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發生什麼事了?談兒童焦慮型拒學(下)

面對孩子拒學可以怎麼辦?想改善孩子拒學的狀況,需要透過老師、家長、孩子多方合作,循序漸進改善,以下提供5個面對焦慮型拒學孩子的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面對翔翔不願上學的狀態,媽媽既心疼又焦急,同時有得面對工作必須請假延宕的壓力,讓媽媽無所適從。三個月來,媽媽持續的與導師、輔導老師保持聯繫與合作。

從孩子可以先進去教室一下下,媽媽在校園的一角當作充電站,到孩子可以待在教室幾節課,偶爾需要找一下媽媽;從孩子開始可以跟同學開口說幾句話,到在運動會時主動協助同學。到最後,孩子終於可以自己從校門口走進教室,也勇於在課堂上發言,學習也終於恢復正軌。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順利重返校園。然而很多時候,學校輔導老師不一定有機會對孩子進行直接服務。筆者曾經遇到選擇性不語與社交焦慮的拒學孩子。在一開始,導師與輔導教師幾乎很難與孩子產生互動,也很難進行對孩子的直接服務,當時即是透過多方合作的策略使拒學情形漸漸改善,一同見證了孩子的進展。

整理過去經驗與相關文獻,提出五點面對焦慮型拒學孩子的處遇方法。

一、彈性的放鬆與技巧,適時地調整環境焦慮來源

當孩子出現焦慮反應和身體症狀時,大人需給予孩子彈性放鬆的時間和空間,協助孩子練習呼吸放鬆的技巧,讓孩子在情境的當下有所選擇,而非必須強忍焦慮或僵在現場。當孩子情緒緩和後,讓他有機會透過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例如圖畫、符號、情緒卡牌,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孩子知覺與師長的互動的氣氛太過嚴厲、教室所處的座位太接近核心區域,或是因缺課而積欠的作業太多時,適時的調整學習要求,先以讓孩子能夠安心待在班上為首要目標。

二、配合混成教學提供漸進式方案,給予孩子選擇

看待拒學的現象,不是只有在教室和在家兩個二分的端點,中間的歷程才是關鍵。筆者在過去經驗中,曾經以搭配平板線上上課的混成教學方式,在主要照顧者的陪伴下,將孩子在教室與家裡中間分為五個階層,分別為:

  1. 在教室實體上課
  2. 待在教室外走廊實體上課
  3. 待在學校其他空間線上上課
  4. 待在學校一樓涼亭線上上課
  5. 待在路上便利商店線上上課

近年來,許多教師已經熟稔線上教學以及混成教學的操作方式。漸進式的策略搭配教師彈性運用混成教學,拒學的兒童便能在家長的陪伴和鼓勵下,視自己的焦慮程度在不同的階層進行適應,如此可以避免不能留在學校就只能返家之不進則退的二選一選項。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彈性應變以及安全照顧者的支援,為此項策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三、澄清負面的想法念頭,給予安全的保證

舉例來說,一個焦慮型拒學的兒童在進教室前,腦子裡可能被這些念頭想法佔據:「我等一下一定會被老師在大家面前罵一頓」、「大家到時候又會取笑我」、「我到時候的反應一定很丟臉」。這些念頭想法帶來的焦慮連鎖反應,形成焦慮的情緒和身體上的不適。

如果大人可以用溫和理性的方式給予澄清和保證,孩子也能比較安心的面對所遭遇的情境,避免想法與情緒上的惡性循環。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如果這時候導師或是家長溫和的和孩子做一個澄清和保證:「如果你遲到了,你只要安靜地走進來坐著就可以了,老師不會因此責備你」、「如果同學注意到你,我會請同學把眼睛看向老師,請他們專心聽課」。如此一來,孩子在未來面對類似情境,就比較不容易出現過度焦慮的狀態。

四、看見孩子的優勢、創造成功經驗

如果一個目標對當下的孩子來說困難度過高,孩子選擇放棄或無法做到,空有目標也無濟於事。以筆者的實務經驗,一開始可能會邀請孩子一周選擇一堂課來學校;接著一周選一天來學校,或者是選一堂課獨立參與,不用家長陪同;再到選一個半天到校獨立參與課堂,不用家長陪同。當孩子可以評估自己的能耐並且完成嘗試,就是一個寶貴的成功經驗。什麼時候進到下一個目標,是由孩子的狀態和選擇來衡量,大人的冒然推進,很有可能帶給孩子壓力和焦慮,因而選擇放棄和迴避,讓進展回到原點。

此外,經歷疫情時代後,線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以更多元的方式參與學習。有些孩子可以在非口語互動的時候參與學習任務,或是透過親近的同儕或照顧者轉述口語的回應;有些孩子可以透過物質、玩具等媒介與同學建立一些簡單的關係。在這些歷程中,透過大人看見跟回應孩子現階段可以做到的是什麼,孩子能看見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克服焦慮議題才會有效能。

最後,在孩子回到教室的過程中,家長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家長是孩子面對焦慮時的充電站,也是需多策略重要的執行者。家長的陪伴可以減緩孩子面對壓力情境的焦慮反應、提供安全感,也可以協助孩子彈性、有選擇的因應壓力來源,斟酌調整在校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護送孩子上學、給予孩子上學的行為正增強,或是適時消除孩子留在家中的誘因。

陪伴拒學的孩子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當然也絕非單打獨鬥。如果家庭、班級、學校輔導端能夠形成一個密切合作的團隊,讓每個策略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孩子也夠能夠安心的、順利的在學校學習和成長。

參考資料

  1. Elliott, J. G., & Place, M. (2019). Practitioner review: school refusal: developments in conceptualisation and treatment since 2000.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60(1), 4-15.
  2. Kearney, C. A., & Graczyk, P. A. (2020).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tiered system of supports model to promote school attendance and address school absenteeism.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3, 316-337.

延伸閱讀

菜桃老師 / 蔡政霖 菜桃老師 / 蔡政霖

專任輔導教師

一位愛買玩具、愛玩遊戲的資深國小專輔教師!專長是遊戲治療、親子遊戲、兒童生涯發展教育。讓我們一起用不同眼光,看見孩子眼裡的光。 FB:菜桃老師的遊聊室

菜桃老師的遊聊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