「學習目標」成為唯一解鎖的金鑰匙。在進行「米食探索」教學設計時,筆者和小莊老師首先要在生活課程精神架構下建立米食的「學習目標」,甚至有個初步的學習活動想法,這樣就不用擔心生活課程主題消失或被削弱了。

再來,思考要如將生成式 AI 融入,在學習活動的哪個環節,生成式 AI 可以進入?它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輔助學習功能?再思考,生成式 AI 融入後,米食學習目標有被影響嗎?又或者可以如何修正與調整?亦即,可以讓生成式 AI 發揮其輔助學習之功效,又能掌握生活課程精神與學習目標。總之,「學習目標」引導生成式 AI 的應用。

(四)媒體資訊的陷阱:

網路資訊多元且龐雜,真假難辨。使用媒體資訊,包括生成式 AI,不是所有網路資訊都值得信賴,如何小心面對,謹慎使用,都攸關媒體素養能力的培養。所以,在「米食探索」,筆者與小莊老師也關注到網絡媒體資訊可能隱藏的危險性,亦將其放入課程設計中思考。

三、生成式 AI 融入教學示例

(一)主題:米食好好吃之「米食探索」(改編翰林版生活二下單元三)

(二)教學時間:本單元共計 3 節(本示例為第 2 節)

(三)學習架構

米食好好吃 學習架構

米食好好吃之學習架構。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四)設計思考

學生營養午餐以米食為主食,包括白米與糙米。但是白米與糙米有何不同?學生透過感官的觀察,其發現可能很有限,可能只是白白的、粗粗的。如何借助生成式AI與學生的問、答過程中,得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與探索,亦即,要如何觀察才可以看到更多 AI 提及而我們卻沒看到的細節呢。運用生成式 AI 之目的不在於知道了什麼(what)?而是可以如何知道更多(how),此時,生成式 AI 扮演著鷹架角色!

低年級生活課程主題軸「探究事理」學習表現指標:「2-I-4 -2學習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方式」即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問能力的學習,另外,要如何從生成式AI獲得相對應有用的資訊,「提問」亦是運用生成式 AI 重要能力。兩者相互為用,亦有助於學生日後的自主學習。

因此,我們將「白米與糙米有何不同」的觀察探索活動劃分為二階段。

第一階段,學生以五官直接觀察白米與糙米,並將其觀察記錄下來。第二部分,則借助生成式 AI,對其提問問題,從中獲得更多「白米與糙米有何不同」的相關資訊。

對生成式 AI 如何有效提問,影響著生成式 AI 給予的資訊。

如何用「完整且具體的語句」提問,獲得有用的訊息也是本節學生需要學習的提問能力。例如,學生的提問可能從「白米與糙米有什麼不同?」調整到「請問白米和糙米『聞起來』有什麼不同?」前者範圍太大,訊息量太多,不適用,後者則聚焦在「聞起來」,當生成式 AI 給予的訊息會較為具體時其參考性提高。整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學習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學習如何逐步聚焦到問題點。

當學生提問「請問白米和糙米『聞起來』有什麼不同?」後,學生可以將生成式 AI 提供的訊息和自己第一次的記錄做對照,進行自我檢證的學習。可能會有幾種結果:

  1. 自己的記錄和生成式 AI 一致:此時,學生會想:「恩~我的觀察是對的」。

  2. 自己的觀察記錄和生成式 AI 不同:學生可以再回到五感直接觀察,再次確認觀察結果。這時就是媒體素養啟動的時刻,引導學生思考,「網路訊息不一定都是對的,有需要時,要進一步確認資訊」,此外,這個再看一次、再確認一次的自我檢証動作,也正在強化學生的觀察力。

  3. 自己的記錄過於單薄,不似生成式 AI 豐富:此時,學生同樣可以再回到觀察,用五感觀察後判斷生成式 AI 的訊息。此時,生成式 AI 就會扮演一個擴展學生五感經驗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觀察學生先前未觀察到的更多細節,藉此,學生觀察力也正被訓練著。

於是,學生透過感官觀察「白米和糙米」的不同;運用提問,從生成式 AI 回應中獲得更多訊息,並引導學生從事下一步探索活動,擴展其感官經驗與觀察力,甚至培養其媒體素養。

在這個示例中,可以看到,教師掌握的生活課程本質與學習目標,提供學生五感探索的經驗,生成式 AI 發揮輔助學習的角色。

(五)學習目標:透過生成式AI的提問練習與回應內容,強化學生對白米及糙米五感觀察,藉以確認網路資訊的真確性。

(六)學習活動流程

  1. 白米與糙米的不同

教師提問:「白米與糙米有什麼不同?」學生進行第一次觀察與記錄。

小莊老師進行授課。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學生第一次的觀察記錄。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1. 使用 Gemini 練習提問並獲取更多訊息

教師提問:「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白米和糙米還有什麼更多不同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使用 Gemini,可以獲得更多訊息。

  1. 使用 Gemini 時的提問方法:

老師示範與引導如何對 Gemini 清楚的提問,才能獲得需要的答案。例如:以「聞」為例。學生一開始的提問可能是「白米跟糙米有什麼不同?」,修正為「請告訴我白米跟糙米有什麼不同?」再調整為「請告訴我白米跟糙米聞起來有什麼不同?」

  1. 引入媒體素養概念:

(1)當 Gemini 回應「請告訴我白米跟糙米聞起來有什麼不同?」的訊息後,教師透過提問引入媒體素養概念:引導學生可以透過觀察確認/辨識網路資訊的正確性。

(2)教師提問:怎麼知道 Gemini 或網路的內容是否正確呢?(可以實際聞看看白米和糙米,是不是跟 Gemini 說的是一樣的)。

(3)學生實際聞聞看,並和 Gemini 的回應做對照,以確認 Gemini 回應內容的真確性。藉由 Gemini 的回應內容協助學生有更多的觀察與看見。

引導使用Gemini小老師

小莊老師示範、引導如何使用Gemini。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Gemini,完成「聞」的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Gemini,完成「聞」的練習。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1. 學生運用 Gemini 檢視自己的學習:

(1) 學生分別針對「摸」和「看」,練習對 Gemini 提出問題。

(2) 學生兩兩一組共同使用一個平板。練習對 Gemini 提問。

(3) 將第一次觀察結果和 Gemini 回應內容對照。

(4) 將確認後的結果記錄下來:修正或補充第一次的記錄單

透過Gemini的輔助觀察結果更多元(圖1)透過Gemini的輔助觀察結果更多元(圖2)

透過Gemini的輔助觀察結果更多元。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1. 整理與反思:

整理歸納學生第二次觀察記錄和第一次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為什麼呢?Gemini幫助你做什麼事?請 Gemini 尋找資料時,要注意什麼事呢?

肆、小結:展現教師專業,是重要且堅定的立場

生成式 AI 於教學上的應用,儼然已成趨勢。教師面對這股風潮,該如何展現教師專業性,有效使用生成式 AI 作為學生學習輔助工作,是重要且堅定的立場。

不論是哪一個學科領域,教師要清楚學科本質,掌握學習目標,知道為何要使用生成式 AI,以及生成式 AI 在學習活動上為學生扮演的角色,只要教師不迷失,掌握工具使用,必不會淪為 AI 而使用 AI 的困境,甚至可能創出另外的應用價值。不論如何,學生有效學習必放在第一位!

學習單:國小生活課程紀錄單

學習單:國小生活課程紀錄單。圖片提供:陳春秀、小莊

 
 
 
 

延伸閱讀

陳春秀 陳春秀

陳春秀

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新北市國教輔導團生活課程專任輔導員

享受課堂教學,喜歡研究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樂於分享自已的觀察發現與反思。

小莊 小莊

小莊

教師

喜歡觀察孩子的學習、尋找及實際踏查不同的教學觀點並與享受與夥伴共同備課設計不同的課堂風采。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