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川耘:握有教育權柄的老師,大手一揮,是關愛還是巴掌?用停看聽翻轉師生的交流

【彭川耘專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感受到悲傷、不被理解的時刻,傷口未癒,時間在流,我們長成了還是孩子的大人,然後就去面對眼前的孩子,一再複製舊的傷痕。因此,若想要翻轉這樣的關係,每日「停、看、聽」的內功修練不可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家都是人,為什麼不能玩在一起呢?」前些日子因為「800英呎,降肉!」爆紅的九天玄女唯一指定姊妹扮演者阿翰,在錄製《我們回家吧2》節目時提了這句話。

過程中他回到學校,與當年的自己喊話、和解,哽咽的語調為當年感到無助的自己發聲,也為如今能用自己喜愛的樣子發光,而練習愛回這勇敢的自己,惹哭了螢幕前的觀眾們。

或許那掉下的眼淚,是因著這並不陌生的脆弱,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影集《少年法庭》探討許多未成年犯的心境,與這社會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困境與處遇時,劇中法官說了:「孩子在被家暴的那一刻,就不再長大了」,不論過去多久,事件的衝擊讓我們停留在受傷的那一個年紀。

成長過程,或許你也有那個感受到悲傷、不被理解的時刻,傷口未癒,時間在流,我們長成了還是孩子的大人,然後就去面對眼前的青少年。

握有教學者權柄的我們,大手一揮,是關愛還是巴掌?是就事論事,還是內心的傷被挑起?是讓孩子願靠近內在,還是更疏遠世界?那一秒鐘的言行,很有可能就影響了孩子看待自己和世界的眼光。

「任何人都可以譴責這些孩子,但只有法官可以給孩子一個機會」,而在孩子還沒走到法官面前,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有著點燃或吹熄黑夜燭光的選擇。

學各種新的教學法前 別忘基本功:停、看、聽

所以在照顧孩子之前,先好好陪伴自己。教學中所謂的翻轉,其實是需要穩住自己的重心,深呼吸一口氣,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態,然後奮身一躍,才能攜手帶著孩子,在教學空間轉體托拋,利用他們自身核心肌群的力量,激發展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姿態,並平安落地。

所以心急蒐集各種新穎的教學武功祕笈之前,更要每日勤修內力之基礎:停、看、聽的調頻。

停:停頓

深呼吸兩口氣,隨著緩緩吐氣,感受身體狀態、胸口感受,並貼近自己內在被觸發的情緒、指責或自責、批判或標籤,再深呼吸一口氣,透過調息的安頓,理解這只是自己的生命焦點、重心,將承擔的責任留給自己。這是1頻。

看:觀看。

睜開眼睛觀察環境周遭,這是哪裡?剛剛發生的具體、客觀行為是什麼?孩子目前的身體姿態?其他人的言語和作為?納入客觀的事物觀察,並確認安全落地的場域。這是3頻。

聽:傾聽。

蹲低或傾身靠近孩子身邊,先請他也一起感受自己當下的情緒,或許是深呼吸,或許是詢問:「現在的你,有點(生氣)嗎?」「老師看見你手握拳頭,剛剛還講了三字經,怎麼了嗎?」比起指責,先帶孩子靠近內在,也傾聽他的感受與對事情的理解。這是2頻。

唯有當你好奇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才能被你的敲門聲,喚醒對自身狀態的覺知,然後有機會開啟對話與後續的交流。

或許真的是孩子錯了,也可能另有隱情,但老師透過安頓1頻(自己),觀察3頻(情境),貼近2頻(他人)的方式,讓掀起風浪的內在狀態,不會互相交纏,勾起1頻傷痛的強烈批判,包裝成「我是為你好」的指導,然後讓「善意」成為強壓2頻的稻草。

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但不一定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好好善待自己與傾聽他人。但這樣的循環,可以從教育者的自覺開始,透過停頓,讓自動導航的慣性可以有著不一樣的轉向或調整。

與其急著指責 不如先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即使是被貼上霸凌者標籤的同學,他們也可能只以為那是種拉近彼此關係、或是製造歡樂、展現幽默的開玩笑手法,一開始不是故意,卻在笑鬧的攻擊中上癮,變成偽裝成玩笑的暴力。

比起指責,先聽聽孩子對整件事情的自我意識當他們能從述說的過程感受到自己的作為、情緒的不安、對自己或他人的同理時,由內而外的覺察,才真正會影響日後言行的調整,至此,「教育」也才真正的發揮作用。

每個人的生命,帶著被愛、被理解的渴望而來,透過停、看、聽的3頻內功調息,才有機會梳理每個人內在的劇本。如果能在教師生涯,有機會做為一個讓孩子願意對你訴說苦痛的大人;在平凡無奇的人生中,卻能有人願意好好聽聽辛苦孩子的故事,那就真是太好了。

延伸閱讀

彭川耘 彭川耘

彭川耘

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

108課綱高中生命教育教科書作者,設計桌遊、牌卡,以活潑生動的方式,推廣生命教育。在矯正中學的跨縣市共備、小學生命教育志工培訓不遺餘力,並以人格九型的內在探索,陪伴每個需要的大人,解讀對話的流動,傾聽自己的心聲。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