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暑假的「冒險」!讓孩子在破框的旅行和閱讀,實踐「行萬里路」

暑假到了,家長們都在煩惱,應該要怎麼幫孩子安排暑假?每年固定安排家庭旅行的黃國珍老師特別提醒,假期中「破框的旅行」和「破框的閱讀」容易創造出冒險的體驗,將讓親子對話充滿新的可能。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以前我的暑假在做什麼呢?小學時候的我,基本上都在玩,暑假作業通常都留到最後幾天才做。雖然也曾經想過:「我應該要每天寫一下作業啊!」但真正能做到這樣,也是高年級的時候了。真的有這麼多好玩的事嗎?當然有!

很多人以為,我是在宜蘭長大的。但其實我小時候是在台北念小學。我的小學位於北投,那時的北投,還保有濃厚的日式風情,有很多日本建築。又因為北投鄰近台北盆地北面的山群,有些山徑離我家很近,所以山上也成為小孩平日會去探險的地方。

暑假一到,當然,可以玩的時間就更多了!有時候我們去抓蟬,有時跟同伴分工合作去偷摘別人家的紅心芭樂、芒果或地瓜(這是錯誤示範,請勿模仿)。挖到地瓜後,大家就一起到鄰近工地去,找個合適的地點,在地上挖出一個洞,想辦法生火,把地瓜放進洞裡烤到噴香。

到現在,我媽還不知道我當年的暑假是這樣過的。這樣的玩法,有沒有危險呢?老實說是有的。但是,在那個沒有便利的年代,暑假有一大段時間都在外面玩的我們,沒有什麼能夠吃喝的東西。這些樸實的「戰利品」,這些冒險,成為我們當年「碰到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的最佳印證。(戶外探索和教育融合,希望孩子能學習從冒險中成長:別只在乎學科!體育課外,台灣小孩更缺乏戶外探索教育

社會改變,生活型態改變。我們現在為人父母之後,為我們的孩子安排的暑假生活,當然也跟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我現在也會幫孩子安排暑假的營隊,但是,我跟太太都認為,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破框的體驗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家會安排全家一起參與的旅行。

破框的旅行和閱讀,讓孩子從生活中實踐學習

我記得我們安排的第一次全家旅行,是去宜蘭。當時沒有走高速公路或濱海公路,走的是北宜公路。我跟太太那時比較年輕,帶小孩的方式還有點浪漫。選擇北宜是因為,沿途的公路景觀跟林相變化,非常吸引人,可以讓孩子感受九彎十八拐的曲折路程,以及攀高後眺望遠方龜山島的美景。沒想到,孩子們暈車嚴重,非常不舒服。結果這一次旅行,雖然滿足了大人的想像,卻沒有滿足孩子們的期待。

經過這次,我們就發現,旅行應該是全家人應該都要參與的決定。再下一次,我們全家決定去花蓮玩。這次的籌備過程,跟上次有點不一樣。大人先列出花蓮的景點,還有依山傍海不同地點的美食,邀請孩子們一起來規劃。如此一來,孩子在出發前,就對目的地有更多了解和想像,到了那裡,我們也把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對照實景實物來印證。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他們可以參與的部分就越來越多。我們不僅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討論,而且可以讓他們做出決定。這樣透過家族旅行,讓他們練習搜集資訊、判讀情報、擬定行動方案,是非常珍貴的學習。

旅行就是「離開家」,離開家之後,一個人才有辦法真正把手腳伸展開來,才有機會讓自己成長。

即使是我自己,也是在離開家去念大學時,才真正學習獨立。

帶著孩子在國外旅行時,也曾經碰到行李不見的緊急狀況。我們就跟孩子一起思考,要怎麼把行李找回來?有誰可以幫忙?如果是要跟飯店用英文溝通,我們也會試著讓孩子用英文說說看。畢竟,孩子在學校學了幾年的英文,正好可以學以致用。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意義在於,

不要讓所有的學習,侷限於書本裡的知識,而是讓我們的學習,能夠成為生活裡能夠實踐的內容。

這樣一來,知識、生活、學習,才是一體的。

暑假裡,當然一定要讓孩子有「破框的閱讀」。平日在學期中,孩子大多是閱讀以知識為主題的短篇閱讀。但是到了暑假,就是開展長篇閱讀的時間。

我認為閱讀長篇作品,對於拓展思考層次非常有幫助。後來小學的女兒在暑假中讀完了全部的《哈利波特》,中學的兒子則沉浸在《冰與火之歌》。

我發現,自從他們開始讀這些我也讀過的小說後,親子之間多了新的話題。我會問到故事中角色的情境,跟他們班上發生的事情,有沒有類似的地方?當親子一起討論故事時,我們都變成了讀者,變成像同儕溝通的對話,這些經驗蛻變成另一種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冒著「風險」,踏出舒適圈

再次回顧起我自己的暑假,或是跟孩子一起共度的暑假,我發現一以貫之的關鍵字就是「冒險」。以前我們認為,冒險的「險」,是危險。但是,如果以今日的常情來看,冒險的「險」,其實比較是「風險」。

冒險就是去做你原先世界裡不會發生的事,或是你一直想做卻沒有去做的事,當然這一定有風險,因為「我不會」「我不熟」「我可能會失敗」,但這正是冒險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場域,把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那道疆界,再往外推一點點。如此一來,我們不僅更加理解外在世界,也更理解自己。

如果每一個暑假,我們都有這樣開放自己疆界的歷程,回到學校後,再收斂聚焦於課業的學習。在反覆斷的開放和收斂之中,我們可以自問:「我有沒有比之前更勇敢?有沒有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如此一來,生命更為豐富,心智更為提升,在我看來,這就是暑假的意義,不是嗎?

(本文取材自黃國珍的podcast 《閱讀未來雙素養》,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文字整理)

延伸閱讀

黃國珍 黃國珍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暨數位平台總編輯。出身於文學世家,40歲前,是一位設計思考者,以創意協助企業將文化題材與創新思考,應用於企業形象與經營策略。40歲後,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成為閱讀素養推廣者。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為華文世界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能力扎根,讓下一代有能力「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