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成績「通膨」現象:表現不足卻給高分數,學生大學恐面臨挫折

根據美國大學入學測驗最新數據顯示,僅2成的高中畢業生有達到測驗基準,卻有近9成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為大學學業做好準備。專家指出,造成落差的原因在於高中在校成績越打越高,學生在基礎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對大學抱持錯誤期待,恐在進入大學後面臨學習挫折。

美國高中成績打太高、學生實際表現低,進大學恐面臨學習挫折。Shutterstock

美國高中成績打太高、學生實際表現低,進大學恐面臨學習挫折。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高中生對大學的期待,與實際的學業表現有落差

根據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最新數據指出,滿足ACT認定的4項大學學科基礎指標(ACT College Readiness Benchmarks)——英語作文、社會科學、基礎代數和生物學等項目的高中畢業生比率創新低,2023年僅21%高中畢業生達到基準,43%沒有達到任一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ACT 公布的另一份報告「支援新冠肺炎學生的大學生活指南」顯示,高中畢業生多自認針對大學課業已經準備完善,在1357位高中畢業生裡,有86%感到「極度」或「大部分」為大學學業做好準備;80%認為會好好運用學術資源,例如圖書館或教授面談時間。

ACT 的報告裡寫道:「2023的高中畢業生自認已經充分準備好面對大學課業的多重任務」,但 ACT 首席執行官珍妮特(Janet Godwin)接受美國教育媒體《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採訪時指出,基礎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可能對大學抱持錯誤期待,4項未達標的學生進入大學有高機率會在新生課程表現不佳。

《教育週刊》也寫道,高中畢業生自認準備完善,但在基礎不足的情況下,新生可能面臨一場「完美風暴」——經歷學習挫折、困惑或沮喪,甚至輟學

美大學入學測驗均分連年下滑,大學補習人數增多

即便疫情重創美國教學現場,K12學業成績下滑,但《教育週刊》以數據說明「美國大學新鮮人的基礎下滑開始得更早」。據 ACT 最新報告顯示,高中畢業生在 ACT 考試的平均得分已連續第六年下滑,2023年僅19.5分(滿分36分)。

另一項數據也顯示美國大學生正在自主加強基礎學科能力。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統計,2019至2020學年,有65.4%的大一新生參與數學補習、52.1%參與閱讀寫作補習,相較2015至2016學年僅14%大一新生參與數學補習、8.8%參與閱讀寫作補習,比率雙雙成長4~6倍。

分數越打越高,對學生是好是壞?

為何高中生自認準備充足?珍妮特分析,高中成績的「通膨飆升」應是原因之一。ACT 追蹤2010至2022年高中生學術成績的研究顯示,學生主要科目的 GPA 分數逐年增加,包含英語、數學、社會研究等,英語分數在12年裡從3.17增加到3.39;數學分數從3.02增加到3.32(約等於百分制75提升到78分)。但過去幾年,美國學校遭遇停課、改採遠距教學等多項變化,高中成績卻仍同步上升,「可能是人們試圖在打分數時變得更善良」,成績等級可能被膨脹過。

另一方面,評分系統的高分化也是原因之一。有一派學者認為成績的全面提升可以增進學生學習態度,美國有些地區和州立學校已修改評分系統,例如導入「50%規則」(50 percent rule),意味著只要學生在其中一個學期得到 A,就算另一學期得到 B,仍然能在學年得到 A。此外,50%規則也能避免教師將學生缺勤、曠課直接記為零分。

入學標準不一,知道自己為何念大學更重要

疫情期間面對面或紙筆考試全面暫停,多數大學仍未將相關考試重新納入評量,也改變部分大學的入學標準。《教育週刊》採訪的匿名專家指出,缺乏標準化的考試成績使招生考官難以準確衡量學生的大學準備狀況,珍妮特也說:「我們希望學生成功,換句話說,他們要知道自己念大學的初衷。」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ACT College BenchmarksACT支援新冠肺炎學生的大學生活指南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延伸閱讀

游昊耘 游昊耘

游昊耘

翻轉教育特約編譯

前親子天下編輯、前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