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姐姐,這題我不會」大學生值班的「功課熱線」 拯救疫情下的中小學生

因為疫情,上上停停的實體課、不斷切換的混成教學中,孩子們難免有聽不懂的概念、不會做的功課,一時找不到大人講解與幫忙。在美國,許多大學生在這樣的時刻挺身而出,推出了免費的「功課熱線」,讓中、小學生的學習無縫接軌。

圖片來源:截至 K-12 Dive

圖片來源:截至 K-12 Dive

本文重點摘要

 「這一段我沒有上到」、「這個觀念是遠距學的,聽不懂,後面就卡住了」、「這一題我不會,可是用視訊沒法像在學校一樣巴著老師問清楚」、「回學校上課以後發現跟不上了」⋯⋯

因為疫情,停停上上的課,讓很多學生在複習、寫回家作業時,有很多問題。但是遠距的確拉開了老師跟同學的距離,在遠距、或放學時間,也不可能把老師當成家教一樣,隨時請教老師、問個清楚。

該怎麼辦呢?

在美國,愈來愈多大學生組成中、小學生的「功課熱線」(Homework Hotline)服務,輪流在線上值班。如果中、小學生有不會的功課或觀念,就可以隨時上線詢問值班的大學生。

這麼一來,學生不會因為臨時缺課、課程的變動與學習方式的調整、聽不懂又無法找老師當面問清楚,錯過了學習或耽誤功課。在回到學校實體學習時,也可以補上因為疫情導致的學習落差進度。

透過大學生的「教與學」回饋社區 

功課熱線或是值班服務,並不是全新的概念。在加州以理工科系聞名的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從2010年起,就開始這麼做,這也是學校回饋社區的方式之一。

美國的中學、大學,也都有學生家教的概念,在特定的教室值班,遠距教學時,就移到網路上,讓有問題的學生可以直接「上門」詢問。目前包括德州、布朗大學、印第安那州,也都有大學跟當地的中小學這樣合作,讓大哥哥、大姐姐們幫助中小學生。

哈維穆德學院的功課熱線發起人葛密茲(Gabriela Gamiz)告訴美國教育媒體 K-12 Dive,在疫情期間,社區的這類需求上升,但在學生回校上課後,問問題的孩子們仍持續湧入。這顯示,在疫情時期的學習落差與混成教學間的銜接與調適中孩子在課業上需要特別的協助

這看來需要縝密協調規畫的及時雨,其實沒有那麼難執行。尤其目前的視訊溝通平台多元又發達,最需要的,反而是願意向外求救與幫助學生的中、小學,以及願意伸出援手的大學或社團。

每星期四晚、9位大學生幫中小學生解惑

在實務執行上,耗用的時間也不多。以哈維穆德學院為例,他們在星期一到星期四晚上的6到9點,安排8到9個小老師值班接受詢問。有趣的是,因為學生的背景多元,加上美國是多種族社會,這個服務除了使用英文,還提供中文、西班牙文、他加祿語(Tagalog,多用在菲律賓、特別是呂宋島)等服務。

K-12 Dive 也整理了這些大學進行功課熱線服務的經驗,讓有心效仿的大學、大學生們參考。

在中、小學生的問題面,多數詢問都是跟數學有關的問題。小老師們需要重新講解概念,讓學生了解原理後,就可以讓他們自己試著解出答案。有些大學生的服務,剛開始是用電話,真的很難「隔空」說明這些數理概念。但現在有視訊溝通軟體,以及各種圖像溝通功能,已經方便多了。

有些大學會支付參加的小老師們象徵性的鐘點費,但很多小老師都是義務值勤,真心想要幫助小朋友們。

學校還可以用各種方式串聯資源,幫助中小學生。例如,布朗大學就幫助各學區量身訂做他們的特定需求服務,幫助他們聯繫有哪些單位、或是補習班可以協助他們。其中,甚至還出現過一週7天、一天24小時不斷電的值班服務。

擔任老師們的大學生,也很有收穫。因為這可以鍛鍊他們的溝通能力,練習聆聽與了解不同背景和知識程度的人的問題,也練習對這麼多不同的人說明困難的理論,以及自己的建議。顯然,這是大學生畢業後,一定要用到的技能。

(資料來源:K-12 Dive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