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軍壓境,「念理工才有前途」?政大校長:文科生培養第二專長,不會被取代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爆發招生危機,理工科系錄取分數攀高,人文社會領域則留下不少缺額,連台大、政大都有科系招不滿。這個警訊促使大學正視問題,以文科見長的政大校長李蔡彥認為,學校責無旁貸,要鼓勵文科生積極培養跨領域第二專長,出社會就不會被AI取代。

AI 大軍壓境,「念理工才有前途」?政大校長:文科生培養第二專長,不會被取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I 大軍壓境,「念理工才有前途」?政大校長:文科生培養第二專長,不會被取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經常跟學生講風水輪流轉,即使在科技領域也有比較熱門或冷門的,現在最熱門是 AI,20、30年前則是懂網站或管理網路的人最紅」,曾任教育部資科司長的政大校長李蔡彥分析,現在大家看到 AI 熱門,人才供給量一定會跟上,競爭者越來越多,「關鍵就變成你能不能在這個領域越傑出,才越好找工作」

113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出現不少「意外」,文組強校政大今年仍有298個缺額,名額使用率下降到67.92%,意味著還有三成缺額沒招滿。同為頂大的成大歷史系分發人數首度掛零,公立大學、老牌私校的中文系分發人數都出現個位數,文化大學也傳出114學年度起將整併原有的文學組、文藝創作組,合併為一個「中國文學系學士班」,以免兩組都招不滿新生,面臨裁併命運。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總幹事黃俊儒受訪時表示,近年 AI 人工智慧、資通訊與半導體科系相關很熱門,台成清交等頂大電機系幾乎年年滿招,學測報考數A科(多為理工、資訊科系採計)比例也增加;今年非理工科系為主的學校,從國立政治大學到文化大學,在這波招生受到的挑戰相對更大。 

面對這樣的文理失衡趨勢,政大校長李蔡彥表示,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去經營,如果只有半導體產業獨大,就像「只有一隻腳踏出去,其他腳都在後面,整個社會是無法健全、平衡的」,他強調,教育應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跟專長去發揮,不要把資源錯置,更不要因為社會上一時的流行觀念,而把所有的人都導引去某一個產業。

不過李蔡彥也坦承,各大學語文科系的確存在很大的危機,「以目前 AI 發展的趨勢來看,的確有一部分知識生產的工作會被 AI 取代,像是翻譯幾乎無法避免」,他分析,嚴格來說各行各業都有被 AI 取代的部分,如:初階的會計師、律師助理等資料整理工作,而有經驗的醫師、律師並不會被取代,只有「不懂 AI 的醫師、律師早晚會被取代」。 

人文社會領域招生危機,大學推出跨領域學程接招

今年爆發的大學招生危機有如一記警鐘,促使各校不得不正視問題,在課程上做改革,推出文理組之間跨領域、基礎程式設計等數位相關的許多課程。

例如,長期以文科見長的政大意識到文組發展危機,很早就開始鼓勵學生雙主修、輔系或加修學分學程,「跨領域學習不見得都跟資訊相關,但選修資訊門的學生超過八成」,李蔡彥說,政大的通識課中與資訊相關統稱「資訊門」,包括「程式設計概論」入門課程,還有同步遠距授課的「生活中的數學、邏輯與運算思維」,近兩年選課人數均突破千人,很受歡迎。政大強調凡大學部念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生,若考量未來就業需求都可以來選修, 或是研究所再加修數位內容學程。 

今年意外在申請入學管道沒招到學生,引發各界熱議的成大歷史系則發表聲明指出,在 AI 浪潮下,近年已規劃不同數位人文課程,例如「維基融入歷史教學」、「史學研究的數位工具」、「如何因應生成式 AI 對歷史學的衝擊」等,重新思考 AI 帶來的機會與挑戰,讓歷史學能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來回應台灣當前的嚴峻挑戰。 

專研升學輔導的得勝者文教創辦人劉駿豪分析,從近年二類組電機、資工、材料、化工等錄取分數觀察,AI、半導體相關熱門科系已追上不少傳統三類組醫學系,可看出就業市場的確左右學生和家長的選擇;但他建議家長,也不必抗拒孩子想念文組,例如大學四年先奠定好的語文基礎,同時藉由選修跨領域課程,嘗試培養第二專長,到了碩班即可考慮換跑道,攻讀更能與就業市場對接的科系。 

「今年文理組招生整個失衡了,只要有 AI 相關就是好,大家都想擠進理工科系、畢業才能賺大錢」,考生家長沈媽媽很為選讀文組的女兒抱不平,她希望孩子上了大學後,教授們能多為學生介紹就業市場的最新趨勢,除了人人都想搶進薪水高的科技公司,還有哪些適才適性的職業選擇? 

 

從今年剛結束的大學申請入學招生情形,也可看出明顯的「重理工輕人文」趨勢,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旋風後,整個社會存在更大的文理失衡隱憂。

台灣科技新創圈 AI 專家、 iKala 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則發文,反對台灣的學生在 AI 開始起飛時,一窩蜂轉到資訊、資工、資管相關科系。因為「會寫程式的 AI 」 機器人能力已經超越初階的軟體工程師,而且還在進步當中,「如果你要學程式設計,當做一種外文來學就好,不一定要去念外文系,把新學的外文用在哪裡才是應該思考的事」,他強調 AI 技能應該被當做通識課程來看待,百工百業都學著怎麼用 AI 來發展,而不是鼓勵每個人都去念資訊相關科系,讓台灣變成一個人才更不多元化、更不跨領域的地方,對長遠的發展很不利。 

「在 AI 時代,跨領域才是讓人類勝出、 AI 難以替代的獨特性」,程世嘉語重心長這樣說。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