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呼籲:讓孩子常保天真無邪的樂觀,對世界影響更正面

全球政經領袖們一年一聚,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討論未來的關鍵議題,在疫情中,也要透過視訊空中交會。在他們眼中,面對各種考驗,老師們的要務是要教學生常保天真的樂觀!

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上,專家們提醒,教年輕世代保持孩童時期的樂觀,有助他們對世界帶來更正面的影響。shutterstock

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上,專家們提醒,教年輕世代保持孩童時期的樂觀,有助他們對世界帶來更正面的影響。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一月中旬,當世界政經領袖在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疫情裡空中相會時,討論對孩子們而言,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什麼?政經領袖們沒有再重複要怎麼打敗人工智慧、鍛鍊創業精神、合作、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他們把目光轉移到人們最初的赤子之心:怎麼讓孩子常保天真的樂觀,不隨年齡而褪去?

往年在瑞士達弗斯(Davos)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第二度以視訊方式進行。在各種跟人才有關的議題中,多半聚焦於大學教育跟進入職場後的終身學習。跟孩子們有關的,不再是嚴肅、緊張的教育議題,而是很人性的共鳴。專家們提醒,教年輕世代如何能夠終身保持孩童時期的樂觀,將有助他們對世界帶來更正面的影響。

每多一歲,覺得世界會愈來愈好的人,就減少1%

因為雖然天真、樂觀看似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本能,甚至是某些人的天性,但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變遷中的童年」(The Changing Childhood Project)與相關研究中,卻發現這種特質會隨著年齡與環境改變。

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的21個國家中,除了印度、摩洛哥和奈及利亞,都是15-24歲的年輕人比40歲以上的人樂觀許多。整體而言,每增加一歲,覺得世界會愈來愈好的人,就會減少1%。

另外,在富裕的國家中,年輕世代對未來反而比開發中國家悲觀。因為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體認到,他們比父母輩有更多學習、成長、與就業的機會,相信自己能夠創造更好的未來。富國中的孩子,反而忽略自己擁有的許多優厚先天條件,可以是開拓更美好生活的資本。

「選擇」、「練習」樂觀

但「樂觀」要怎麼教?怎麼保存與延長呢?

孩童般的樂觀,並不是指不知世事,不知人間疾苦的想像,而是保有斥子之心跟向上、向善的原動力。世界經濟論壇刊出的文章指出,樂觀是可以「選擇」與「練習」的

一、不含「毒性正面思考」的「習得性樂觀」

心理學上,有「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跟「習得性樂觀」(learned optimism)的概念。顧名思義,樂觀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的,但有人也可能因為常常失敗,而養成了無助感。另外要注意的是,「樂觀力」並不是欺騙自己、無視於現實困難或是逃避問題,所以不要落入有毒的正面思考。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大人可以提供支持孩子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驗式或沉浸式學習,練習測試他們的能力,鍛鍊從失敗中學習、再接再厲,總會成功的樂觀心態。

二、重新看待事物

當孩子表現不盡人意的時候,請幫助他們重新看待事情,改變認知的方式,聚焦在如何建立技巧,取代對自我價值的懷疑。例如,演講不順暢時,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我就是不會在大庭廣眾下演講」,可以教孩子改變認知成「我以前沒有刻意練習,但是現在這件事對我很重要,我可以像以前學會很多東西一樣,來學學怎麼當眾演講」。

三、化願景為行動

人們常有些幻想、白日夢,描繪對未來的期待的影像,孩子也是。大人要教他們怎麼築夢踏實,例如,訂定具體的目標或計畫,把一件看起來繁複的大事拆解成一些比較小、可達成的小步驟。

四、養成感恩、正念、寫下日誌的習慣

研究顯示,持續記下讓我們覺得感恩的事物,會增加人生的滿足感。兒時的感恩力更會促進正能量、樂觀、擁有滿意的社交關係,降低焦慮與憂鬱的症狀。因為在記下這些正向、令人感激的事情時,不但就已經同時在排除負面情緒,避免負面的文字,還會改變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在困難的時期,練習感恩與正念也可以幫助人們思慮清晰,避免掉入通往悲觀思維的陷阱。

五、盡早刻意維持孩子般的樂觀

為了避免愈老愈悲觀,刻意練習樂觀要盡早開始。研究發現,人們詮釋事物的方式在剛入幼稚園和學齡前都還很彈性多變,但是在8歲左右,就開始定型了。之後,得要很刻意的練習才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扭轉習得無助以及遇到挫折時的反應。所以要盡早啟發孩子的樂觀特質,並且持續操練,養成樂觀的思考習慣。

如果聽到孩子說「事情一定不會變好,我一定不會成功的」就趕快盡早教他們想成「我現在糟糕的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我要趕快再試試看」;把「這都是我的錯,我就是沒有能力做好」改成「這不完全是我的錯,而是來自環境跟一些可以解決的小錯誤」。

世界經濟論壇提醒,孩子們不會一輩子都不遇到風浪,但要從這些練習中發現,失敗是人生必經、也是學習的歷程,不用害怕或覺得尷尬。透過樂觀、創意、持續練習與努力,會比仰賴內在天賦更能帶來正面的結果,也才能對他們自己的家庭、社群、更廣泛的世界帶來正向影響力。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官網、世界經濟論壇教導樂觀研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變遷的童年計畫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