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進:給新手老師的一封信

教書生涯第一年,剛好就是帶後母班,而且聽說是位資深名師所帶的班級。初任教師的我,跟這位老師一樣,內心充滿了雀躍、期待,也有緊張及不知道從何準備起的焦慮感⋯⋯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信箱裡收到一封信,讓我思考許久,究竟該如何回覆才較周全。

信件來自一位新手老師,第一年帶班就接到學校指派帶六年級後母班,因此內心十分焦慮和緊張,想請問帶班風格及相關做法。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宏觀的問題,讓我的思路從初任教師那一年,一路飛快流轉至今。

教書生涯第一年,剛好就是帶後母班,而且聽說是位資深名師所帶的班級。初任教師的我,跟這位老師一樣,內心充滿了雀躍、期待,也有緊張及不知道從何準備起的焦慮感。

1. 毋須偽裝,用真誠和熱情帶領學生

這位老師問到:「前一任導師和學生的關係很好,屬於開放式、民主的帶班風格,因此不太清楚剛接這個班的態度,應該要採取怎麼樣的方式比較好?較溫和,又怕孩子無分寸;較強硬,又怕學生反彈⋯⋯」

第一年教書的我,也有這樣的困擾。我還記得隔壁班的資深老師,對我語重心長的說:「剛開學時,就要嚴格一點,用氣勢把學生震懾住,這樣班級接下來會比較好帶些。」

我的確這樣裝模作樣了好一陣子,不過後來就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就是一位喜歡和學生親近、喜歡和他們一起開心大笑的老師,要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實在不適合我。

我的建議是,就本色演出。自己是什麼個性、與人如何相處,就忠實呈現在學生面前,沒有關係。畢竟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學校,學生也喜歡這樣真實、容易親近的老師。而且有快樂的老師,才會有快樂的學生,不是嗎?

2. 建立良好規範,創造歸屬感

老師來信的提問,背後隱含的應該是「我擔心過於溫和,學生爬到頭上怎麼辦」或「學生不服管教怎麼辦」的擔憂。

所以,「立下界線」、「設定好教室裡的規範」是重要的。師生之間可以有情感流動,甚至可以像是朋友般愉快相處,但彼此所說的話語、所有的行為舉止,都應該符合禮節,若有不恰當的言行,都要堅定的提醒和調整。

其次是建立教室的規範。什麼時間點該做什麼事、什麼該做或不能做、作業如何繳交、打掃如何進行⋯⋯都應該有一定的流程及規定。而維持班級運作的獎懲制度,例如遵守規定的獎勵制度,以及違反規定的後續處理,都應該清楚且得到學生的認同。

設定良好且人人可以遵守的教室規範,能營造出安心、友善、樂於學習的氛圍,學生身在其中,也能夠感受到歸屬感。

3. 用正向引導,改善學生的偏差行為

另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應該是當學生犯錯時的處理方法。不過這其實是班上的少數個案,不該以偏概全,也應用更適合個別孩子的方式來處理。

我還記得第一年教書時,那時的我剛從大學畢業,帶著一身習得的團康技能,一到教學現場就獲得學生歡迎。

不過時間一拉長,就發現因為缺乏帶班經驗,許多我無法解決的問題慢慢開始浮現。例如缺交作業、干擾上課的行為愈來愈多,還有一天到晚打架、欺負同學、偷竊、一直惡狠狠瞪著我的孩子。班級帶到愈後面,我愈感無力且失控。

這麼多年過去,我明白其實是我用錯了方法。尤其是那位對我怒目而視的孩子,他的眼中透露的是「你從來都不懂我,你跟其他大人沒什麼兩樣」的憤怒。

關於那些孩子,從來不缺的就是指責和處罰,再凶、再嚴厲的管教,他們早就在家裡領教過了。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接住他們的情緒、能夠教給他們方法、能夠帶著他們練習、讓他們相信自己做得到的大人。

4. 找到存在於那間教室的意義與價值

在那個班級裡,還有一位我始終無法開啟她心門的女孩。她在班上總是安靜無聲,膽怯的猶如驚弓之鳥。在班上我很少聽到她說話,也從未在她的臉上看見笑容。我後來才得知她的悲慘身世:她們姐妹親眼目睹父母離世,之後又流落在舅舅及阿姨家,飽受欺凌。

當時的我,對老師工作充滿活力及熱情,可是面對身世悲慘的女孩,卻深感束手無策。

我衝進輔導室,請求學校協助這女孩。「女孩的身世太慘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說:「女孩需要專業的協助。」

不過後來因為調校的關係,我和這班孩子失去聯繫,在那個沒有數位通訊的年代,一晃眼就過了二十多年。

一天,我收到一個演講邀約,來自當年的輔導主任,後來成為一位人人敬重的校長。校長講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後續,因為我當時衝進輔導室的緣故,後來她自願成為這兩位女孩的乾媽,並且號召全校募款,看顧這對姐妹直到長大成人,還成為姐妹倆的婚禮主婚人。

在那次演講中,一開始校長就安排了一個大驚喜,當年的女孩現身了,帶著愛她的丈夫和兩位可愛的小男孩,上台獻花送上她對我的感謝。而我,站在台上哭得亂七八糟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校長一直提到因為有我當時的舉動,才有後來的母女緣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當下我的內心澎湃不已,很慶幸自己當時成為女孩求助的窗口。這孩子的身影,一直在我心裡未曾離去,而這份遺憾,一直盤旋在我心裡二十多年。

我問女孩:「妳還記得我嗎?」

「我當然記得⋯⋯我記得老師當年曾經幫我洗碗⋯⋯還在我生病時,載我去診所看病。」女孩回答。這些事我早忘了,卻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的記憶。

事隔二十多年,上天捎來這份消息,告訴我女孩過得很好,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此刻更讓我清楚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以及一位教師存在的價值。

5. 拉長時間軸,來觀看孩子與我們的成長

用這故事做為這封信的結尾,想要告訴這位老師的是:我們真的無法預測眼前的孩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也不清楚我們無意間的言語或行為,如何影響孩子的人生。

就用拉長時間軸的眼光來看眼前的孩子就好,看到他每天細微的成長變化就好。找到自己在這間教室裡存在的意義,然後帶著孩子們盡力往前奔跑。

也許在二十多年後,我們會看到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回來,親口告訴我們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延伸閱讀

老ㄙㄨ 老ㄙㄨ

老ㄙㄨ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蘇明進老師,小名老ㄙㄨ。 來自雲林的小農村,喜歡純樸的人事物。 喜歡孩子,喜歡教學,喜歡說故事,喜歡用孩子的思維來看教育。 一直擔任導師的職務。喜歡待在教室裡,陪孩子們一同歡笑、找回自信,看盡人生精采美景。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