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是老師的神隊友嗎?3種使用情境,讓 AI 成為備課、教學好夥伴

藍偉瑩老師提出了使用 ChatGPT 作為教學助手的可能性,以「解決問題三階段」來說明,如何讓 AI 成為老師的神隊友,幫助實現更有效的教學。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自從 ChatGPT 出現後,教育現場便出現兩派不同立場:一是擔心評量或教學會因為 AI 的出現而受到挑戰,另一派則認為若能將較低階的事情交給 AI,那我們就有更多時間做更具有創造力的行動。你是哪一種?我第一個想的倒不是這些,而是我「能夠」運用它嗎?我所指的能夠,並非只使用方法,而是我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清楚想達成什麼,那麼我應該會跟它純聊天,而無法進行「有生產力」的對話。

想要和 AI 聯手增進創造性的生產力,首先就要了解它是什麼,同時清楚它的能與不能。ChatGPT 就是一個由 OpenAI 研發的生成式 AI 項目,名稱中的「Chat」是聊天的意思,「GPT」則是指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技術,它透過學習一個大量的文本數據集,從中生成與原始文本相似的新文本。所以,它擁有網路上大量的資訊,可以根據提問,找出人們想要的資料,將資料組織成為意義連貫的段落或篇章,並提供資料出處,以利我們確認每一筆資料是出自什麼背景或目的。

如果想要讓它成為神隊友,就得清楚目的,問對問題,還要評估資料的好壞。也就是說,相對低階的任務可以交由它完成,例如依據指令蒐集資料、根據指令組織資料等事項;我們則負責相對高階的任務,例如確認資料蒐集是否足夠、提出進一步問題、調整或改變提問、評價資料品質、評估任務是否完成等事項。這樣你應該清楚這位神隊友可以幫上什麼忙了。但別忘了,它是被動地等待我們的召喚,至於能不能成為神隊友,取決於你是否也能成為它的神隊友。在這個團隊中,我們才是那唯一可能的豬隊友!

讓 AI 成為教師備課的好夥伴

我們要如何和 ChatGPT 成為神隊友呢?連結本書的主題與目的──課程設計、提問設計與探究學習,我想提供三個必要的使用情境。

第一個是「隊友使用情境一」:讓它陪你一起備課。

首先,釐清你所面對的狀況:你遇到什麼好奇或困惑的事情,或者還無法確認與回應的原因是什麼。當狀況還無法釐清時,可以請求 ChatGPT 來幫忙,讓它提供更多背景資料給我們。而為了幫助它找到品質好的資料,不能只是給一個簡單的問句,最好將問題的脈絡說清楚,例如在什麼情形下遇到了什麼困難,或是在什麼情境中發現好奇之處,這都將有助於它在大量的資料中找出更符合我們想要的。
我們也可以運用它所找到的資料,成為下一個問題的背景脈絡,讓資料越來越聚焦,讓階段一釐清狀況變得清晰

階段二確認目標。這個階段幾乎與階段一的結束同時完成,因為當你評估了資料已經足夠且品質夠好,那就表示你已經從這些資料中發現關鍵理解。在確認目標的過程中,ChatGPT 能幫上忙的部分在於確認你的目標是否清楚。讓大家在備課時有個能夠對話的夥伴,透過來回確認,思考是否還有可以調整之處。

最後,我們進到了解決問題的階段三選定策略。由於目標已經確認,所以選定策略階段對 ChatGPT 提出的指令是最清楚的,包含你希望什麼樣的照片、影片或圖片等,或是你想要多長的文本、提供什麼年紀的學生閱讀文本等,幫助我們快速蒐集可供學習任務所需的素材。

與 AI 練習提問、做學生的同儕

除了根據目標找尋素材或可能的任務外,階段三選定策略還有兩個可以運用到ChatGPT 的情形。

「隊友使用情境二」:讓它陪你練習提問。

ChatGPT 雖然受到許多不同領域專家的訓練,讓它可以從描述不完整的語句中推論出真正想要問的問題,或是提問時的語氣等,但我們還是很容易在提問時發現它答非所問,這樣的情形與課堂中是很相似的。

有不少老師會反應,學生並不適合或沒有能力進行提問教學,因為學生的能力不足以回答問題,或是學生不想回答問題,但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解讀這樣的情形:學生會不會是聽不懂我們的問題,或是學生確實不會我們的問題?

前者比較容易解決,通常是我們說話太簡略造成的,忽略脈絡背景,就天外飛來一道問題,讓學生愣住。我們可以在設計完提問後,對著 ChatGPT 問一次,如果連它這樣擁有龐大資料庫的人都答非所問,那就表示題意不清楚。建議持續調整問法,直到它能夠回答,就可以據此來修改原本的提問。但若是學生確實不會而無法回答,那我們應當知道,學生還沒有學會是課堂中很正常的狀況,這時可以透過 ChatGPT 的幫忙,一起找尋有助於學生觀察的事實,調整學習任務的設計,提出能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論等問題,進而形成關鍵理解。

還有一種可以運用 ChatGPT 的方式,也就是「讓它成為學生的同儕」。

「隊友使用情境三」:讓它成為學生的同儕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是,學生有些能力還沒發展出來,以至於無法完成較大的任務,或是預設能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某個部分,但其他的部分如果不發生,就無法讓學生真正習得目標預設學會的能力。

舉例來說,課程以建立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主,因此大半的時間都在引導學生覺察現象、理解現象,從中形成有意義的問題,但剩餘的時間就不足以進行其他能力的學習,以至於就算形成的問題卻無法真正著手解決。當學生成為一個清楚行動目標的人,我們便能夠將 ChatGPT 引入,成為學生的同儕,讓學生運用它的能力,分攤部分的任務,例如問卷設計。多了一個可靠的神隊友,能夠完成的任務就更完備與複雜了。

這三種使用情境是讓 ChatGPT 成為老師神隊友的基本前提。只要有想法,且熟悉這位隊友的優劣勢,相信就能為任務做好團隊分工,成為彼此的神隊友。先有想法才有工具,在這個快速變動又充滿機會的時代,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情的人,能將變化都視為機會。有想法,就能問對問題,用對工具。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藍偉瑩

延伸閱讀

藍偉瑩 藍偉瑩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科學教育博士,曾任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現帶領瑩光教育協會走遍全台校園,協助老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知能,也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