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O、Google⋯⋯各方搶攻教育「市場」,併購推動教育質變?

科技業的整併風,一路吹到了校園裡?不同領域的大企業,同時看好數位教育與學習,併購相關大咖。他們不只走入學生的學習,也走入教室、校園管理、和學生的家庭,會帶來那些衝擊?

LEGO、Google⋯⋯各方搶攻教育「市場」,併購推動教育質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LEGO、Google⋯⋯各方搶攻教育「市場」,併購推動教育質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以來,全球科技產業經歷許多動盪,美國教育專業媒體《EdSurge》報導,在教育界,也有不少關乎科技的大事件正在默默進行。他們多數低調、能見度不若大人世界的消費性電子產業高,但參與者不乏產業大咖,正一步步改變教育的版圖與地景。

例如,樂高積木 LEGO 的大股東、私人控股與投資公司柯爾克比(Kirkbi A/S)買下了提供兒童影音動畫短片的數位學習平台 BrainPop。BrainPop 是在1999年由一位小兒過敏及免疫醫師凱達(Avraham Kadar)所設立的,提供了5~13歲許多科目、數百個主題的學習影片與相關資源,在美國被超過三分之二的學區、學校廣泛使用。柯爾克比公司曾提過,將布局更多數位遊戲與學習類投資,這筆交易象徵著在遊戲中學習、邊玩邊學的觀念,不再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是能夠兌現的獲利。

另一個消息是,同樣相當低調、《EdSurge》多方查訪才證實的 Google 併購美國中小學教育現場的資料與分析平台 BrightBytes。人們對這筆交易的見解是,Google 將能因此更了解教育現場的概況,將相關資料、轉化為能夠付諸行動改善教育的洞察,透過 Google 的其他產品平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這些個案不只是為教育注入不同的新力量,其實也在掀起教育質變。

紐約默西學院(Mercy College)的數學與電腦系教授班-雅客布(Marion G. Ben-Jacob)以及賓州格拉茲學院(Gratz College)的講師葛雷瑟曼(Allan H. Glazerman)曾在《社會科學開放期刊》(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分析,疫情以來的教育科技領域併購愈來愈多、而且參與者的規模和影響力也愈來愈大,正在翻轉教育。

教育科技的購併 模糊教育、娛樂的界線

教育界的邊界正在模糊。像是 Zoom、Google、微軟的平台與技術,也走入了教育的場域,甚至推出專為老師或學生的產品、或是成立整個事業部。

此外,經營學齡孩子的休閒娛樂業、產業投資者,也進入育樂不分家的境界,從玩進入學的領域。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柯爾克比還投資了十多家科技教育公司。今年稍早,柯爾克比也投資了推出熱門電玩「要塞英雄」(Fortnite)的公司 Epic Games。班-雅客布與葛雷瑟曼的文章中,提出學習的幾個層面,各種企業在教育產品上的併購、整合,有如病毒散播進入這些環節,從被動學習的聽講、閱讀、影音到主動學習的示範、討論、練習操作、教別人,都已經有他們的蹤影。

這些演進也在教育界掀起反思。

師生的數位足跡,其實都是重要的隱私,當大公司有機會接觸這麼多敏感的資訊,會怎麼管理與使用?《EdSurge》報導,在記者取得的 Google 買下 BrightBytes 相關郵件中,Google 有提到會保護學生的資訊,但也提到可能會改變使用資訊的政策。此外,密西西比州也正在跟 Google 協商一致性的學區資訊分享協議,包括學生跟老師的各種使用內容、結果、紀錄,且不能夠將足以識別化的個人資訊用於行銷用途。

未來,資料監理與使用界線會是更大的挑戰。因為這些企業會因為接觸到學校的各種行政與管理資訊,得以深入教室管理、校園治理,甚至關乎預算與決策等訊息。

更大的影響是,他們也將能透過學校接觸到家庭與個人用戶生活。BrainPop目前在美國可以透過以學區為單位的訂閱,進入學校接觸到2500萬名兒童,它被併購、改變經營方式後,也就能直接對父母銷售。

所以,這些演進對父母也帶來了新的意義。班・雅客布與葛雷瑟曼指出,疫情加上教育科技的普及、廣泛的併購與整合,讓父母愈來愈能直接參與教育,有更多選擇與資源可以更積極地把學習融入生活。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的需求,善用這些工具,就會是一件正面的事情。

(資料來源:EdSurge NewsEdSurge NewsResearchgate華盛頓郵報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