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跨國文化視訊訪談與小書,讓學生穿透刻板印象

暑假期間,不僅是學生們利用時間打開跨文化視野的最好機會,對於老師而言也是重新沉澱與思考課程規劃的時機。在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國際部擔任老師的吳緯中分享上學期帶領學生理解跨文化的方式,透過實際訪談勇敢跨出舒適圈,而這樣嘗試,也不限於課堂。

用跨國文化視訊訪談與小書,讓學生穿透刻板印象。圖片來源:吳緯中

用跨國文化視訊訪談與小書,讓學生穿透刻板印象。圖片來源:吳緯中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我帶的國際部高二學生們未來的畢業目標幾乎都是海外升學。他們一年後將去到世界各地讀大學,等著他們的,是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各國文化的臉龐,是每個地區背後悠久的民族底蘊。

我該如何讓他們在國外遇到文化衝突時,不是變得封閉、自滿、敵對,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而是能預備好他們迎向世界,去欣賞多元文化,好好融入在地生活,成為合格的世界公民?

我可以讓孩子們查很多網路資料,眾多書本也能提供各國文化豐富的知識,但究竟他們可以怎麼更近距離的、更直接的認識並欣賞該國的文化?為此我思考了好久。

最後,我決定奮力一搏,讓孩子們一個個去面對各國不同的人們,第一線視訊訪談他們。我相信,透過真正在該國生活的當地人,他們才能超越文字、影像,觸碰到有血有肉的人們,感受到文化顯現在他們面前的魅力。

親眼見到各國面孔,挑戰跨國文化視訊訪談

還記得,聽到我宣布這個訪談任務時,學生們都露出了一副不可置信的眼神。

  • 學生:啊,是要真的訪問不同國家的人?
  • 我:是的。你們沒聽錯。
  • 學生:呃,而且還是個人的訪談任務!每個人要訪問一個不同國家的人?
  • 我:是的。你們說的很正確。

經過幾輪確認後,學生們放棄掙扎,終於接受事實,開始選擇想訪談的國家和人們。班上的十個學生,選擇了十個不同的國家,他們的訪談對象分別為:

  • 日本的青年上班族男子
  • 波多黎各女大學生
  • 馬來西亞高中女生
  • 菲律賓的中年經商者
  • 美國紐約的女大學生
  • 來台留學的印度女大學生
  • 來台工作的英國女教師
  • 在台就讀高中的荷蘭女生
  • 香港的白領上班族
  • 來台留學的南韓女大學生

為了在訪談前備足好功課,孩子們必須查詢網路資料,也到書店尋找不同國家的參考書籍,深入瞭解該國的文化,並撰寫訪談大綱,針對家庭觀念、溝通方式、飲食習慣、文化禁忌、一般偏見、理想的典型……等多方面進行訪問。最後,他們需要在班級進行簡報分享,並針對所訪問的內容,與台灣的文化進行比對。

多數孩子們一開始都很害怕,畢竟要面對陌生人已經夠困難了,這次更要用不熟悉的語言,面對不同國家的陌生人進行正式的訪談。

然而,當他們願意勇敢跨出舒適圈後,成果是耀眼無比的。

圖片來源:吳緯中

例如:即使幾乎每年都和家人去日本旅行 Kyo,在經過老師的牽線,訪談到在日本外商公司工作的安達先生後,發現了許多在觀光、書籍中無法看見的事,更能從日本當地人的視角看見事情。在完成班級的簡報後,Kyo 分享:

當時和安達先生(訪談對象)聯絡時,就發現他處處為我著想,很迅速的回應我的訊息、還會針對我的訪綱準備內容跟發問,而且即使是訊息也可以感受到身為長輩的他很有禮貌、很尊重我。

我本來也有點刻板印象,覺得被訪談的人一直都是被動的且可能不會很在乎,直到我和安達先生視訊訪談後,整場對話都出乎我意料,問他一個問題他都可以回答我好多好多事情,他讓我做這份報告的時候都覺得充滿溫暖,也有很大的動力想把他所看待的日本好好的分享給其他人。

我覺得了解國家文化這件事真的很有意義,畢竟身為國際部的學生將來勢必要出國,為了心安理得,且不無知的移居到不同的環境裡,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障和安全,更是避免冒犯他人的後果。我想大概沒有人想要被討厭吧。

我覺得對於原本在日本較為弱勢的女性,感覺日本有在一層一層的接納更多女性的權利,那時候資料有查到日本有限制幾個女性不能參與的工作,而背後的原因是回到古代。

很久很久以前,因為我爺爺很常去日本工作,他會告訴我關於日本一些常識,到日本玩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電車上幾乎都是男生穿著西裝準備去上班,女生都在家裡。但近年去日本跟實際訪談過後才發現,女性在家庭也會有收入這件事情已經成為常態。

除此之外,我也第一次真正去了解日本輩份制度這件事情。以前都在電視裡看過,但多半是看見很討人厭的那面,但訪談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制度有點可愛,像是長輩會邀請晚輩去吃飯,長輩會請客,但晚輩要努力炒熱氣氛讓大家開心。

像日本、韓國或其他我們很常去觀光的地方,我們都以為他們的文化就是那樣,自以為了解,但其實也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去探討的,單看一個面向就太無趣了,可以去思考很多背後的原因。

在聆聽其他同學的文化訪談簡報時,我讓學生用心智圖作筆記,聽見孩子在課程結束的分享,著實令我感動。圖由吳緯中提供

透過訪談,孩子悠遊在不同文化的脈絡中,和自己過去對這個國家的經驗對照、將這個國家和台灣文化對照,這種多面向的比對、思索、內化,在相同中發現不同,也在不同中發現相同,是個極其精彩的學習探索旅程。

穿透刻板印象,看見背後價值

Kyo 在簡報日本文化時,講到傳統對於日本人的印象就是凡事都很拘謹、過度有禮。然而當他深入訪談之後,才瞭解拘謹的背後的含義,其實是害怕打擾到對方的隱私,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

這讓我想起有超過30年旅遊經驗的跨文化溝通大師里卡迪(Pellegrino Riccardi),在他知名的 TED 演說中,談到文化就是「一種幫助我們以『接受』或『熟悉』的方式行事的行為系統」( A system of behavior that helps us act in an accepted or familiar way)。

里卡迪也說,跨文化理解的魅力,就是挖掘「接受」、「熟悉」背後的價值觀。在演講裡他舉了一個排隊的例子,他說當大家都在超市排隊,突然開放新的收銀台時,英國人會彼此尊重、成隊移動,仍然照著同樣的排隊順序;但挪威人則不同,當他們看到新的收銀台開放時,則是不顧他人的一個個衝過去結帳。

在沒多想的人看來,這是粗魯、沒文化、文明低落的表現。但里卡迪在投影片中秀出一張1973年挪威國王在火車上和平民一同搭車的照片,說明挪威人的內在思維。對挪威人來說,平等根植在人們的心裡;先到先得,原本就是理所當然的。

里卡迪的例子,就是深入挖掘表面行為背後,找出潛在價值觀的能力。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看見刻板印象背後的原因。

而對於即將以世界為舞台發展的孩子來說,穿越文化刻板印象,理解內在價值,是一件太重要的能力了。

「文化是一種現實,是我們生來必定要經歷的過程。」

在期末成果展時,這群二年級的孩子們在班上策展,其中 Kyo 選擇國際文化這個主題,將所有同學們的跨國文化訪談統整成十國文化小書,掛在班級後方的世界地圖旁,在展覽中向家長呈現跨文化理解的成果。

Kyo 在期末成果展製作的跨國文化小書。圖由吳緯中老師提供

十個國家,十個充滿洞察力的展現,Kyo 講得眉飛色舞,如數家珍。最後,他用這段文字總結自己對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人文的萃取物。在原本的人群裡面,經過時代的變遷,引導下一代出生的人所看見的社會及世界。文化是中立的,無法辯駁好與壞,它是一種現實,是我們生來必定要經歷的過程。

我從家長們的眼中和回饋中,看見並聽見了對孩子們未來的安心和期待;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了。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成為翻轉教育訂戶

延伸閱讀

吳緯中 吳緯中

吳緯中

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國際部關懷老師

非典型教師、創新教育一線玩家,近年來致力於發展並開發國際教育、雙語教育的新可能。過去對體制失望,曾立志「這一生絕不當老師」,成了老師之後才發現,真正的教育不在於準備一個個完美的課程,而是全心面對一位又一位的孩子。著有《合作課:從我到我們的團隊練習》、《丟掉課本之後,學習才真正開始:啟動學習的9大關鍵字》、《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