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師還是老爸老媽?厭世國文老師:五個親子溝通的困境

從來沒想過,自己必須提醒高中生起床、吃藥、請假、交作業,以及任何可以由家長或學生獨力完成的事情(幸好不必發零用錢)。厭世國文老師擔任高中導師,歷經許多家長提出的特殊需求後,不禁感嘆:「老師的主業變褓姆」,並歸納了五個親子溝通常見困境。

老師的主業變褓姆。圖:shutterstock

老師的主業變褓姆。圖: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老師,幫我提醒孩子記得吃藥喔!」
「孩子遲到我也沒辦法,老師叫他起床可以嗎?」
「你跟孩子說啦!他比較聽你的話。」

我在高中當導師,偶爾會聽到家長這樣的請求,如果有鏡子,我很想知道自己那時候的表情是什麼樣子─大概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為什麼有的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中華民國的高中教育系統,安排了一天七節課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似乎設計成綜合性的學習模式,能夠涵蓋多種學科,確保學生接收到相對完整的知識。

不過,學生逐漸無法維持均衡和多樣的學習內容,開始在學科與學科、課程與課程之間出現空白,這樣的空白並非是教育系統的初始設定(你也可以檢討這樣的系統),而係學生有意或無意造成的狀況,可能有以下幾個理由:

  • 缺乏興趣
  • 動機低落
  • 過度疲勞
  • 時間管理能力不足
  • 沒有目標
  • 無法維持注意力

因此,那些空白的部分除了影響學習之外,也可能讓生活產生劇烈的變化。

家長轉向命令請求導師協助,希望除了學生的學習之外,也可以維持他們生活的規律,而當導師管理學生生活的頻率增加,以及負責的範疇變廣,這讓導師偶爾覺得:自己的主業是褓姆,副業才是教學。

準確地說,多數的教育工作者並不會拒絕指導學生生活習慣,但有問題的是某些應該由家庭負責的基礎功能,似乎越來越多需要導師協助處理,看起來導師成為了學生的另外一位家長。

從來沒想過,自己必須提醒高中生起床、吃藥、請假、交作業,以及任何可以由家長或學生獨力完成的事情(幸好不必發零用錢)。當然,我知道這可能是個別案例,絕對無法全部代表某個群體,如果你是一個自律、負責,並且在乎學習的家長或高中學生,那以下的內容就與你毫無關係。

導師現場觀察:五個親子溝通的困境

為何導師越來越像褓姆?或者家長越來越難以要求孩子符合他們的期待?

一、 家長想當孩子的朋友
為了尊重孩子的獨立與建立開放的溝通,許多家長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孩子忠誠的朋友,以此得到他們的信任,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朋友很多種類型,偶爾家長會不自覺成為了一個糟糕的朋友,忽略了應有的責任,以及維持必要的原則─先當好家長,再當好朋友。事實上,孩子通常不缺朋友,而是缺一個能夠給予他們建議與方向的成熟大人,如果家長無法扮演這個角色,那麼通常導師會擔任這項任務。

二、 家長工作過於忙碌
我一直認為,孩子在餐桌上學到的比在書桌上更多。然而,家長未必能夠準時上下班,有時甚至假日也被工作填滿,連好好吃頓晚餐都變得困難。長此以往,容易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更難及時了解和處理他們的問題,導致親子關係疏遠。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已經多年沒聽你們說話,現在又怎麼可能會聽你們的話呢?孩子自然會轉向那個平常話最多的人─他們的導師。

三、 家長用舊方法教育孩子
有人說,父母是從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經驗,陪伴與指引孩子成長。麻煩的是,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也出現變化,經驗成為貶值的商品,過去的舊方法無法解決新世代的問題。

四、 家長迷失在新方法之中
又或者,大量的教育專家與資訊出現,家長產生相當程度的困惑,以前的教育專家就是父母的父母,現在隨時可以見到各種所謂專家的建議。家長不知道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無法建立與堅持穩定的原則,相對的,有經驗的導師能夠給予實質性的建議,甚至也能有效幫助學生,自然又會讓家長對導師產生錯誤過多的期待。

五、 家長並沒有真的想解決問題
有些時候,家長認為事情沒有到達需要處理的地步,那些導師關心的問題都是細瑣的雜事,不值得以認真的態度對待,責任自然又落在導師肩膀上。糟糕的是,親師無法取得合作的關係,學生問題無法獲得妥善解決,那些狀況會被推延到下個學習階段再處理。

總之,導師感覺自己像褓姆那沒關係,但家長拜託不要把導師當成褓姆,畢竟你付的是學費,不是褓姆費。

延伸閱讀

厭世國文老師 厭世國文老師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高中國文老師及導師,著有《戰鬥吧!成語:歡迎登入厭世國文伺服器》、《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等書,最新出版《厭世讀論語:千年名師神回覆,開解你的人生疑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