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紅綠燈!五項指標判斷這些社群平台是否值得信任

社群媒體、平台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吸取資訊不可或缺的媒介。圖文、影音、音樂、直播...各類型的平台百花齊放,也造成資訊正確性的疑慮,我們該如何有效過濾值得信任的社群平台呢?

社群平台百百種,如何判斷哪些平台值得信任是現代人必學的課題。Shutterstock

社群平台百百種,如何判斷哪些平台值得信任是現代人必學的課題。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最近,獲邀參加幾場「媒體識讀」分享,對象都是中小學老師,因而接觸一些熱情溫暖的教育工作者。在他們眼中,媒體識讀的主角戲份,社群媒體已超過傳統主流媒體,原因是,學生們幾乎都在社交平台上。

他們常希望,我推薦較可信任的訊息來源,而我的態度通常是:每個人上網的目的、條件、喜好不同,很難有標準答案。最好的方式,是學生在老師的協助下,一起探索,找出最佳資訊組合。

次好的方式,是我提供自己的方法論,老師或同學加減參考,再摸索出一套適合他們的篩濾標準。

將社群平台進行分類的的五項指標

以下就是我的方法,我將社群平台分為紅黃綠三區,主要判準如下:

指標一:是否由演算法主導推播,若是,用戶的控制權有多大?是否保有「只看訂閱帳號」的選項(如 YouTube、推特)?

指標二:監管規則與治理政策是否透明、是否一致?針對假訊息、假帳號、仇恨霸凌或鼓吹暴力的言論,是否具備有效的檢舉機制?相對的,針對挾怨報復的誤傷,是否能迅速接受申訴?

指標三:機制設計是否鼓勵人性負面行為?例如,助長成癮性,或放大情緒性言論、脫序行為、聳動訊息或陰謀論的曝光權重?

指標四:平台架構與程式的開放性為何?要求必填的個資合不合理?隱私政策是否清楚?是否與第三方交換資料(例如重定向廣告)?資料自主權與退出權是否完備?隱私控制選項夠不夠?關閉帳號並把資料打包帶走的便利性高不高?

指標五:是否信任經營者的理念?是否相信平台所在國家的政府與法律?簡單說,你的個資與圖文,是否可能被監控?

我知道,很囉唆,但有種說法是:「數據資料已取代石油,成為21世紀最值錢的資產」(見留言欄),換言之,你的隱私就是別人的油礦。基於以上指標,我自己的社群平台使用策略如下:

一、紅燈區

抖音(含 TikTok),小紅書,及其他總部或資料庫位於中國的社群服務。不是政治偏見,而是中國《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與眾多監管規定,讓他們在指標五只能拿負分,我貼了很多連結在留言欄,大家可以測試自己的信仰值。

二、黃燈區

  • 推特:我不在臉書期間,推特是我收發資訊與碎碎念的主要平台,它在指標一、二的分數不錯,指標四尚可。但馬斯克收購後,我越來越無法信任這個平台,因為他抓狂起來,比祖克柏更恐怖,且政治立場很可疑。推特仍是接收資訊的極佳管道,歐美媒體與值得追蹤的作者很多,又提供「只看訂閱帳號」的選項,我留作單純閱讀訊息的平台。

  • 臉書:無可諱言,臉書在台灣仍是最熱鬧、資訊最多元、連結性最強、發文機制最友善的平台。我拿來當作次要的資訊接收管道,以及主要的碎念平台。然而,我只用網頁版,不打算下載 App,一來降低依賴性,二來減少地理資訊等隱私追蹤。

  • IG:預設不公開,只接受直接或間接認識的友人追蹤(其實我很少貼圖,只是拿來關心朋友近況,同時回憶大寶、二寶小時候的萌樣)。

三、綠燈區

  • Medium:類似網誌平台,介面易用性高,視覺清爽,後台資料分析強大,問題是,對中文寫作者並不友善,文章擴散率極差,幾乎不具社群功能。但國外厲害作者很多,我現在幾乎只拿來看文章。

  • Matters:社群性強,文章種類包容度高,軟硬兼具,且搭上 Web3 潮流,資料永久上鏈,且能透過站內 LikeCoin 或法幣贊助作者;加上能選擇只看追蹤帳號、治理結構相對平等,算是各項指標很均衡的平台。

  • Vocus:台灣近年具代表性的創作平台,訂閱及贊助機制成熟,積極開發數據分析功能,也發掘不少優秀寫手,強調經營粉絲、有償寫作,社群功能較單純。

  • 噗浪:很奇妙的古老平台,沒被臉書消滅,反而聚集一群專業社群,例如「教育噗浪客」,大概是台灣最強的教育社群。特殊的橫向河道設計,需要一點適應時間,我一直保留帳號,偶爾上去瞧瞧。

  • Mastodon:前陣子推特逃亡潮的主要去處,介面最接近推特,但高度分散、高度自由,且不強調吸睛人氣,指標一三四都能拿高分,然而,「星際聯邦」概念並非人人都能接受,中文社群尚未形成網路效應。

  • YouTube:YT 有 YT 的問題,廣告太多且水準參差,演算法有時會推薦極端內容,有時又莫名其妙打黃標;不過,它在平台治理上,還算可以,而且,我只看自己訂閱的頻道,偶爾才會試瞄首頁推薦,只要看不順眼,就會標記「不要推薦這個頻道」。如果堅守這些原則,YouTube 內容的深廣,其他平台很難匹敵。

以上是針對社群平台,我的兩分錢建議。未來,我還會推薦一些新的社群應用,它們在某些程度上,都試圖反制當前的遊戲規則,值得踹踹(Try)看。

*本文摘錄自黃哲斌臉書,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黃哲斌 黃哲斌

黃哲斌

作家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