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學生學習動機:把焦點從孩子移轉到自己,先成為有熱情的大人

近年多項教育調查指出,台灣學童倍感課業壓力、學習動力不斷下降,整體陷入學習疲勞的狀態。該如何提升孩童的學習動機是教育現場多年以來的關注焦點,今日(18日)由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臺灣)主辦「翻轉無動力世代 找回孩子的學習自信」教師分享論壇,邀請國中小校長、教師與媒體接力交流各項解方與教育心得。

圖片:DFC臺灣提供

圖片:DFC臺灣提供

今日(18日)由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臺灣)主辦,財團法人江許笋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英仕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采瓷建材實業有限公司與翻轉教育協辦的「翻轉無動力世代 找回孩子的學習自信」教師分享論壇,邀請國中小校長、教師與媒體接力交流各項解方與教育心得。

本場論壇邀集第一線熱血教師、親子天下、品學堂文化,討論如何提升孩童學習動機的經驗。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認為「翻轉無動力世代」的焦點不在孩子身上,而是我們大人的責任,我們要讓他們的學習可以連結到真實的世界,他們才會覺得學習是有趣的事情

「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我相信他也很難去生出學習動機。」內壢國中代理校長陳秋貝分享她認為當前紙筆考試仍是主要的測驗方式,學生的學習胃口往往在大量紙筆練習中被消磨,在這些考試經驗受挫的孩子,自然而然學習動機不斷低落。她認為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為孩子創造舞台」,從各個綜合領域、社團活動中,讓孩子找到自己擅長的能力,相信自己做得到,自然就有動機投入各項學習。

六家高中國中部老師陳靖宜不約而同地肯定「創造舞台」對孩子的重要性。她透過DFC學習法帶領孩童走出教室,把視野擴大到真實世界,思索並以行動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例如學生主動發起改善校內木地板老舊的連署活動。她發現學生不同於面對考卷的無力狀態,積極設計問卷、接訪、連署超過300人響應,最後在全校面前分享成果,其中展現的行動力與互動能力並不是成績可以定義的,孩子從中累積自信,更願意主動學習多元的新事物

今年即將與學生一起完成100個DFC挑戰的北市大附小老師劉雅鳳分享十三年來的行動經驗。她分享過去自己的教學方式都是上對下的授課,但接觸DFC學習法後,她與學生成為「夥伴」關係,因為DFC挑戰是由學生發現問題,透過行動嘗試解決問題的歷程,學習的引起動機不再是老師,而是孩童。DFC 挑戰經驗成為她與畢業學生共同的回憶,有學生告訴她不同於身旁同學以醫生、律師作為目標,他希望未來自己投入教育事業,因為在小學階段曾跟老師一起去社區陪伴長輩,那樣的互動經驗,讓他想要延續這樣溫暖的影響力。

竹北國小黃雅琪老師則透過教育者的反思,分享面對當今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老師不再是萬能的角色,教育工作者可以適時承認自己的有限,與孩子一起面對模糊、練習失敗,我們要打破的是一定要成功的心理,才能帶領孩子從學業壓力中釋放,勇敢挑戰各種未知

在講者精彩的分享下,現場民眾也透過提問交流學習與教養經驗。在講者精彩的分享下,現場民眾也透過提問交流學習與教養經驗。DFC臺灣執行長許芯瑋特別感謝今天許多教師、專家的寶貴意見,未來DFC 臺灣將會繼續攜手全台教師,讓教育現場有更多元的教案與課程,幫助孩子看見自己多元的潛力,建立面對未來的學習自信。

圖片:DFC臺灣提供

Design for Change 的教育理念發源於印度河濱學校,至今全球有超過70個國家響應以設計思考為基礎的DFC學習法。2010 年,協會發起人許芯瑋取得授權,成立DFC 臺灣。推動DFC挑戰、種子學校、種子教師等多種彈性課程與教案,讓孩童體驗解決問題的行動歷程,探索擅長能力。更協助編撰社會科教材,研發SDGs教師手冊、教具,至今影響超過上萬名孩童、教師與3,000位家長。

延伸閱讀

Design for Change, Taiwan DFC 臺灣 Design for Change, Taiwan DFC 臺灣

非營利組織

DFC 臺灣團隊相信,每個人都是問題的解方 2009年由印度發起的 DFC 挑戰,邀請孩子們用 DFC 四步驟,活用所學,解決身邊問題。至今已有六十五個國家響應,並且被聯合國認可。 DFC 臺灣團隊除了將 DFC 挑戰引進臺灣外,更積極與全臺國中、小教師攜手,希望將 DFC 四步驟融入教育現場,一同為孩子打造願意主動學習並且培養「我做得到」精神的環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