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輔導師教了我一堂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課

【許雅寧專欄】台灣的校園不像美國固定設有心理輔導師制度,許雅寧分享美國心理輔導師如何在校園日常中與孩子建立關係,同時也能適時入班提供老師協助,教會他比完成課程進度更重要的一堂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理輔導師在美國教育系統中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必備的職位,每個學校根據學校的人數配置一名至數名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必須接受嚴謹的學術和訓練,通過嚴格的考試和紮實的實際練習之後才能在學校輔導孩子。

心理輔導老師都有溫和、沉靜但是敏銳的特質,他們沉靜是因為必須要聆聽,他們的溫和來自對人性的理解和寬容,然而他們又特別敏銳,總是能看到海面下的冰山。

和台灣學校內的輔導室不同,美國的心理輔導老師有自己的辦公室,輔導老師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佈置這個空間:有風格溫馨可人風,有懶骨頭輕鬆隨意風,有的輔導老師是棒球迷,牆上便貼滿了美國大聯盟棒球隊的照片。

心理輔導老師的辦公室永遠敞開,隨時歡迎孩子進來坐坐、聊聊天,與其說這是一個辦公室,還不如說這是個讓孩子可以放鬆放心的空間。美國孩子不僅會單獨造訪心理輔導老師,也時常三五成群呼朋結伴到輔導老師辦公室串門子。

心理輔導老師也透過聊天來觀察孩子,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優點、缺點、希望、熱情與煩惱都在心理輔導老師的雷達偵測範圍之內,如果心理輔導老師不在,孩子們也會主動留張紙條給老師。

除此之外,心理輔導老師還與各科老師密切配合,通過各種渠道來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預防重於治療」這個道理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上特別重要。

我所任教高中位在紐約曼哈頓中心,是一所4歲到18歲一貫制的國際學校-United Nation International School(聯合國國際學校)。學校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有很多是各國外交官和聯合國職員的孩子,每個年級大約有100個學生,全校大約1,300個學生,學校在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各配置2~3位心理輔導老師(School Counselor)。 

我跟輔導老師感情特別的好,也曾經尋求心理輔導師來協助我的課堂管理,心理輔導老師提供的方法至今仍非常受用。那時 ,班上兩個孩子 Justin 和 Stefano 經常意見不合,這兩個美國高中孩子都十分聰慧但卻看不慣對方,久而久之兩人的不睦影響到上課氣氛,雖然我學過心理學,也懂得怎麼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但還是請學校的心理輔導師來班上來一趟。

心理輔導師透過活動,利用兩種不同的對話方式,引出最關鍵的話題:「如果雙方有不同意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只見輔導老師用:「I-message(我訊息)」的技巧,在電子白板上放上一段對話:

瑪麗:「你把我的鉛筆折斷了!你這個大壞蛋!」
湯姆:「你才是大壞蛋!」
瑪麗:「你隨便拿我的東西,沒有禮貌!」
湯姆:「你才沒有禮貌!一支鉛筆有什麼了不起?」
瑪麗:「那你有嗎?」
湯姆:「你管我有沒有!你一個朋友都沒有,沒有人要跟你玩!」
瑪麗:「你才沒有朋友!我要跟老師說你亂拿我的東西!」
湯姆:「你什麼都不會,告狀,告狀,告狀,只會告狀!」
瑪麗:「哇⋯⋯」

輔導老師說,這是學校一年級孩子真實的對話。這些高中孩子紛紛搖頭:「真是太幼稚了吧!」我心裡偷笑,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輔導老師又在電子白板上放上另一段對話:

瑪麗:「我的鉛筆斷了,這是我爸爸給我的生日禮物。」
湯姆:「我喜歡你的鉛筆。」
瑪麗:「我的鉛筆斷了,我很難過。」
湯姆:「我覺得你的鉛筆很漂亮,我只是想看看而已。」
瑪麗:「我們兩個人都同意我的鉛筆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鉛筆,請跟我說,用搶的,鉛筆斷了,我很傷心。」
湯姆:「對不起。」
瑪麗:「這次沒關係了,下次請跟我說。」
湯姆:「好的。」

從指責到開啟對話

我和輔導老師要孩子討論這兩段對話的差別, 重點放在句子的主詞, 孩子馬上發現第一段的對話的主詞都是 「你」, 第一段的對話的主詞則都是 「我」。這就是所謂的 「I –message(我訊息)」技巧。

當我們指責他人,容易使用「你」來攻擊對方,被指責的對方這時就會開啟人類自衛防禦的本能,反擊時的主詞也會是「你」。一旦「你,你,你⋯⋯」成為循環,對話就沒有交集,只會變成謾罵,難怪一點也不能解決問題,但這也是大部分人習慣的對話模式,難怪大人聽到小孩吵架會抓狂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使用「我」來開啟對話,表達感受,尋求對方的共鳴和理解,大家有了同理心,自然不容易意氣用事,這時才能進一步解決問題。

當然,這群孩子並不習慣這樣的講話方式,紛紛露出了奇怪的笑容。我引導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對於平日直來直往的你們來說的確有些奇怪,但,我們何不試一試呢?」輔導老師請 Justin 和 Stefano 示範。

兩個大男孩靦腆的站起來,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支支吾吾,同學們都興致盎然等著看他們表演,他們兩個更尷尬了,我立刻改變形式,我要全班一起分組練習「I -message」角色扮演,孩子們有事做了,一一開始練習,我和輔導老師一組組指導,最後每一組上台演示,這堂課就結束了。

儘管我知道每位老師都有教學進度壓力,但是,帶領學生學會處理衝突比完成課程進度更為重要,這堂課之後這個班就完全不存在課堂管理問題了,這是一堂報酬率最高的課。

想營造同理心班級,以下教學資源也可以參考下載:

更多融合教育的教學挑戰解方,請看〈看見特殊兒-校園篇〉深度專題👇

延伸閱讀

許雅寧 許雅寧

許雅寧

哥倫比亞大學家長領導協會聯合榮譽主席

專精英語教學、雙語教育、心理教育,擁有三重美國教師執照、美國心理諮詢證書等,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教育皆有深入了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英語教學碩士、紐約大學管理碩士。目前定居紐約市、為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家長領導協會聯合榮譽主席、育有三個就讀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孩子。粉絲專頁:雅寧工作室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