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也沒用!」疫情下碰上發火的家長該如何處理

【羅怡君專欄】疫情急遽升溫,學校與家長間的溝通「熱度」也接近破表,考驗平日累積的信任基礎。在如此需要密切聯繫的情境之下,家長竟然出現主動放棄的訊號:「我不想再跟他溝通了,完全沒有用啊」⋯⋯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疫情急遽升溫,學校與家長間的溝通「熱度」也接近破表,考驗平日累積的信任基礎。雖然政策滾動式調整實屬必然,但「今令明改」的確讓人疲於應付,不僅考驗決策者是否完整掌握各方情況,也測試著每個人的彈性與心理素質。

在如此需要即時溝通、密切聯繫的情境之下,我卻接到家長電話或訊息:「我不想再跟他溝通了,完全沒有用啊!」 

「說了沒有用」也是另一端心中感到挫折的老師心聲,只好關上心門背對紛擾,選擇逃避的安全策略,心想果然需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大不了就說是個人「溝通風格」吧!然而,我悄悄做了不負責任的統計:怎麼會抓狂的家長,「剛好」都出現在老師選擇背對背、冷處理的班級裡。

4方法讓家長怒氣降溫

當家長怒氣沖天,變得無法溝通,不做冷處理難道要大吵大鬧嗎?可不只有這兩種選項。事實上,當抓狂家長找老師或校長抱怨、發洩情緒的時候,就是阻止一切的最佳時機:

1. 調整心態,當個旁觀者

抓狂的家長攻擊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扮演的老師角色,剛好是你而已,不要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試想:家長不跟你說,要找誰說?難道你希望直接跳過你?先把自己抽離出來,冷靜的聽家長抱怨,才能推敲出真正藏在背後的關鍵問題。

2. 不擅自詮釋對方說的話

每個人表達能力大不相同,使用詞彙習慣也不一樣,若聽到令人不舒服或攻擊性的內容,別急著反應,「個人意見」和「事實」不是每個人都分得清楚。

3. 先設法請對方走下受害者寶座

一個人自認走投無路的時候,最容易採取激烈的口氣與手段,因此當對方情緒高漲時,先提供「事情有解決的機會,我們現在一起想辦法」的訊息,讓困守在擔憂裡的人走下受害者寶座,恢復理智思考能力後再開始進行對話。

4. 確認對方的期待與需要

溝通過程最令人無力的,莫過於覺得已經做了很多卻徒勞無功,因此前期溝通重點應該是分辨家長情緒裡,真正感到困擾或需要協助之處。如果不是自己能處理的,也能轉介給相關單位或其他資源,避免一直原地打轉讓情勢惡化。

試試「反問法」句型溝通

我曾經遇過混亂憤怒、口不擇言的家長,不斷發動攻擊令人難以招架,為了不讓自己情緒惡化隨之崩潰,我會使用「反問法」提醒他剛剛說過甚麼話,例如:

「你剛剛有說_________,我聽起來覺得你在指責我______,我覺得很難過,這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嗎?」

有趣的是,十之八九聽到反問的人會愣一、兩秒鐘,有些人根本沒有意識自己說了多麼惡毒的話,直到我重複給他聽,他才發現自己用詞需要改進,態度也隨之軟化;另一些人則是立刻否認,解釋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意思,甚至會因此道歉,而讓對話氛圍有了改變。

溝通是雙方的互動,當溝通出現問題,沒有哪一方需要負完全的責任,誰能打破僵局,就能帶領對方取得主導權,若持續放任抓狂家長置之不理,那麼等於承認自己束手無策、接下來便任人指指點點。

保持距離意味著放棄漠然,距離不會讓彼此更美,千萬別和課題分離搞混了喔!

延伸閱讀

羅怡君 羅怡君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對世界感到好奇的過動大人,致力於與孩子溝通與共事,著有《愛的生存遊戲》、《愛,我的內向小孩》及《孩子的人生成長痛,小說有解》等書。粉絲專頁:【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