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中一中老師給新生的十個建議(上)為什麼不發問更需要勇氣?

開學進入全新環境,要升高中的學生不免緊張,怎麼選課?能交到朋友嗎?成績會不會落後?選擇大學科系離自己愈來愈近,怎麼找到自己最想就讀的那一個?在台中一中任教近二十年的陳光鴻老師,寫下十則給準高一生的就讀建議。他鼓勵學生勇於發問,同時也告訴學生「勇於不在第一時間發問」,為什麼?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

1. 保有好奇心,同時,先做好探索

進入108課綱下的高中就讀,不論是哪一所高中,都有很多選擇等著你。

所謂的好奇心,是指對選擇標的感到好奇,主動探索,例如查詢課程手冊(選課輔導手冊)、問輔導學長的意見、直接打電話或寫 Email 向開課老師諮詢,上網查資料等。保有好奇心的時間不一定需要很長,做好功課來延展好奇心,讓自己的疑問得到解答,再開始做選擇,是比較好的方式。

好奇心是保有學習動機的源頭,能對各種學習仔細觀察,提問疑問,是我看過優秀學生共有的特質。好奇,不能只是心裡想、嘴巴講,而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記得,幾年來,選修表達力課程的學生,第一節課我都會問『為什麼想選這門課?』有兩個共同的答案是,我的表達能力不好,想來這門課培養;另一是我聽學長講,這門課一定要選,很搶。

這是有好奇心的表現。

但,沒有進一步的探索。

如果學生有進一步的探索,看過課程手冊,就會知道,這是一門教導思維結構與口說結構的課程,作業很多。

多年來,只有兩個學生在第一堂課程說明結束後留下來問我『老師,為什麼這門課每次都要寫這麼多字的作業,是因為學生必須在作業中看見自己懂不懂課程內容嗎?』、『老師,作業很多,是什麼原因呢?我更好奇的是,作業很多學長為什麼還要推薦?』

答案是什麼從來不是重點,保有好奇心且延展出對應的探索。

2. 勇於發問,同時,勇於不發問

提問是想到什麼就問什麼,而提問的能力是能等一等,想一想,完整自己所有想法後再提問。可想而知,脫口而出的問題,是還沒經過完整化的提問。

剛進一中的學生,個個都需要被鼓勵發問,脫口而出的發問就可以。例如:為什麼要這樣展開?我自願擔任班長可以嗎?我可以負責倒垃圾嗎?學長,哪門選修課比較好過?⋯⋯

但一個月後,這樣的發問,常會被同學視為白目,沒經過大腦。雖然發問的人不多,但大家都是張開耳朵仔細聆聽別人問了什麼,從中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

為什麼乘法公式的展開模式有這樣的規律,老師您怎麼想到的?

學長,您上過的多元選修課有二門對不對?您比較喜歡哪一門?為什麼?有沒有您聽同學說的好課,值得上的課?

這些提問,是想一想,做過一些查詢或資料閱讀後才問的,有深度。被詢問的老師、學長,常會另眼看待。

勇於不在第一時間發問,變成一種能力。想問的當下,先在心中問自己,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了,我自己預測的可能答案是什麼?先再看一次資料,找一找有沒有什麼資訊遺漏了,或著,先覆盤一次,檢查關鍵訊息是否完備,會不會是老師、學長刻意設計的洞?然後聽聽其他同學提問後的老師、學長反應,等一等,再提問。

勇於發問,同時,勇於不發問,是我的第二個建議。

3. 競爭強是正常,沒競爭才是異常

加入一個幾乎都是國中強者的學校,第一個要準備好的心態就是:每一個人都很強,因此,謙虛與樂於分享的態度,是進入學校時要先做好的心理準備。

什麼叫做強,有可能是時間規劃很強、有可能是口說能力發表很強、可能是閱讀理解能力很強…

先備知識的強悍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只要超前學習就辦得到,當然這跟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就讀之前,都已經自己先行修習高中的課程,也有去補習班先上課的,這會讓一個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就已經有充足的知識理解更深入的學習內容,或者有更多的時間來複習曾經學過的知識。

用另外一種說法,叫做預習。高中課程的學習教材,在網路上到處都找得到,因材網有,各家出版社的網站上也有,只要有心想學,哪有做不到的。

所以我才說,先備知識的充足,沒什麼了不起,只要願意花時間就辦得到,但是態度,卻不是一瞬間可以養成的。

習慣處於競爭強的狀態,隨時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態,不論是迎難而上,還是向強者學習都好,就是不要輕言放棄。

另外一方面,因為課程學習太過困難,有太多強者,競爭激烈,同學們往往會退後到安全的領域裡,也就是進到一個比較沒有競爭的環境。例如:多元選修課程、微課程,這些課,因為屬於適性探索,所以沒有太多的進度壓力、作業,更沒有期中考,修習者容易把心態安逸化。

在處處都是強者的環境裡,突然發現一個沒有競爭的環境,是很舒服的,但學期末,就會發現,其實有競爭才是正常。安逸過久的學生,常會發現自己的期末成績大幅輸給認真且保有競爭性的學生,這個時候要在追回成績,就非常困難了。

因此,給予未來即將成為高一學生的第三個建議,就是要開始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調整好對應的心態。並試著建立一套機制,時時提醒自己:當自己是強者,要保持謙虛;當自己不屬於強者群,要積極的向典範學習、請益。

4. 廣博的閱讀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來自長時間的閱讀,當然也和閱讀策略的學習時長與實踐有關係,經過訓練的學生,不一定需要長時間的閱讀,也能夠有效地培養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人文涵養沒有長時間的大量閱讀、廣博的閱讀,是培養不起來的。
除非,學生們有著豐富人文涵養的家庭背景,然而,這並不容易。

涉獵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資料,從閱讀、到做摘要、關鍵字截取、概念統整、反思撰寫,再寫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需要很多的時間。大量閱讀的好處,就是上述步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進而讓學習者看見自己的學習基模,後設認知,深化閱讀成效。

而廣博閱讀是另外一方面,多元的探索與閱讀,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刻觸類旁通,讓神經元產生更多的連結。廣博閱讀的好處常在不同課程的成果發表時展現出來,提問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從完全與分享內容無關的視角切入卻又處處扣合。

圖書館恰好是提供閱讀材料多樣性的最佳來源。

如何培養自己廣博的閱讀呢?從認識大學18學群開始!

認識大學18學群,理解專業知識領域的面向,試著進行適量材料的閱讀、歸納統整,會是很棒的進入高中前的任務。( 18 學群的詳細資訊可以參考 ColleGo, IOH 平台

5. 國中同學請時常聯絡不要隨便失聯

對於一中學生來說,感情最真摯的時代,往往是國中歲月,因為,有男有女。這是一個可以練肖話的時期(廢話大全發展時期),這是一個常會生氣也會道歉的時期,這是一個剛開始對異性有興趣卻因為要會考所有事情嘎然而止的時期……然後,就進入純男校了。

高中,很多重要的活動會延續國中同學的情感。園遊會,最需要國中同學相挺;社團交流,如果友社有國中同學連絡起來容易也有效很多。如果多連繫,在剛開始高中生活的第一個學期,除了可以認識更多校園生態,也能聽聽各種不同老師的教學特點,不同學校的學生屬性,各種不同的學職涯探索方式,更重要的,有機會認識更多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性別的意見與觀點。

因此,國中同學要刻意常保連絡,不要隨便失聯,只有在園遊會前夕,才侷促的拿起手機打開 LINE,小心翼翼的讓話匣子打開。

30 多年後的現在,在教了許許多多的一中生後,問學生,哪一個時期的同學你還記得,是國小還是國中?學生們回答,老師,你有機會一定要跟學弟說,國中同學要好好連絡,不要隨便失聯,記得很多回答者都看向同一個人,用感激的眼神,因為高一的聯誼,都是這位和國中同學保持優異情感的同學主持的。

※此文經翻轉教育編輯,陳光鴻老師原文請見: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一)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二)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三)
當你想要進入臺中一中就讀(或著建中、雄中、南一中),你可能要注意的事(四/完)

延伸閱讀

陳光鴻 陳光鴻

陳光鴻

臺中一中圖書館讀者服務組組長

第一屆親子天下創新100領袖教師、臺中市SUPER教師,曾獲全國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