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各個領域裡的藝術家:工作室思維習慣

「我們為什麼要學藝術,如果不是要當藝術家,學這些對以後根本都沒有幫助。」當孩子這樣說,你會怎麼想?居住在紐約的藝術教育者陳盈婷老師分享自己這幾年在教學中運用工作室思維習慣,讓孩子能在在各種藝術創作形式中發掘不同領域的共同思維,也期盼學生在各個領域上都能用上這些習慣和技能。

讓孩子成為各個領域裡的藝術家:工作室思維習慣。圖片提供:陳盈婷

讓孩子成為各個領域裡的藝術家:工作室思維習慣。圖片提供:陳盈婷

本文重點摘要

「我們為什麼要學藝術,如果不是要當藝術家,學這些對以後根本都沒有幫助。」

曾經有個五年級的孩子在我的美術課上問「我們為什麼要學藝術,如果不是要當藝術家,學這些對以後根本都沒有幫助。」當時聽到的當下是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但也讓我下定決心要讓孩子了解學藝術不只是畫畫還有陶冶性情如此而已。

學習藝術技法和創作的過程中所培養出的思維和技能,其實多半在許多領域裡面都可以融會運用,反之亦然。

工作室思維習慣

我在前幾年開始正式的在教學中運用工作室思維習慣——Studio Habits of Mind (SHOM) 。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在各種藝術創作形式中發掘不同領域的共同思維(例如:自然和藝術都需要敏銳的觀察力)。也期盼學生在各個領域上都能用上這些習慣和技能。

SHOM 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部門 Project Zero 設計出來的框架,主要八個工作室思維習慣分別是:

  1. 嘗試和探索 (Stretch and Explore):嘗試新媒材,從失敗或錯誤中學習。
  2. 構思 (Envision):在執行前將想法擬定好計畫。
  3. 認真與堅持 (Engage & Persist):就算遇到挫折也是努力堅持下去。
  4. 反思 (Reflect):和別人談論自己的作品並表達背後理念。
  5. 創作 (Develop Craft):將學習到的技巧和媒材運用在作品上。
  6. 觀察 (Observe):仔細觀察身邊週遭事物和他人作品來獲得靈感。
  7. 認識藝術的世界 (Understand Art World):學習藝術史和當代藝術作品,了解藝術家創作的原因,取得知識和靈感。
  8. 表達 (Express):透過創作或是解釋他人作品來表達個人想法。

這些思維習慣除了在學科上交互運用以外,出社會後其實在很多產業上也時常會使用到。簡單舉出一個例子,如果要發展一項新產品,你可能就要從市場觀察開始去了解大眾的需求;接著提出想法,實驗製作,生產,出售,消費者回饋後反思等就是這些思維習慣可以運用到的例子。

工作室思維習慣圖示

教室所使用的工作室思維習慣圖示為麻州教師Jen Ferrari 所製作。圖片提供:陳盈婷

跨領域教學強化學生的工作室思維習慣

在紐約的私校,我的二年級學生們在社會研究課(World Course) 裡學習水資源。除了學習生活中的水如何來的,學生們也去了哈德遜河公園(Hudson River Park)去了解河邊的生態環境。在自然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學會觀察和識別哈德遜河中的魚類和各種其他生物,也了解魚類在哈德森河的生存環境和面臨的危機,以及可以採取哪些行動去保護河邊的生態環境。

回到學校後,學生們把所學到的知識帶到了美術課。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學生們來回在美術課和科學課準備最後的報告呈現。

在美術課,學生首先學習藝術家們如何透過藝術創作來表達對社會環境主題的關注,接著一起討論要用什麼樣的形式的藝術創作結合科學課的研究做最後的呈現。

學生們最後決定用共同創作(collaborative artwork)的方式呈現。

共同創作(圖1)

學生們的共同創作。圖片提供:陳盈婷

共同創作(圖2)

學生們的共同創作局部照片。圖片提供:陳盈婷

在製作過程中,學生嘗試使用新媒材和仔細的觀察力去繪製哈德遜河裡的魚類。學生並非一次就完成繪畫,而是在適應使用新媒材,學習給彼此意見回饋,經歷一次甚至是多次失敗後仍努力不懈才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整個過程歷經好幾個星期的規劃和老師們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並非一兩堂課就可以完成。而這八項工作室思維習慣在這個項目中扮演著像地基的角色,提供學生們從藝術的角度去切入建構,思考,並且創造和呈現。

工作室思維習慣(過程1)

在製作過程中,學生嘗試使用新媒材和仔細的觀察力去繪製哈德遜河裡的魚類。圖片提供:陳盈婷

工作室思維習慣(過程2)

學生並非一次就完成繪畫,而是在適應使用新媒材。圖片提供:陳盈婷

工作室思維習慣(過程3)

在創作中學習給彼此意見回饋。圖片提供:陳盈婷

資料參考:

延伸閱讀

陳盈婷(Miki) 陳盈婷(Miki)

美術老師

紐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在藝術教育領域上耕耘超過十三年,也是名藝術創作家。在紐約語言沈浸式教學私校擔任美術老師多年,擅長在教學中結合當代藝術與社會情緒學習。常在IG和臉書專頁 「一奇來 Art」 裡分享和孩子互動的心得與教育相關隨想。

一奇來 Art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