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採國文潮」從高中延伸到大學,如何重燃中學生寫作動機?

大學申請入學僅剩 4 成校系採計國文,致部分高中生「不採計就不寫」,學測作文 0 分人數在 109 年「靜夜情懷」題攀高峰後,今年抱蛋人數再創 4 年新高。放棄寫作的氣氛下,如何重燃學生寫作動機?國文老師建議強化 3 種經驗來達成。

學測作文近 15 年來,每年都超過千人抱蛋。學測示意圖。黃建賓攝

學測作文近 15 年來,每年都超過千人抱蛋。學測示意圖。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寫作是一個人與世界對話的基本功,但台灣現行升高中、升大學最主流管道,愈來愈不重視這一科。在考試領導教學的風氣下,升學不採計作文,間接削弱學生寫作動力,大學學測、國中會考寫作測驗抱蛋人數,雙雙創下近年新高。

《翻轉教育》獨家整理 4 張圖表、 32 組數據,帶你看懂國文、作文在升學版圖上逐漸式微的趨勢,及它對下一世代學生讀寫、表達能力的影響。

現象 1:學測每年逾千人作文抱蛋,0 分人數達 4 年新高

根據大考中心歷年統計,大學學測作文從隸屬國文科,到 2018 年獨立成科,單題分數最高的第二題(長篇寫作題,2017 年前滿分 27 分,2018 年後滿分 25 分),近 15 年每年都超過千人抱蛋。

以今(113)年的學測作文「縫隙的聯想」為例,閱卷召集人、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陳昌明表示,如果交白卷、文不對題,或只在稿紙上抄錄題幹,就會得 0 分;就算無法掌握題旨、敘寫雜亂、文句不通,只要有寫,都還有 1 到 5 分。(看更多分析:113學測國寫佳作出爐,高中生渴望的縫隙是?

連提筆都無意願的考生愈來愈多。綜觀近 15 年學測作文,0 分人數、占比最高的題目,都是 109 年的「靜夜情懷」,當年高達 4,395 名考生寫不出靜夜情懷。而後的幾年,作文題目從 110 年的「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111 年「當我打開課本」、去年「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到今年「縫隙的聯想」,0 分人數逐年攀高,今年共 1,734 人(1.45%)抱蛋,人數和占比都是 4 年來新高。

一位長期擔任學測閱卷者的教師進一步說,學測作文整體閱卷標準愈放愈寬,從以前每寫 2、3 個錯別字就要扣分,到如今只要不影響文意,寫錯字都不扣分,結果 0 分人數反而還提升,可見高中生語文能力下滑。

現象 2:會考寫作測驗 0 分人數是 5 年來最多

場景切換到國中會考,不只程度低落的學生,今年就連被選為全國滿級分樣卷的 8 份範本,當中有 7 份寫到錯別字。閱卷代表、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李金鴦評析,今年不少滿級分作品,都出現注音文、錯別字,國中生整體國語文能力有待提升。

全卷未寫、文不對題的 0 份卷,同樣逐年變多。爬梳會考主辦單位、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歷年提供資料, 106 年命題作文「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達 3.07% 抱蛋, 0 分人數占比居各題之冠。

而從 0 級分人數來看, 104 年考題「捨不得」 8,264 人抱蛋,是歷年最多。當年閱卷代表、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榮譽教授曾昭旭直言,台灣人平均壽命增加,怎有這麼多考生「消費爺奶」,寫自己阿公、阿嬤過世?有些恐怕是虛構的,分數不會高。

到了今年,會考作文題目「不必訂題」,要考生針對日常生活中的「標題」,如「14天減體脂肪10%,實測有效!」、「動漫展門票銅板價,學生族大確幸!」抒發個人想法,並分析它們背後反映的社會現象,最後 5,119 人抱蛋,成 5 年來新高。(看更多:把「不必訂題」當自由隨筆,113會考寫作抱蛋占比創7年新高

「如果實際到考試現場,就會看到很多學生不是不會寫,而是看到稿紙就直接趴下。」一位曾任會考作文閱卷代表的教授直言,主流升學管道不採計寫作,導致學生不考就不學、不寫,才是 0 分人數逐年攀升關鍵。

現象 3:大學申請入學參採國文校系數腰斬

數字能證實這位教授的推論。先以大學申請入學為例, 108 學年起改採「5選4」新制,也就是每校系只能從當時大學學測 5 科(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中,至多選擇採計 4 科成績,不能再科科都採。

在此變化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資訊工程系,即傳統第二類組中的龍頭科系, 110 學年齊開第一槍,宣布不再將學測國文成績列為檢定標準,也就是無論國文幾級分,都不影響錄取機會。而後愈來愈多頂尖大學理工科系跟進。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解釋,報考台大電機、資工系學生都很優秀,學測對這些科系來說鑑別度低,常出現考生數學等理科都滿級分,最後只好以國文決定錄取與否情形,不太符合院內選才方向,因此改制。

另有些非理工科系,受少子化等因素衝擊,同樣選擇降低參採科目,以此擴大招生人口和生源,成了「棄採國文潮」陣列上的一員。

按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剛落幕的 113 學年大學申請入學,剩 940 系參採國文,平均每 2 個校系,就超過 1 系不看國文。

現象 4:高中免試入學 2/3 就學區首輪不看寫作成績

不只升大學,升高中現場也出現相似轉變。目前全台近 9 成國中生都透過「就學區免試入學(簡稱大免)」,但在基北、桃連等 15 個免試就學區中,僅 5 學區在首輪比序中,採計寫作測驗成績。(看更多:全台2/3免試就學區首輪不看寫作測驗,如何拯救見稿紙就趴的世代?

有關採計寫作與否的原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委員會說明,這完全由各縣市教育審議小組自主決定。

南部一位高中校長對此表達擔憂,直說這樣的趨勢下,尤其是非六都學生,從國中到高中,都無學習作文意願。再加上短影音興起等環境,讓他觀察到,這一代學生系統思考、邏輯推理能力不若以往,有時連講一句話,都前後不連貫,無法精準表達自己想法。

教學現場解方:增加 3 種經驗,重燃中學生寫作動機

高中補教國文教師楊墨分享,作文寫不好,一部份源於生活經驗太少。即便任教於強調學習效率的補習班,他仍試圖增加學生感官體驗,如在下雨天時,帶學生赤腳去戶外體驗雨水,回教室後,把真實感受轉化成文字,學生通常能寫得更深刻。

然而,如何用文字表達感受,也需練習。「成功經驗」有助學生愈練愈有勁。

桃園市龍潭國中國文教師黃秋琴提到,會考作文大多要求學生提及自身經驗,如何把平鋪直敘的具體經驗寫好,甚至抽繹出對抽象原則的體悟,是拿高分關鍵。

比起老師一直發想新題、收卷後埋頭批改、快速以分數論定學生寫作成果,她發現更有效的做法,是先給建議、不打分數,並引導學生就同一題目,進行二度、三度創作,練習把經驗愈寫愈深入。這樣的過程,不但能磨練思考、深入描述一件事的功力,也能感受到自己逐步邁向成功。

豐富的閱讀經驗,則是將個人經驗,延伸和抽高成抽象通則,讓整篇文章層次更多元的利器。楊墨強調,這就是學古文、學國文的目的,透過閱讀,接觸自己生活中不曾有過的體驗,對社會、環境產生更多思辨。

但 108 課綱後,國、高中生課表更多元,以致國文等基礎學科時數降低,讓學生少了些專心練習寫作、閱讀的機會。除了在正課教書,如何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培養這些 AI(人工智慧)取代不了的能力,也待教學現場持續努力。

延伸閱讀

潘乃欣 潘乃欣

潘乃欣

親子天下記者

資深記者。分類控。希望教育能將每個人放進合適的角色、舞台,或創造獨特的分類,進而喜歡自己的樣子。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