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同理的時代:學校如何讓SEL情緒教育融入課堂

近年來青少年受情緒問題的比例逐年升高,青少年傷害、自殺的人數也逐年攀升,而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且落實社會情緒教育的課程更為重要,小人小學創辦人陳子倢(扣扣老師)分享了自身經驗,並整理出學校或老師在應用資源上,可以如何將社會情緒學習(SEL)融入課程中,為孩子的社會情緒能力扎根。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本文重點摘要

沒辦法翻轉的現實:社會情緒教育的重要性

校長:「他們的父母就這樣講話,所以他們也是跟著學。」
印象很深刻這是筆者曾經與一位校長的對談,因想近一步理解學生在校外表現與面對衝突時情緒高漲亂罵人的狀態。
從學校身上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而在偏遠地區的孩子身上有著野性,在都市型孩子有著過度被保護的距離感,相較兩者都有著老師難以撼動的主因「原生家庭」。也因此家庭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刻,而在學校導入社會情緒教育的練習,是重新營造一個環境讓學生重新學習的起點

社會情緒學習是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SEL , Social emotion Learning)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與教育專家提出,其中包含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負責任的決定(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 等五大項(陳品帆,2023),在全球教育趨勢裡已經重要的教育方式,而帶領學生從小覺察自己的感受與同理同學的感受,反而是在少子化的時代裡特別重要的功課。

從學習表現到學業表現,從人際社交到團隊合作,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的功課,反而更加的需要刻意的學習。而在媒體與資訊快速發展的時代,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新生兒出生累積12萬3992人(內政部,2023),低出生率的台灣,學校可以怎麼做使得孩童在社會情緒學習的教育環境裡,長得更利他與賦予同理心,而在108課綱推動時代的領導不再是完全遵照國家統一課程內容,課綱讓各校可以發展學校本位特色(林香吟、江姮姬、林明地,2022)也因此值得學校進行反思及應用於課堂中,以下將從CASEL及台灣在地教育團隊之實作方式更深入的觀察理解。

民間發起的力量:CASEL模式到台灣的創新教育團隊

國內外許多組織相繼在情緒教育上投入了許多心力,自發性的談起這些對學生的發展與能建構更好的教育環境投身的些民間組織。

像是CASEL為1994年創立的組織,成立宗旨希望所有兒童和成年人都能成為自覺、關懷、負責、參與並終身學習的人,共同努力實現目標,打造更包容、公正的世界。主張透過SEL的承諾來實現,而此概念也落實在課室與課室外的場域及領域,像是政府機構與社區、而形成一個生態為讓社會情緒學習成為高質量且所有孩子都可接受的教育。

從108課綱上路情緒教育納入台灣教學現場,SEL不只是一堂課,而是營造一個多元的學習環境來達到理解自身情緒、同理他人感受,進而實踐關懷他人與互助合作(陳品帆,2023)。

老師們要應用把此概念與議題融入課室需要更大量的跨領域與課程的合作,同時時間壓力與課程分配安排,驅動力、班導師、班級經營、學校文化及氛圍有很大的關聯性。而近期也常看見學校與外部組織的合作,例如:KIST學校聯盟為臺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TFT)、誠致基金會

近年更有多間企業基金會聯合相關計畫來提供師生參與,例如:緯創人文基金會四手聯合「小海狸永續助學計畫」,導入來自矽谷的教育新創「MEandMine」情緒教育教材,以主題式遊戲進行課程成為學校延伸教材(曾令懷,Meet創業小聚,2023);屏東縣同安國小與南州國小長期參與台灣好基金會發起的大潮支持,近年攜手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導入台灣情緒教育品牌「小人小學」以卡牌桌遊形式,把家裡、學校、公共空間常見的情境變身無文字情緒卡牌,於課堂上教學並形成穩定的帶狀性課程。(台灣好基金會x大潮.南扎根計畫臉書粉絲頁,2023)

學生在卡牌應用後採取照樣照句等方式進行情緒描述的練習。圖片提供:陳子倢

有效落實社會情緒教育課程的4個重點

學校因計畫或合作與民間教育機構協作是現在很常見的方式,除了讓學生上到情緒教育的課程外,也透過師培課程協助老師做教學應用。
筆者經自身經驗做出整理,當學校與外部團隊合作時,應如何更有效的把SEL課程落實在自己的學校系統內,以下整理四個重點:

一、情緒教育教材需結合學生生活情境
老師拿到由學校發放或延伸情緒教材時,可優先列出與課堂裡學生常見的情緒事件,並融入教材帶入討論,並應用換位思考的角色扮演,讓學生能提升同理心與表達能力。

二、應用綜合活動或導師時間延伸帶領討論
老師最挑戰的是哪堂課?可以用來上嗎?情緒教育最需要的是融入學生生活。除了綜合活動外,晨間時間或是導師時間可應用於單一共同事件作卡牌說故事討論、也可結合日記、閱讀時間來進行,讓學生能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去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感受。目的是增加學生持續練習的介面。

三、應用情緒教育教材與師培課程,降低學校內部備課門檻
老師可應用這些外部教材來降低自己備課的複雜度與門檻,目前坊間的教材都會配合老師可使用的建議教案與使用方法,同時多半也會開設師培課程供學校能在共備時融入並有機會成為校園共識與學校特色。

四、增加回家練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個人面對情緒的韌性
老師最挑戰的是學生的情緒問題比例上與原生家庭的家人在說話、與生活習慣有關係,可以給孩子一些具體的練習成為回家作業,像是練習每天早上起床對自己說一句讚美的話、委屈時可以做些什麼,延伸課堂討論協助學生個人面對各樣生活情緒反應時的練習。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陳子倢(扣扣老師) 陳子倢(扣扣老師)

小人小學執行長暨創辦人

小人小學創辦人、Niceday親子預訂平台事業總監、GFF女孩聯盟發起人理解家長孩童需求,教導成人如何與兒童對話。擅長規劃教育與親子關係相關課程與商業方案,同時推動與倡議兒童友善城市之願景,與推動情緒教育與性平議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