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讓老師擔心「被詐騙」的自主學習 最年輕課綱觀察報告總主筆如何說服大人?

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上(5)月召開記者會,發佈「第三屆課綱觀察報告」,報告人是年僅高二、來自偏鄉高中的音樂班學生。從琴台到講台、從琴譜到觀察報告,這位最年輕的總主筆為何棄音樂改鑽研教育和社會?她如何在離島生涯探索,從中定調人生主旋律?

「第三屆課綱觀察報告」報告人是年僅高二、來自偏鄉高中的音樂班學生鄭雅璟,也是「觀察報告」上路3年來,最年輕的總主筆。楊煥世攝影

「第三屆課綱觀察報告」報告人是年僅高二、來自偏鄉高中的音樂班學生鄭雅璟,也是「觀察報告」上路3年來,最年輕的總主筆。楊煥世攝影

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簡稱 EdYouth)每年透過一份調查,從兒少角度剖析現行 108課綱執行現況,今(2024)年 5 月舉行記者會發佈「第三屆課綱觀察報告」,主責這份報告,並在台上侃侃而談數十頁調查簡報的年輕面孔,是年僅 17 歲、來自澎湖縣馬公高中的高二音樂班學生鄭雅璟,也是「觀察報告」上路 3 年來,最年輕的總主筆。

鄭雅璟遠在離島又未成年,她為這場記者會請假時,班導仍擔心這女孩被詐騙;而她的媽媽,也曾因女兒每天晚上跟 EdYouth 夥伴開線上會,沒細聽內容,還一度以為是在跟中年男子熱線。

不過,有別於其他初次接受媒體採訪的學生經常顯得羞赧,鄭雅璟落落大方,而當她站上台報告,甚至應對台下觀眾的提問,游刃有餘的表現,也讓台下來自教育部、國教院的「大人們」感到驚艷。

記者問她怎麼克服緊張,她笑著說,遇到陌生人反而不緊張,但唯獨上台彈奏鋼琴這件事,不管台下坐得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她都緊張到不行。這個緊張反應,也成為她雖然是音樂班學生,但未來不打算走音樂系這條路的遠因。

圖片

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每年透過一份調查,從兒少角度剖析現行108課綱執行現況,今年5月舉行記者會發佈「第三屆課綱觀察報告」。楊煥世攝影

高一向外探索 人社營改變了她的人生

鄭雅璟從小到大的學習,都沒有離開澎湖。有些在意孩子教育的家長,會刻意替孩子選校、遷戶籍,鄭雅璟的家人雖然在意教育,但澎湖選擇有限,就近入學就好。國小期間,媽媽雖然是護理師,但經常在家彈鋼琴,耳濡目染之下,她也開始學琴,彈出興趣後,她順其自然進入馬公國中音樂班、馬公高中音樂班就讀。但一切就是純粹的喜歡,不為升學,也不為生涯而考量。

直到邁入高一下學期的寒假前夕,她滑著 IG ,看到學姊推薦國科會委託台灣大學舉辦「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看內容覺得有趣,沒想多就報名了。沒想到四天三夜離家背井的學習,替她開了另一扇窗,回來就跟媽媽說:「我好像沒那麼想繼續學音樂」,家人對她提出的想法也未多做評論,反正人生是自己的,那就自己負責。

到了升高二暑假,鄭雅璟替自己報名暑期「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但這次是要離家 14 天,家人對於孩子要離家 14 天,難免有些顧慮。她為了順利前往,還拿著營隊簡章在家裡開了一場簡單的說明會,也把營隊窗口的電話留下,最終成功說服家人,讓她順利啟程。

而在人社營之外,她還報名了台大社會營、台大社工營,整整一個月不在家,她在外探索自己的真實興趣。但這一個月的沈浸式學習,讓她推翻了過去 4 年在音樂班的生涯進路,也是這一次離家,讓鄭雅璟的父母看見她「轉換跑道」的決心,成為她決定不讀音樂系的近因。

只不過,高中藝才班的課程規劃,幾乎打定學生三年後不會踏上其他路,音樂班進音樂科系、美術班進美術科系、體育班進體育科系,就是已經寫好的劇本。儘管她曾思考過轉班,就怕「降轉」被負面解讀成「留級」,於是她選擇留在音樂班,但自己額外買參考書自學,把普通班才會學到的課綱內容,靠自己補起來,不會的就問朋友。

圖片

升高二的暑假,鄭雅璟報名參加了國科會人社營(上)、台大社工營(中)、台大社會營(下),整整一個月不在家,她在外探索自己的真實興趣。鄭雅璟提供

多次通宵開會趕出 8 萬字報告,家人一度以為中年男子來熱線

一個暑假參加三個人社營隊,打開了她的社會學之眼。去年三月,她在 IG 上滑到在人社營中認識的學姊轉發 EdYouth 的文章,當時協會也有舉辦學習歷程檔案線上講座,她跨越地理限制來參與,而協會又是以學生為主體成立的組織,領頭者也是學生,同年暑假就直接加入協會擔任志工,協助處理新聞整理的臉書文章。

在此之前, EdYouth 已連續撰寫 108 課綱觀察報告二年,以學生觀點徵詢來自教學現場的意見,提供教育部調整課綱走向的政策方針。今年二月下旬,團隊重新組織新一批學生作者群,並在三個月內完成將近 150 頁、 8 萬多字的「第三屆108課綱觀察報告」。

團隊一共 16 人,多為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其中有四位來自不同地區的高二、三年級學生,鄭雅璟掛名為首,也是該份報告的總主筆。當她接下這項重責大任之後,對一位做事追求完美的處女座來說,她的擔憂都擺在「自己到底能否勝任?」的自我懷疑。

身邊的老師反而擔心她受騙,為此她還附上協會登記的社團法人證明,希望大人放心,但一直到她請公假出席記者會,班導都還在問「這確定沒問題嗎?」;媽媽的反應更讓她哭笑不得,因為她一度以為 EdYouth 理事長、台大政治系大二學生李瑞霖是和女兒深夜熱線的「中年男子」,甚至曾嚴肅質問女兒「他老婆不生氣嗎?」

但大人擔心的問題,從不是她擔心的範疇,理由是鄭雅璟看見協會在做的事情,從頭到尾都是從學生角度、立場出發,也全由學生主導。

連老師都為108課綱焦慮 促使學生反思現況

108課綱在鄭雅璟國一那年正式上路,她看著班上老師為課綱焦慮了整整三年,甚至會考前還不斷替他們打預防針「你們是108課綱第一屆,不知道會考的題型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探詢課綱背後的問題,也是她的好奇,就算大人擔心她受騙,她給自己的心理建設是「就算要被騙,也是政府保障的東西」。

但作者群分散台灣各區,他們只能固定在雲端碰面,有時一開會就是整個晚上,甚至開到凌晨、通宵都有,但大家多會先火速盤點完進度、處理完議程之後,後面的「掛網」時間,反而形成另類的學生互助組織。好幾次處理完正事,鄭雅璟會拿出高中參考書,在線上諮詢大學生功課,英文、數學題都有免費的線上家教幫忙解惑。

報告發佈會當天,教育部高教司、國教署官員都來了,也沒有遲到或早退。台下也擠滿數家媒體,會後數十篇媒體報導,這些報告內容,更成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在 5 月 30 日舉行「高級中等教育修法暨108課綱實施檢討公聽會」中的主旋律,多名立委皆引述該份報告內容,要求教育部從中省思與改進。

鄭雅璟說,包含媒體曝光、立委引述,其實都在團隊的預期範圍之內。但最讓她感動的文字,是看到立委張雅琳在臉書貼文寫道「他們之前發表了『108課綱觀察報告』,完全由高中大學生主導,非常棒。」,這段文字之所以打動她,是因為學生的努力被看見、被理解,也讓她發覺「其實我們做得還滿好的,這件事是有意義的」。

鄭雅璟進一步解釋「意義感」的定義:「我做的事情不僅有做出成果,而且有被認可」,而在觀察報告文末,也提到團隊希望教育的理想是能把一些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外,也希望讓學生不怕犯錯,不怕耗費時間去探索自己真實的興趣,而這次參與團隊撰寫報告的「自主學習」,正是她的現在進行式。

但綜觀全台,逾五成學生還沒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感。在他們做的觀察報告中,有超過五成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生涯探索無顯著幫助。也有五成以上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並非個人選擇生涯探索的最大誘因,也就是說,學生普遍都先事先設定好目標的大學科系,才因應科系製作相關檔案,學習歷程檔案已喪失希望學生多方探索與學習的意義。

媽媽選擇放手,圓滿女兒的「意義感」

很多家庭也還無法接手孩子全然探索。但在台灣社會,要能接受女兒整整一個月不在家,身邊沒大人照顧、監督,或在段考前還成天跟團隊線上開會到通宵,幾乎是天方夜譚,但這件事在鄭雅璟家中全都發生了。

擔任護理師的媽媽蔡靜芬說,「女兒雖然是從她身體裡出來,但她是獨立的個體」。她也曾當過嚴母,希望女兒知道底線與自律,但她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慢慢「放手」,只要女兒有興趣的事,她基本上都不會阻止,就像當初女兒堅持要讀音樂班,她心裡想的是「若真的有天份,那是女兒的人生,她自己要去選擇,才不會長之後再回頭怨嘆當時不給機會」女兒即將 18 歲,她給的祝福是「做好每一步決定,因為人生不能重來」。

而鄭雅璟爸爸最常告訴女兒的話是「開心、快樂就好」。採訪這天大約晚上 8 點,訪談已進行了一段時間,雅璟爸爸在房外提醒「家裡吃飯囉!」,女兒隔空喊著「等一下」,但大概又訪了將近半小時才結束,這之中爸爸並未再應門。

鄭雅璟也透露,這樣的場景,也好幾次在線上開會時發生,比如已經開會到凌晨,爸爸會來提醒「該睡覺囉」,但提醒終究不是強求,能為自己做主的,仍是鄭雅璟自己。

一度被誤解為詐騙集團「首腦」的李瑞霖,也分享自己對鄭雅璟的觀察。他說,鄭雅璟是一位頗叛逆、相當做自己的人,好比科系選擇就與一般學生不同,就讀音樂班卻想就讀人文社會科系,而非音樂系。和其他高二學生相比,她論述議題的方式,不會只從自己出發,而是從宏觀角度去思考,「我在她這年紀時,仍無法做到這件事,」他自陳。

李瑞霖也打趣地說,「我們確實騙了很多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模式,跳脫學校與框架的樣態,是學校無法提供的」。他也感嘆,學校擔憂我們是詐騙,顯見整個結構仍趨向保守,學校對學生學習的想像,仍侷限在有課程的學習,而且不相信學生能帶學生,仍抱持著必須要有證照的老師才能帶領學生學習,這點相當可惜。

圖片

鄭雅璟(拿麥克風者)在課綱報告發佈會中表現沈穩,甚至應對台下觀眾的提問,相當游刃有餘。楊煥世攝影

報告發佈會當天,一路座談到中午才結束,鄭雅璟的班導師,也在澎湖守著他的學生。大約在下午四點,班導主動傳了媒體報導給她,雅璟害臊的傳了顏文字,接著用文字說「我沒有被騙!!!!!」,班導則在訊息下按了笑臉。

也是報告那天,恰好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初次排審,爸爸還傳訊息問她「妳會不會去立法院?」,結果雅璟因為通宵製作簡報,幾乎體力不支,記者會一結束,當天下午就搭機回澎湖,倒是朋友在布條上寫了她的名字,讓她以「精神」代為參與。

鄭雅璟用自己的方式,獲得了自己認可的「意義感」,也說服了身邊所有的大人。即將升高三的她,和多數高中生一樣,即將把高中生涯最後一個暑假貢獻給大學學測。但她很滿足地說,自己是幸運的人,在高一階段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情、走什麼方向。對於大學的學習,她有一個台北夢,希望能在師資、教學資源豐富的地方,繼續探尋她的人生。

延伸閱讀

趙宥寧 趙宥寧

趙宥寧

親子天下記者

記者。一直都是喜歡寫字、聽故事的人。從日報轉戰雜誌,希望報導不是框架,就跟這世界一樣,永遠沒有絕對的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