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108課綱 何翩翩:期待孩子們不用為了配合體制被成績綁架

親子天下舉辦的「600+大學面試官調查報告」座談會,集結各方意見,一探首屆新課綱上路後的成果。牧村文教創辦人何翩翩,身為蒙特梭利教育者、兩位高三生的媽媽,參與此次座談會後,寫下自己的期許與擔憂。

牧村之前獲得親子天下舉辦教育創新100的頒獎與潘文忠部長的合照。圖片來源:何翩翩提供

牧村之前獲得親子天下舉辦教育創新100的頒獎與潘文忠部長的合照。圖片來源:何翩翩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繁星計畫、特殊選才、學測、分科測驗一一落幕,代表著首屆108課綱培育下的大學生出爐了,大家是否會好奇這個籌備十年,實際走過三年的課綱,從大學面試官的眼裡,或是從高中校長、大學主管們眼中到底是甚麼樣的呈現呢?

除了幼教工作者、蒙特梭利教育者的身分之外,我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分,就是三位青少年的媽,尤其有兩位暑假過後就成為正式的高三生,明年一月的學測也進入倒數的階段,因此一看到有這個機會可以現場親臨聽到第一手的資訊,馬上就迫不急待地報名了。

我們期待的教育願景是什麼?

這場論壇中與會的都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各界專家,連教育部長潘文忠都全程參加,甚至QA時間還自己舉手上台做了一番令我感動到起雞皮疙瘩的分享,部長在108課綱上路時曾說過:

「課綱不可能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但如果不開始,改變就不會發生,所以先上路我們再一步步慢慢克服,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我們期待教育的願景是孩子們不再被考試、成績綁架,用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只為了達到一個成績導向的學習實在浪費了孩子太多時間,到了大學才叫孩子開始學思考、學省思、學生命的探索、找生命的意義是不夠的,這十二年應該是幫助孩子蓄積未來他一輩子的能量,因此各階段的學校應該要努力對接,讓孩子呈現給我們他的所學與想望的未來,而不是去配合體制、去為了大人設定好的未來而努力。

600+大學面試官調查報告

在這場「600+大學面試官調查」論壇中與會的都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各界專家,連教育部長潘文忠都全程參加,甚至QA時間還自己舉手上台分享。黃建賓攝

這場論壇讓我不斷想起在紀伯倫「先知」中的一段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尤其是當QA時間一位先生舉手問了一個問題,他說自己曾在護國神山的公司工作,目前也在相關產業自行創業,自己有兩個青少年孩子,所以很擔憂物理在高中只有兩個學分,甚至最後一章電磁學常因為學測不考,時間不夠而沒有教完,要孩子回去自己研究,這樣的教育科學基礎太薄弱,台灣未來還能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中立足嗎?

這樣的提問聽起來好像有憂心的必要,但板橋高中賴春錦校長澄清物理或其他科目在高一時的確只有兩學分,不過到了高二轉為加深加廣的多元選修課程學習,讓孩子能依興趣與能力選擇想要在哪一科鑽研,而不是規定所有學生都要修好修滿。

而潘部長的回覆更讓我喜歡,他提到護國神山不會是每個孩子的目標,如果孩子只是照著大人的期待去努力,辛苦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家長啊!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學習上的挫折而是成就,讓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孩子能在各領域探索學習,才是我們想要的教育方向。

在北醫梁有志教務長的分享中,他提到對於這一屆準大學生的4項觀察。

  1. 動機強、目標明確:
    這群孩子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甚麼,也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去爭取。

  2. 表達強,多元創新力高:
    尤其在視覺影像方面表現相當精采,可以運用多元的科技展現自己。

  3. 更具特質,異質性高:
    可以清楚論述自己的特質與強項,這點從與會的準高一代表學生李瑞霖身上更可以清楚呈現,來自南投偏鄉的他,發表對於108課綱的感想與建議時,不但台風穩健、清楚論述的功力真讓台下的我們都為之驚艷,只是因為想要對108課綱做更深入的觀察與回饋,所以自行研究整理,就可以在現場侃侃而談、積極發言,希望讓這些大人們都能了解到高中生的真正的心聲與需要,這樣的態度真是了得啊。

  4. 希望大人尊重他:
    這群108課綱下長大的孩子們,更懂得爭取與發聲,相對也希望大人們能和他們好好溝通、好好商量。

大學端真的能從學習歷程檔案看出學生努力?

在親子天下以及李同學的數據資料蒐集中提到,很多高中生都會擔心,他們每份學習歷程檔案都花了數十個小時去準備,但到底教授們花了多少時間去看?真的能從學習歷程檔案中看到他們的努力嗎?

在親子天下的調查中發現,每份備審資料3成教授平均花費時間是6~10分鐘看完,聽完似乎讓學生或高中端有些沮喪,但在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老師的分享中提到,在他們台大內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每份備審平均是16分鐘以上,甚至還有不少更久的案例,他也提出希望能給教授們更多的時間做審查,「有教授說他整整5天沒出門,我是相信的。因為他是審『歷程』不是『審作品』」。

不過北醫梁教務長也語重心長地補充道,他個人感覺是高中端不論是老師或學生已經天翻地覆的在進行改革,但大學端的教授們到底準備好了嗎?真的了解甚麼是108課綱?如何從備審資料找出適合的人選,這些由聯考制度出來的教授,習慣審查作品而非歷程,如果沒有接受培訓或相關訓練,真的會出現不少的問題。

板中賴校長也在最後許願池時間和潘部長提出,希望大學端審查時能更重視孩子們從備審資料呈現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只從和科系相關度的表現來決定,因為在很多高中尤其是資源不足的學校,不可能針對18個群組開各式的課程,所以孩子們可能就無法寫出相關的學習經歷,核心素養與科系專業之間的衝突點如何平衡、如何展現,還需要大學與高中之間持續的對話和合作。

台大陳林祈副教務長提醒,不要忘記備審資料就是一份你和你想要去的科系對話的過程,大學老師們想要認識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學校、你的補習班、你的家長、老師⋯⋯,一份好的備審資料必須具備基本的兩個條件:1、自己完成,2、不是提供大學要看的,而是你想要給教授們看什麼?不要被科系宣導、營隊效應給迷惑了,重點是你的熱情在哪裡?你要給我們看的是甚麼?

誠致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老師講的論點更讓人拍案叫絕,他提到:

(一)備審資料的重點是要看出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而不是只有已發生的考試成績,如果教授或行政資源受限,真的只能十分鐘看一份學生的備案資料,是否可以學院審查為單位或把書審專業化,聘請專業的人員處理,而面試的部分還是要交給教授,畢竟看文字不是每個教授的專業,但面試時從行為舉止去觀察科系需要的人格特質倒是必要的。

(二)發展是個歷程,沒有人申請時會是完全準備好的,尤其如果孩子們從小都在考試、只會成績導向的學習,那他怎麼可能在高中階段忽然學會探索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呢?

(三)大學提供不分系的空白學程:當我們要求高中生要決定自己要準備的是電機、資工、電信系⋯⋯的備審資料時,高三的學生真的分得清楚其中的差異嗎?如果可以讓孩子先決定自己喜歡的是社會學院或人文學院、民生學院、理工學院⋯⋯,進到大學後更清楚各科系的分別再做選擇,是不是會少走些冤枉路呢?

而針對偏鄉學校或是資源不足的地區,不能在高中才開始做素養的學習,社會公義不是只有用補貼來處理,而是要給這些老師對的支援和教學技巧,往下紮根才有真正自主學習的機會。

108課綱的確喚醒了高中生想要了解大學的內容,找到自己相對應的能力,讓非明星高中更能展現自己,加強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活動參與度更是大大的提升,但板中賴校長提到「學生如果還等著別人來餵養,在學習歷程檔案表現上會和較主動的學生產生很大的落差」,這點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

升學只是人生的一段過程,備審資料不該淪為軍備競賽,終生學習的巨輪在108課綱的推動下已經開始轉動,希望我們的孩子都順利的跟上這股時代的巨流,更希望教育能真正落實適性揚才,讓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展現在我們孩子的身上,成就更好的未來。

 

* 本篇文章由【何翩翩】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何翩翩 何翩翩

何翩翩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

親子天下等駐站作家;紐約大學幼教碩士;AMS蒙氏3-6歲教師 ;曾任幼兒園園長13年 現任牧村文教創辦人 著作:蒙特梭利教養進行式、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