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保護孩子,不只教「身體紅綠燈」!身體界線討論的新思維
近期幼兒園性侵案令大眾譁然,當新聞中性侵害/性騷擾事件層出不窮,加害人利用孩子年幼、不易分辨界限等特性達到目的,我們可以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菜桃老師分享除了常見的「身體紅綠燈」,還可以請孩子進一步想想看:難道其他地方就可以隨時隨意被觸碰嗎?
真正的保護孩子──「分辨、覺察、釐清」身體界線討論的新思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近年來性侵性騷事件層出不窮,兒童青少年的性侵/性騷案件中,加害人為生活圈中認識的人比例相對更高。
他們可能會利用孩子年幼、不易分辨界限、無法明確界定騷擾等特性,不一定使用強迫性的手段,而是透過物質獎勵的交換、曖昧情感的糾葛、權力關係的要脅、親近行為的包裝等等以達到目的。
例如:金錢或禮物引誘孩子,使孩子誤以為身體接觸是一種遊戲,並將這些行為包裝成有趣的秘密,要求孩子不要告訴別人。
以往我們教兒童的「身體紅綠燈」
當孩子覺得不太對勁,感到有些害怕時,他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跟誰表達、擔心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甚至,有些加害者會利用自身的權威,恐嚇孩子不要把秘密說出,甚至威脅要傷害孩子或他們所愛的人,讓孩子不敢求助。
以往我們經常用身體紅綠燈的概念教導兒童辨識、掌握自己的身體界線。
例如:
- 綠燈區:是一般朋友可以碰的地方,像是握手。
- 黃燈區:是比較親近、熟悉的人可以碰,有些人不行碰的地方,像是肩膀、背,因人而異。
- 紅燈區:任何人都絕對不能觸碰的地方,像是臀部等隱私部位。
然而在許多事件中,因加害者多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有些加害者可能會從一些毛手毛腳的「小動作」開始試探,進而一步步得逞。
任何肢體碰觸,都應該教孩子區辨是否合宜
這幾年菜桃在進行性平宣導與身體界線的教育時,會更進一步邀請孩子想想看:「我們都知道身體有一些部位是無論如何任何人都不能隨意觸碰的紅區,但難道其他的地方,就可以隨意被觸碰嗎?」
面對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肢體接觸,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區辨「看人/看情況」。
例如:
- 媽媽會幫小孩按摩肩膀,但學校老師幫小孩按摩肩膀可能就會有點怪怪的。
- 玩團康時會手牽手,但在其他場合突然有人要一直牽著你的手,可能就會有點怪怪的。
- 在年紀比較幼小的時候,在特定情況,幼兒園老師可能會協助孩子進行如廁清潔,但若不是意外的如廁狀況,或是年紀稍長的時候,接近臀部的觸碰,就可能會有點怪怪的。
即便是同一個身體部位,同一種肢體接觸動作,不同的人為之、不同的場合發生,都有可能是不太合宜、感覺不好的!
重要的是,當孩子覺得這好像「有點怪怪的」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那些感覺「就是很怪沒錯!」,並且讓他們知道,這是可以跟信任的人說的!
除了對人、對情境、對感受的分辨有更多覺察之外,釐清在不同關係中(親戚、師生)表達關心的方法,哪些是合宜的、哪些是不合宜的,也相當重要。為的就是避免孩子被情感綁架而忍受著不舒服的對待。
此外,大家還記得疫情時我們總是戰戰兢兢地提醒彼此要維持 1.5 公尺的「社交距離」嗎?雖然現在疫情結束了,我們也可以運用社交距離的概念陪孩子討論,對你來說,爸爸/媽媽跟你距離到多近你覺得是可以的?那叔叔、阿姨、老師距離到多近,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太近了」?
讓孩子知道,如果覺得「太近了」,自己是有權利可以往後推,拉開一個自己覺得「OK 的距離」。
當然,我們都希望那些最糟糕的事情永遠都不要發生在孩子身上。
最重要的是:成為孩子「敢告訴你」的人。
當孩子真的相信身邊一定有一個人,不管怎樣都會相信著她、保護著她,相信自己總會有個靠山。孩子的警覺意識和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在危機時更有可能的展現出來!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