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有問題就投訴!老師如何理解與處理親師衝突?

你接過家長怒氣沖沖的電話嗎?在教育現場,老師不免會遇到、聽過來自家長的投訴與衝突。該怎麼處理、面對?洛洛老師分享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思考這些衝突間的對話能為親、師、生帶來什麼?彼此想要透過對話達到什麼「目的」?要妥善處理仰賴雙方情商、溝通能力,也能讓孩子從旁學習處事的智慧。

面對親師間一觸即發的衝突,老師要如何理解並妥善處理,讓家長孩子都安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面對親師間一觸即發的衝突,老師要如何理解並妥善處理,讓家長孩子都安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你是這個班的導師嗎,我要投訴他們的數學老師啦!是不是看不起我女兒?」電話那頭的爸爸怒不可遏地說到。「媽媽您好!請問是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可以了解一下嗎?」接到電話的導師小心翼翼地詢問著。

「我家女兒因為最近天氣冷,所以多穿一件自己的外套。結果數學老師看到了,就說我女兒自以為是韓國女星,花那麼多時間追求外表,怎麼不多算兩題數學!你聽聽看這樣合理嗎?」 

「好的,我去了解一下狀況再跟爸爸回報。」撥著數學老師的分機, 導師想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到底是如何呢?

 通常任教超過十年以上的老師,很少有人沒接過怒氣沖沖的家長電話。特別是學期初,孩子與新的任課老師磨合之際最容易發生。如同上述的故事,在深入了解後才明白這個孩子正値靑春期,對自己的外表本就有些自卑,老師無心的話語讓孩子感到受傷,家長心疼孩子,才會揚言要投訴。

通常發生親、師、生三方衝突時,有經驗的老師都會多方詢問現場的狀況,在交叉比對後還原出當時的情境。原來那天孩子在課堂上有點分心,老師有些不悅才會脫口而出這些話,在多方調解後,總算是大事化小順利落幕了。但更多擦槍走火的情況,也在教育現場不斷發生。

不可諱言,現在的社會風氣已有極大的變化。過往以師為尊的教學環境,已轉化為尊重與溝通的形式。學校老師一次要照顧的是班上二、三十位孩子,除了兼顧生活、人際、作息外,還要肩負起知識傳遞的角色。如何在課程的內容中優化、活化,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充實有趣的,並且也要顧及孩子的學習效果,培養應考能力等等。只要一個疏忽,在說話態度或處事細節上,就難以面面俱到。

與不同風格的老師相處也是一門藝術,當彼此出現磨擦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消化。現在的孩子該以何種方式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是親師間共同面對的課題。

不溝通就投訴,親師衝突的紅線區:是勝利還是親師生三輸?

若是完全跳過與老師溝通,直接向上級甚至教育局投訴,無疑是親師關係中最具殺傷力的事。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中,接到投訴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我身邊有任教於台北市精華地段國小的高中同學,據他的分享,他們每一兩周就會接到不同的投訴,辦公室的同事們早已習以為常。「上次我接到一張,是投訴我的裙子沒有穿過膝蓋。」聽起來讓人有些好氣又好笑,卻是眞實發生的事件。

可以想見「投訴」這樣的機制,是為了讓教育人員能更明白自己還需要調整的地方,但也讓人不免提出這樣的思考:

在班上,即便90%的同學都對老師的教學與帶領感到滿意,只要有一位以上的同學或家長不滿意,老師的努力就視同付諸流水。追求「零負評」,變成了教育現場中的緊箍咒。

一旦接到投訴事件,當事人就必須寫報告上呈,也讓老師們成為驚弓之鳥,似乎明哲保身才是安全之道。

不諱言某些特殊狀況,例如性平或是霸凌事件,徹底侵犯孩子的人身安全時,確實必須立即通報。而大多數的投訴狀況,可能都是和老師的互動發生齟齬。若持續溝通無效,確實可能要尋求其他管道居中協調。

但絕大多數的老師在知道這些事情當下,通常已經越過許多層級。除了找校長、主任外,直接投訴教育局,甚至在媒體披露都時有所聞,讓原本能透過「溝通」調整的問題被放大檢視,老師可能在種種壓力下道歉或離開原有的職位,孩子們更發現原來可以有各種方式來對付自己不服氣的老師,日後對老師的態度也很容易受到影響。

況且在孩子心中,與這個老師的問題並沒有被眞正解決,即便換了下一個老師,可能也會擔心若是與這個孩子相處不融洽時,會不會遭到投訴?反而不敢給孩子更多的提醒和指導。

在彼此信任感破裂的狀況下,這對孩子與家長來說,究竟是一場勝利,還是一場三輸的局面?

孩子表現不如人意,帶給父母巨大的壓力與擔憂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常常在和父母溝通時感受到一顆焦慮不安的心。

「有時候我會覺得孩子做得不好,好像是我們督導不周一樣。」一個家長在孩子畢業後,默默和我吐露心聲,特別是「媽媽」這樣的角色,在某些家庭中被賦予全然照顧孩子的責任。有些人可能是全職家庭主婦,或是父親長年在外工作的偽單親,或是這個孩子是家族中眾人矚目的焦點。

我曾因為電話一時間聯絡不上媽媽,轉而通知爸爸孩子的違規事件,事後媽媽非常不高興地打來告訴我:「老師!你以後可以不要聯絡他爸爸嗎?我老公質問我為什麼讓老師打電話給他,為什麼沒有把小孩子教好?」

媽媽的身上,可能就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一旦孩子出了什麼狀況,情緒可能不自覺潰堤。建議此刻親師雙方可以暫緩溝通,除了避免更大的紛爭,也能夠把焦點再次拉回:如何能夠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表現。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習路上能遇到自己認同的師長,但他們一生中會遇到的老師何其多樣,不僅是將來的求學場域,爾後進入職場,來自各種環境的上司與同事,都考驗著每個人的適應能力。「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教育現場的衝突與投訴,能為親、師、生帶來什麼?彼此「想要透過對話達到什麼目的」?仰賴著雙方的情商與溝通能力,孩子也能從中學習到處事的智慧。

作者介紹|洛洛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未來 Family」專欄作家,現職國中教師。本身也經營 FB 粉絲專頁「洛議不絕.學習未來力」、部落格《洛議不絕.學習未來,終身能力》。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未來『大人』的原型」,因此,期許以同理心與輔導協助青少年增進自我認知,配合學習策略,得到終身適用的情緒力與學習力。

*本文摘錄自聯經出版《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校園生活、親子溝通、升學讀書,中學老師親授與青少年過招的實用祕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

*更多本書作者分享: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文章、教學資源、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延伸閱讀

洛洛老師 洛洛老師

洛洛老師

國中老師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現職國中教師。多年來教學現場的觀察與實務發現家長在孩子青春期最困擾的問題,多為「教養」與「學習」,但常在親子互動中產生衝突,不知如何著力。感知「每個孩子都是未來『大人』的原型」,從同理心與輔導角度出發,期許協助青少年增進自我認知,搭配學習策略應用,得到終身適用的情緒力與學習力。正向心理學愛好者,希望將此融入教學場域,引導學生感受自我價值與歸屬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